小雅說
最近看了太多投資人路演,審美疲勞,加上前段時間剛寫了張坤訪談,不想集中在某個機構,蕭楠這場3月2日的路演,差點兒錯過了。
這兩天梳理一個投資人的資料,隨便聽聽蕭楠路演。真心好,是小雅最近看過的最好的基金經理路演,沒有之一,花了一整天整理,推薦細讀。
1,他站在基民的角度,梳理了市場的主流和非主流基金經理風格。
當然,市面上各種風格分析都有,但是基金經理自己看自己,視角更不一樣。
他不是自誇或說教,反而帶著自黑的方式自嘲說,又要“開始自我吹噓了”,然後用數據跟大家說,發生了什麽,他是怎麽理解的。
有些數據,也只有基金公司有,比如具體到每只基金,有多少人是賺錢的?基民持有的平均周期到底有多長?
老實說,這類數據並不好看,願意公開分享數據的基金公司並不多。蕭楠實話實說,你能看到他對投資者收益的在意。
這是價值觀的無聲傳遞,空喊一萬遍“基民利益至上”,不如做一件具體小事,讓大家看到,你真的是在關注和爲基民著想。于無聲處見驚雷,大概是這個意思。
2,蕭楠在直播中會認真跟大家說,他對于産品差異化的想法,以及他對風險收益的理解,自己在同行中所處的風格區間。
這件事,基金評價和分析機構都會做,很多基金經理認爲不是自己的事;願意花時間對基民解釋的基金經理,就更少了。
某種角度,這是一種自信和勇敢,因爲一不小心,你就把一些潛在用戶嚇跑了。中國大多數基金還沒有到可以篩選用戶的地步,而大多數基民也還不具備搞清楚風格的專業能力。
但正如巴菲特所說,願意坐在你的教堂裏濟濟一堂的,應該是跟你信仰一致的教徒。用風格主動選擇客戶,是對投資者負責的表現。
總之,這是一個真正面向投資者的基金經理路演,價值觀、方法論、市場觀點,都有。
蕭楠說的這些大實話,小雅印象深刻:
1,有40%~50%的基金經理,重倉股持有不到一年;30%的主流基金經理,剛好是一年一換的。70~80%的基金經理,重倉股持有周期是小于等于一年的。
大家在不同的時間看好不同的股票,又以相同的周期又把它給賣掉了。
2,A股的主流策略叫做基本面投機。這個策略本身是非常有效的,要不然,主流機構也不會選擇這個策略。
基本面投機成爲公募基金的主流策略,是曆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必然。
3,我們兩個最優秀的基金,基民平均持有只有300天。我這個産品有130多萬客戶,賺到錢的客戶平均持有450多天。
只要再稍微拿長一點,是可以賺到錢的。這一點,我覺得還挺遺憾的。
4,一個負責任的基金經理,應該用自己的職業生涯去冒險,而不要用客戶的錢去冒險。不能夠用客戶的錢去賭博,賭贏了,就拿獎金、加官進爵,賭輸了,換個地方再賭,這件事情是不對的。
5,外資的投資策略,多多少少跟我們這樣的基金經理是有所重合的。我們有句話叫,跟你志同道合的人是過來搶你收益率的人。所以,外資進來,宏觀上我們是歡迎的,但微觀上,從自私的角度,我們是有些抵觸的。
6,爲什麽價值風格的基金經理和成長風格的經理互相看不慣。講白了,就是在不可能三角形上,大家選擇的點不一樣,價值型的基金經理更偏重于看自由現金流等指標,成長性的基金經理更渴望去找到更好的增長率指標。
7,什麽是好的生意模式?
第1類叫做坐地收錢的好生意,投資不多,但是現金回來很強,比如互聯網搜索引擎、醫藥、高端消費。
第2類是苦盡甘來、將來能坐地收錢的模式,比如阿裏、美團。
第3類是自我燃燒,比如,電子、冶金、很多低端制造業都是這樣的公司。
8,我們不要去花太多時間去思考大問題,什麽人類的未來、世界的命運、國家的走向,我們就去思考一個一個的小問題,這個公司會怎麽樣?一門生意會怎麽樣?這個生意如何去賺錢?
蕭楠是易方達基金投資三部總經理、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經理。截至去年年底,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29億。其2012年9月28日接受的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至本周末的年化收益率爲17.65%。
以下是小雅整理的蕭楠路演實錄。
我從2006年碩士畢業以後就來到易方達,到現在有十三四年了,我做過交運、紡織、服裝、消費行業、金融工程的研究,2012年做了基金經理。
過去幾年,消費行業基金無論是從絕對收益還是從相對收益來看,都表現挺好的。截止到12月31號,我任職以來的(年化)回報做到了19.79%。
我知道,很多持有人是在基金很熱的時候追進來的,但還好,雖然也有很多痛苦的過程,但是我們算過一個數字:平均拿過一年一個季度以上的持有人,基本都是能夠賺錢的。
7、8成基金經理重倉股持有周期
小于或等于一年
我們過去幾年有這樣的業績,主要是因爲我們堅持在産品做出了差異化。
大家買基金可能會感覺,基金經理的方法、理念、策略非常眼花缭亂,比如,基金經理經常說,我是這樣做投資股票的,我認真研究了宏觀,精確把握了中觀,深度研究了個股,所以業績做得很好,我把這叫學院派。
還有基金經理說,投資股票就是投資未來,看准人類的方向、中國的方向是什麽?以後的産業方向是什麽?我們去選對賽道,站對風口。我們把這樣的叫未來派。
也有人說自己是巴菲特傳人,信奉價值投資,相信時間的力量,他們號稱自己是大師派。
還有一派說,我要在便宜的時候買,在貴的時候賣。我開個玩笑說,這是廢話派。
基金經理的理念雖然五花八門,但實際上,大家的操作邏輯,或者講最後行爲表現出來的,還是蠻一致的。
我們做了一個數據,把一個基金經理過去3年或者5年的重倉股拿出來,看重倉股在他的持倉裏面平均呆多久。
比如,如果一個基金經理的前10大重倉股,連續20個季度(5年)都出現在他的季報裏面,我們就認爲這個基金持有這個重倉股5年。
我們把所有重倉股都拿出來,看平均持有時間,按照1~10分進行打分,做出來數據我們毫不驚訝。
我們找了過去市場上三年期、5年期業績最好的100個基金,結果看到,30%的基金經理,重倉股剛好是拿一年的,因爲他在三年期的打分是3,平均持倉是一年,如果5年期的打分是2的,平均持倉是1年。
40%~50%的基金經理,重倉股持有不到一年,一年之內就換倉了,30%的主流基金經理是剛好一年一換的。70~80%的基金經理,重倉股持有周期是小于等于一年的。
很有意思的是,大家在不同的時間看好不同的股票,又以相同的周期又把它給賣掉。
看起來理念眼花缭亂、各有不同,有投成長的,有投價值的,但是實際上,大家操作基本就是一年一換。
我在什麽地方?我把自己用黃色給標出來了,在最右下角那個位置。相對同行來說,我拿的時間是非常長的。100個基金裏面,從5年期的角度來講,我是持股時間最長的。
爲什麽基本面投機在A股有效?
A股主流的基金經理爲什麽這樣做?我們用一個詞來講,A股的主流策略叫做基本面投機。
什麽叫基本面投機?如果我們下一個主觀的定義,就是你拿股票一年以下就叫投機。
投機這個詞不好聽,我們把它講得好聽一點,就是依據基本面變化一年以內的短期投資,也叫做投機,A股的機構投資者的主流投資邏輯和投資策略,就是只拿一年或不到一年。
排在前100個的基金都是這麽做的,後面就更不用講了,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平均換股周期還要更短。
基本面投機策略有沒有效果?這個策略本身是非常有效的,要不然,主流機構也不會選擇這個策略。
我這裏有一張表,就是在不同流動性環境下,A股投資者會怎麽做?
當市場流動性非常差的時候,投資者典型的行爲是,拿著放大鏡去找上市公司的缺點,他們會非常謹慎,研究公司的時候,會把公司的財務報表都看的清清楚楚,拿著放大鏡去找瑕疵,這是A股主流投資者在流動性差的時候的行爲模式。
當流動性開始變好的時候,他們怎麽做?原本是要看三張報表的投資者,這個時候就只看一張表,而且在這張表裏面,基本上就只看一個指標,就叫EPS或者叫只看利潤。如果利潤變好就買入,利潤變差了就賣出,這是在流動性中性的情況下。
A股的機構長期是在中性流動性假設下面去做投資的,因爲市場有牛市有熊市,長期看來,市場的流動性是中性的,這就是A股到目前爲止的一個主流邏輯。2006年以後,這種投資方式就變成了A股的主流的投資方式,在2006年之前不是這樣的。
當流動性特別好的時候,2015年以及今年疫情之前的市場,投資者做投資,看的是投資標的的空間,他們不看報表,當時有句話叫“你看報表就輸了”,你不能看報表,只能看空間、看題材、看圖形,這就是A股主流的投資策略。
基本面投機成爲公募基金的主流策略,是曆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必然。
什麽叫曆史的必然?因爲A股脫胎于一個坐莊時代,2003年之前的A股,股票是要以空間想象爲第一決策基礎的,A股是以題材爲決策依據的曆史。對空間的追求,寫在每一個A股投資者的基因和血液裏面,這叫做曆史。
再看現實,公募基金唯一合法合理的選擇就是做基本面, 但是公募基金的持有時間又不能特別長,爲什麽?因爲客戶不允許。
我給大家分享兩個數據,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和易方達中小盤基金這兩個基金,過去5年市場表現都很好。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面,這兩只基金的持有人,平均持有基金只有300天,持有時間如此短。這個行業裏面找不到特別好的長期客戶,這是第一個認知。
拿一年的客戶賺錢沒有?我們觀察了一下,我這個産品有130多萬客戶,賺到錢的客戶平均持有450多天。只要再稍微拿長一點,是可以賺到錢的。這一點,我覺得還挺遺憾的。
負責任的基金經理,用自己的職業生涯去冒險
而不要用客戶的錢去冒險
市場上的主流産品,雖然理念、方法各不一樣,但大家的行爲是邏輯一致的,基金經理的行爲是高度同質化,在這樣的市場裏面,如果想要提供一個差異化的産品,我覺得,大概需要三個條件:
第1個,基金公司需要用比較大的容忍度去養這個基金。因爲這個基金要做一個差異化的策略,就要站在市場的對立面,肯定會有很多時間是非常難受,它會非常落後的,這個時候,需要基金公司有戰略定力去養這樣的産品。
第2點就是,基金經理本人要有願景,要有決心、有信仰去提供一個差異化的産品。我們經常講,要有堅定的信仰和強大的心髒,講的就是這件事情。
第3點就是,我們覺得,一個負責任的基金經理,應該用自己的職業生涯去冒險,而不要用客戶的錢去冒險。不能夠用客戶的錢去賭博,賭贏了,我就拿獎金,就加官進爵,賭輸了以後,我換個地方再賭,這件事情是不對的。
如果要賭,也是要用自己的錢去賭。所以,我們公司非常提倡基金經理用自有資金去買自己的産品,包括我們的遞延的收入,我們都會買成自己的産品。
我想跟渠道和自己的客戶說,這個市場充滿同質化,我們建議客戶去選擇差異化的産品?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跟你采取同樣策略的人,參與者越多,你的潛在收益率就越低。
如果大家都覺得某一個東西有機會,這個東西的潛在收益率就變低了。
市場上有一種誤解,大家覺得藍籌股和創業板是跷跷板,藍籌漲了,創業板都跌,創業板漲了,藍籌股就跌,很多人覺得,把藍籌的基金經理都逼死了,都下崗了,創業板都能漲上天了。
這個想法恰恰是錯誤的,所有人都去買創業板的時候,創業板的潛在收益率就變低了;所有人都去買藍籌股的時候,藍籌股的收益也就不高了。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不容易想明白的問題。
還有人看到外資湧進來,就覺得外資給我們擡轎子,我說外資來了,我們從宏觀上是歡迎的,因爲外資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定價機制,它具有很好的價值發現的功能。
但對于我們來說,外資的投資策略,多少跟我們這樣的基金經理是有所重合的,我們心裏面是有些抵觸,是不高興的。我們有句話叫,跟你志同道合的人是過來搶你收益率的人。
所以,對于外資進入A股,從宏觀上我們是歡迎的,但微觀上,自私的想法來講,我們多多少少是有些抵觸的。
不管怎麽樣,想在這個市場裏面拿到一些超越尋常的收益率,應該站在主流策略的對立面,這至少是我自己的選擇,我覺得我要選擇站在主流策略的對立面,我要選擇做一個少數派,我要把我的産品做得非常鮮明,讓大家一望便知,這就是我個人的想法。
而且易方達的環境,也允許我做出及其高度差異化的産品。
對于差異化做個總結,第1,我們說,投機的方法是千萬種,投資方法只有一種,就是做價值投資,老老實實買到好公司,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發現獨特的價值,你和這個公司在一起要拿很久。
第2個,易方達基金是這個行業裏面,極少數能夠提供高度差異化産品的基金公司。
第3,我個人也是非常強烈的希望,能做一個高度差異化的産品,和市場都非常不一樣的産品。
很多人講,你的差異化,不就是你要拿很久的股票,你拿著不動,其實也不是這樣的。首先,不是拿著不動,第2個,拿著不動,其實很考驗一個人的定力,也很考驗一個人的眼光。
拿著不動,效果到底怎麽樣?咱們來看一看。
過去10年,我的10大重倉股裏面,有6個是拿著不動的;過去5年,我的10大重倉股裏面有5個是拿著不動的。
這5個股票的業績表現,最差的一個漲了252%,最好的一個漲了728%。關鍵是,你的能力要跟你的策略相匹配,你想實現這個策略,你想拿很久,關鍵是你要拿到好股票才行。
世界上沒有完美:投資的不可能三角
下面說一下自己的理念。我們的理念其實非常簡單,通過深度研究找到高質量增長能力的公司,在低估的時候買入,去獲得長期複利回報。
簡單講,拿到一個好公司,要拿比較久的時間。這個東西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做起來是非常難的。
什麽是好公司?基金經理經常跟你說,因爲這個股票好,這裏好,那裏也好。但我要講的是,大家用常識去理解,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公司,沒有完美的股票。
從財務的角度來講,什麽叫完美的公司、完美的股票?公司增長快,盈利能力強,ROE高,自由現金流還好,源源不斷的錢進入股東的腰包裏面,我們認爲這是好公司。
但世界上不存在這種所謂完美的公司。
我給大家講一個概念,叫不可能三角,就是在長期視角下,大部分企業不可能同時做到高回報、高增長和高自有現金流。
大家想想這個道理,你去開了一家公司,公司非常賺錢,每年業績都翻番增長,你要幹什麽?你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借錢,用股權融資的方式去拿錢,把掙的錢再加上銀行借的錢,去投資,去擴大生産,這個時候,你的自由現金流就會很差。
反過來講,如果一個公司盈利能力非常強,自由現金流也非常好,意味著什麽?這麽好的自由現金流,你爲什麽不去投資?意味著這個公司可能已經沒有太多的成長空間。
爲什麽價值風格的基金經理和成長風格的經理互相看不慣,講白了,就是在這個三角形上,大家選擇的點不一樣。
價值型的基金經理更偏重于看自由現金流、看ROE這些指標,成長性的基金經理更渴望去找到更好的增長率指標,在一個三角形裏面,永遠不可能同時兼顧3點。 這三個點在哪個點上選,就決定了一個基金經理的風格。
A股的主流風格,還是非常看重增長率這個指標的。爲什麽?
因爲過去我們經濟是高速增長的,看到高速增長的公司,大量的成長股都在這個裏面。
投資成長股,可以快速的消化公司的估值,給我們帶來好的回報。但問題是,什麽樣的成長才是好的成長?這個問題可能大家關心的不多。
A股泡沫堆積特別厲害的時候,甚至有段時間,連對造假的公司都非常容忍,只要你給我做出一個高增長的報表來,哪怕造假我都可以忍受,這就是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市場的邏輯,A股是極端偏好增長率這個指標。
但是個人選擇來講,我非常關注的是自由現金流這個指標,相對來說,我對于增長率的要求放得比較低。爲什麽?
大家看ppt,左右兩這兩個公司的對比,這兩個都是現在基金的重倉股。左邊這個公司,過去12年的時間裏面,固定資産膨脹了5倍,收入膨脹了15倍,利潤膨脹了25倍。這個公司的股價漲了45倍。
爲什麽這個公司的股價漲的比利潤多得多?大家說這個公司的估值在上升,它的估值和業績一起往上走,戴維斯雙擊。爲什麽會實現戴維斯雙擊?
大家看,這個公司的自由現金流漲了45倍,是自由現金流拽著這個公司的股價在往上走。
我們對比看右邊這個公司,過去幾年它的固定資産大概膨脹了20多倍,只帶來了大概14倍的收入增長,7倍的利潤增長,股價只漲了5倍。我們可以看到,這門生意的代價是非常大的。
這個公司自由現金流,瀑布一般的往下掉,爲什麽?這個公司只要接得到訂單,就一定要向銀行借錢,向股東融資,拿來錢以後投廠房、投機器、投設備,才能繼續接到訂單,一旦不投資,這個公司就沒有生意了,這是一個很差的生意。
在一個長期視角下面,我一定會更多選擇左邊這樣的公司,而少選擇右邊這樣的公司。
關于生意模式好壞的分類:
坐地收錢、苦盡甘來和自我燃燒
到底是什麽決定了有些公司長成左邊,有些公司長成右邊這樣了。
我們說,商業模式非常重要的,巴菲特花了很長時間一直在跟大家講,我們買公司不是買股票,買的是生意。
這個世界上的生意實際上是有三種,有好的生意、有壞的生意。也不是說不賺錢就是壞的生意,有些公司只不過是對于股東不太友好。
什麽是好的生意?
我們認爲,第1類叫做坐地收錢的好生意,投資不多,但是回來的很強。
互聯網搜索引擎是不是好的生意?投資錢不多,但是回來的錢很多,而且這個事情市場上贏家通吃,有一個占據霸主地位的搜索引擎,大家就不太願意再用別的什麽搜索引擎。再比如說醫藥、高端消費這樣的,都是坐地收錢的生意。
還有一種生意要差一點,這種生意做起來很苦,但是一旦成功也能夠苦盡甘來,也能夠實現坐地收錢。
現在的很多巨頭,當年也是苦盡甘來的,做了大量投資、研發,很多的汗水和淚水下去,終于熬出頭,他也能坐地收錢。比如說化工、金融、交運這些行業,等到它拿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以後,它就可以開始坐地收錢,之前是非常辛苦的商業模式,我們叫苦盡甘來。
還有一種商業模式,我們叫自我燃燒,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這樣的公司很累,他們要花很多錢去投固定資産,去投研發,他們把所有節省出來的效率都送給了自己的客戶,因爲如果不這樣做,自己就面臨著淘汰,被客戶抛棄。比如說電子、冶金、很多低端制造業都是這樣的公司。
從股東的角度來講,最好的一定是第1類商業模式,從投資的角度來講,給我們帶來非常高額回報的,一定是我們在第2類商業模式裏面發現未來的第1類商業模式的公司,商業模式決定了自由現金流,這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投資理念。
我們說要找好公司、好生意,我們是不是一如既往做到了?大家過去看我們過去重倉股的財務特征,我們確實選到了一大批高ROE、高ROIC,低PE和高自由現金流的公司,這一類的公司的有息負債率還異常低,這就是坐地收錢的生意,占我們整個市場的主流。
我們風險調整後的業績其實也是非常好,因爲我們找了一大堆這種公司,這類公司的組合必然它帶來比較好的夏普等指標。
再來講一下風格差異。我們把2013年以來所有的偏股型基金都畫成一個點,把它投射到在二維坐標系上面來。
橫軸指的是基金從2013年以來的持股平均市盈率,什麽意思?就這個點越靠右,就意味著基金經理越偏成長,越靠左,越偏價值。
縱軸是什麽意思?縱軸說的是平均市盈率的標准差,大家學過數學都知道,這標准差越大,說明經經理的風格切換的比較頻繁,標准差越小,就說明基金經理堅持一種風格。
我們一直是在散點圖的最左下角這個位置,我從做投資的第1天開始,就一如既往的堅持同樣的風格和理念,一直在這個圖的位置。
提問環節
白酒行業的玩家越來越少
問1:新産品會是什麽建倉節奏,現在市場合不合適買?
蕭楠:我們畢竟也是遭遇了100年以來的大的疫情,而且是全球流行的,這是一個極其極端的事件。
從基本面的角度來講,今年很多公司肯定會受到疫情影響,業績會有相當的壓力。
但是我們一直都說要投資于長期,如果從稍微長一點的時間來講,現在這個點上,如果建倉的話,我覺得相對來說是比較舒服的位置。
問2:你重倉的白酒股比較多,新産品還會繼續去買白酒嗎?
蕭楠:首先,我們不能把新基金的建倉信息告訴大家,這不合規。
但我的理念、方法、思路是一樣的,我們都要在盡量在第1類商業模式裏面選擇好的公司。
問3:能否分析一下對白酒股的看法?
蕭楠:第1,從總量上來講,酒這個行業中長期很受益于中國經濟發展。
第2,大家喝的量是越來越少,但是消費者對酒的預算沒有太多的變化,爲什麽?喝的酒品質要更好一點,以前有大量的勾兌酒、酒精酒,但現在大家喝的更多糧食酒或者是品牌酒。
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受益于國民收入增長的行業,這些公司是典型的坐地收錢的商業模式,也是非常良性的商業模式。
第3,這個行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玩家永遠是越來越少的。50年代時候,我們有老八大名酒、新八大名酒的評選,這些年我們看到,老牌子一個一個沒有了,新牌子都擠不進來,留下來的都是日久彌堅的品牌,幾乎每過多年,就會淘汰一個品牌。
2012年之前,炒過一波白酒,大家想一下,那個時候漲幅大的股票,現在還剩下幾個?這就是我們會投了很多酒這個行業的原因。
港股的風險和收益機會在哪兒?
問4:你對港股市場是怎麽看?港股會比較關注哪些細分行業?
蕭楠:港股市場機會大,風險其實也大。風險在哪裏?
第1,港股裏面沒有特別長期的玩家,它是一個活水,不像A股裏面始終有一部分基金在裏面玩,比如說公募,港股沒有,它是一個非常外向型的市場,港股的走勢並不是始終依據基本面的發展來走的。
比如說這次疫情,A股受傷相對來說比較輕,當國際投資者開始紛紛往外撤的時候,港股開始殺跌,可以殺到完全不顧基本面,跌掉90%再跌90%,完全都可以,這是港股的一個風險。
第2個風險就是,港股裏面的機構特別多,想在機構紮堆的地方去實現好的收益率,本質上是蠻難的。大家可以關注,一些長期在A股做得非常好的基金經理,在港股長期都占不到太多便宜,拿不到特別好的超額收益,也是這個原因,裏面高手太多了。
我們投港股的一個思路就是,我們不要和主流特別的重合。
港股有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如果主流不去碰的股票,基本上這些股票是有很大問題的,這就是港股的特點,港股的垃圾股是沒有定價的,不像A股,A股的垃圾股也是很貴的,樂視退市的時候還有60億市值呢。
港股的機會在哪裏?
第1個機會是我們本土化研究的優勢,過去很多時候,尤其海外的機構投資者,他們對于國內一些産品的定價是出現問題的,尤其是消費品領域,他們不太理解本土消費品的商業邏輯,甚至有些在我們看來是非常簡單的商業行爲,海外投資者甚至還以爲是造假賬,甚至還去做空,兩邊畢竟是隔著很強不同的商業邏輯和文化背景。
第2 ,很多時候,海外機構投資者不太理解我們本土的特點,有些小市值的公司非常好,但是它還在長大的過程中間,必須突破一個臨界點,才能夠被主流機構關注,才能實現戴維斯雙擊。
在這之前,會蟄伏很久,我們看以前的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一開始沒有機構去問津,慢慢等到有機構開始發現的時候,它們的業績已經起來了,我們作爲有本土研究優勢的機構投資者,往往我們的研究能力、覆蓋能力,可以照顧到這樣的機會。
第3個,有些港股的品類是A股上不了市的,像教育、博彩這樣的行業是沒法上市的,這些港股都可以做。
眼裏只有三類商業模式,沒有行業板塊
問5:對整個科技行業是什麽看法?
蕭楠:大家劃分行業的時候,根據一些特征去分類,比如說股票分爲價值股,成長股,或者分爲消費股、科技股,或者說制造業、服務業這樣分。
我們不是這麽分類的,我們只分第1類商業模式、第2類商業模式和第3類商業模式。至于在商業模式下面,你是賣衣服的、賣飲料的、還是做搜索引擎的、還是養豬的、造船的,造紙的,這些事情我們並不在乎。
科技股有個典型的特征,三種商業模式都用。有沒有坐地收錢?有。比如說,搜索引擎是坐地收錢,快手抖音這樣的公司,也都是坐地收錢。
有沒有苦盡甘來的?有,比方說阿裏現在是一家坐地收錢的公司,但是在阿裏創業的時期,它是一個苦盡甘來的公司,它投了大量的錢。
美團也是這樣的公司,現在還在不停燒錢,他們希望燒到一定程度以後,培養用戶習慣,自己就可以壟斷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從一個苦哈哈跑腿的人,最後變成坐地收錢,這就是美團希望想做的事情,這就是第二類商業模式,將來能變成第1類商業模式。
有沒有第3類商業模式?也有,比如說面板、電子元器件,今天要把元器件做一厘米,明年就必須做成5毫米,後年要做成1毫米,裏面還要再多加幾個功能,你要不要做?不做,沒定單,必須要這樣做。
你始終要被時代推著走,如果突然冒出來一個競爭對手說,可以把三個傳感器都捏在一塊,只有兩個毫米,有人馬上就替代了你,這個行業非常殘酷。
科技股裏面,我們只看是第1類商業模式,還是第2類商業模式,或是第3類商業模式,我們不在乎這個公司叫不叫科技股,叫不叫藍籌股,叫不叫小盤股,我們不在乎這件事情。
大平台、小團隊的投研作戰模式
問6:你的基金,建議持有多長時間會比較合適?
蕭楠:我不能給大家很好的建議說持有多久,我們當然希望客戶永遠不要走。
作爲基金經理,我肯定是買自己的資金了,買了以後沒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沒有家裏現金枯竭需要贖回的情況,基本上會在職業生涯中間會一直持有自己的資金。
問7:易方達的消費團隊或投研團隊,大概是什麽樣的組成?
蕭楠:公司的整個投研架構,我們叫大平台、小團隊,研究部門有幾十個研究員,分在不同的行業,多個行業會組成一個研究小組,比如說醫藥、化工是一個組,消費品是一個組,中遊制造業是一個組,上遊的金融和周期品是一個組。
在研究支持的平台上面,我們有很多不同的投資團隊,我們爲什麽會成立一個個投資團隊?它不是爲了解決激勵問題,激勵機制都是一樣的,我們是爲了解決不同的投資風格問題。
每一個基金經理,如果希望做出差異化的産品,我們整個團隊都會給他最大的支持、最大的容忍度,讓他去做。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如果你有鮮明的風格,你可以自己成立一個團隊。
我們有投資一部、投資二部、投資三部,有偏絕對收益的,有偏輪動的、成長輪動的,有偏價值的,這是我們不同的團隊。
問8:會不會疫情結束之後,會有報複性的消費?
蕭楠:我認爲不會,沒有道理說疫情結束以後,你一天吃8頓飯。
或者疫情之前要買個洗衣機沒買成,疫情結束以後就買兩個洗衣機,這不太可能。
而且這次疫情和2003年不一樣,2003年是一聲令下說,最後一個病人已經治愈了,大家走上街頭,開始吃喝,開始正常的生活。
2003年的時候,航空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全部恢複了,國際、國內的行業很快就全部恢複了,但這次不太一樣,外面還是狂風暴雨,現在還是有點擔心跑冒滴漏。
可能大家還需要再忍耐個把月,但我是一點都不擔心,就像鍾南山教授說的,不會有第2次大面積的複發,這是不用擔心的。
問9:你和**基金經理投資風格還有點接近,你倆之間的差別在哪裏?
蕭楠:我們的理念到方法有不太一樣的地方,我覺得,他更偏成長,而且他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跟我不太一樣。
他會把不同的股票收益或者風險源把它分散掉,比如說,他會買一些收益風險不同源的股票,來力求平衡組合,比如說他也會買消費,但他也要買一些醫藥,還是買別的,這樣,相關性弱一點的行業會平衡掉波動,這是他的想法。
我更極端一點,我認爲,怎麽去定義理解風險呢?比如,商學院的人會教你說,股價收益率的標准差叫風險,或者說某種盈利的來源叫風險或者叫收益。
對我來說,無知才叫風險,如果我對這個行業非常深入的去了解,我爲什麽不在這個行業或者不在這類公司裏面榨出最好的回報率?這是我的想法。
大家對于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想法,這是我跟他一個比較大的區別。
問10:這次疫情對海外市場影響比較大,你覺得對國內中長期會有什麽影響?你的投資會不會考慮這個因素?
蕭楠:我推薦大家去看1994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老巴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怎麽去看待後續的市場?你是看多還是看空?
巴菲特回答了三分鍾,他說,查理和我對于市場沒有任何觀點,對于市場沒有任何觀點這句話,老巴講了一輩子。
他說,我買第1支股票的時候是1942年,當時我11歲,當時美國還在打第2次世界大戰,並且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表現的並不好。
他說,這麽多年以來,我們經曆過世界大戰,我們經曆過總統下台,經曆過惡性通脹,還經曆過原子彈危機、核危機,最後我們都走過來。如果因爲要去判斷未來市場怎麽樣,而幹擾了我們的投資,幹擾了我們去買一門好的生意,這會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他說,伯克希爾撒韋會一直買入,作爲一個買家,當然是希望東西越來越便宜的。老巴說,如果你是一個雜貨商,你當然希望東西更便宜,如果你去買汽車,會希望汽車越來越便宜,我們買的是生意。
我覺得,這個說法可以解決大家的一些疑惑。
如果大家對未來的世界比較悲觀,大家覺得未來疫情結束以後,世界上供應鏈體系被打破,中國找不到生意做,萬物蕭條,我們又回到1998年,如果有這樣的預期,我覺得什麽都不要投了。但如果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好,大家就應該去看多。
我們可以把這個疫情理解成外星人無差別的襲擊地球,每一個政府都在向外星人去交一份成績單,我們看看中國的成績單怎麽樣?看一看自己國家的成績單,我覺得,還是要有這個信心。
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叫《big money think small 》,中文名字應該叫《大錢想得小》。
這本書講的就是,我們不要去花太多時間去思考大問題,什麽人類的未來、世界的命運、國家的走向,我們就去思考一個一個的小問題,這個公司明天會怎麽樣?一門生意明天會怎麽樣?這個生意如何去賺錢?
問11:巴菲特也對銀行板塊有描述,你怎麽看金融行業包括銀行板塊?
蕭楠:老巴其實跟大家講過自己的銀行持倉,我們從背景上面來推,第1,他的資金量比較大,可能老巴已經買不到特別多、特別好的消費了,他就開始做去做銀行。
第2,在1990年之前,老巴是不配銀行的,老巴曾經說過,銀行的資本金是資産規模的1/50,這個生意只要是有一點虧損,資本金就沒有了,在90年代之前,他是不投銀行股的。
後來老巴爲什麽要去買銀行股?首先,我們看到,美國一些銀行的盈利模式可能發生一些改變,很多的這些公司的中收業務開始起來以後,越來越多銀行不是靠賺息差,而是靠佼佼者。
比方說老巴買的富國這樣的銀行這樣的佼佼者,甚至有一個小的地方性銀行,它也比較有特色,這些銀行的經營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
從老巴的角度來講,這些銀行的ROE還是很高的,可以覆蓋他所擔心的風險。
第二,老巴去介入銀行的時機,很多時候都是在銀行整個行業出現很大危機的時候去買的,包括當時買的富國也是這樣的,並且老巴還不是簡單的去買股票,他們買得很多是優先認股權證這一類的産品,本質上來講,它既是股,也是一個高收益的債,他是作爲長期的基石投資者進去的。
第3點,其實我們看到,老巴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慢慢也賣掉了一些銀行股,他其實也給大家有交代,他爲什麽要去賣掉很多銀行股。
他覺得有些銀行已經過度追求利潤,放松了對風險上的監管,也出現了一些醜聞,他覺得很多銀行的管理層出現了道德風險,他就把它賣掉了,我們看到,老巴也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持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