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騎”是曹操的近衛部隊之一,先後由曹仁、曹純等人指揮,曹休、曹真等曹家下一代青年將領也曾在這支軍隊服役,是曹軍嫡系中的嫡系,精銳中的精銳。《三國志》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骁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也就是有一個缺員,就從上百人裏挑選一個補上。虎豹騎剛形成戰鬥力時遇上了南皮之戰,這一仗曹軍由于不適應突變的氣候,打得很艱難,曹操一度想撤退,虎豹騎的指揮官曹純不幹,主動請纓,後來虎豹騎在南皮城外遇到潰逃的袁譚,一個沖鋒就將袁譚斬于馬下。在北征烏桓之戰中,曹軍以少勝多,在孤軍深入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以數千人打敗烏黑精銳騎兵數萬,其主力就是虎豹騎,他們臨陣斬殺了烏桓單于蹋頓,聲名更加遠揚。在後來的潼關大戰中,虎豹騎擔任主力,大破馬超率領的涼州軍。
“白馬義從”是公孫瓒在幽州鐵騎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支勁旅,開始公孫瓒作戰喜歡騎白馬,他周圍的人也都騎白馬,打起仗來風馳電掣,烏桓、鮮卑人很頭疼,給公孫瓒起了個外號叫“白馬長史”。
公孫瓒就搜集來不少白色戰馬,專門組建一支全部乘白馬的騎兵部隊,人數最多時應該在數千人左右,還沒開打,就是那清一色的數千匹白馬往陣前一列就夠晃眼的,這支隊伍很快出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在是橋界之戰中被麹義率領的“大戟士”一舉攻破,“白馬義從”從此消失于戰場。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征服南中後在當地少數民族中選拔組建的一支勁旅,西南一些民族當時被稱爲蠻夷,他們民風剽悍,戰士個個英勇善戰、不怕犧牲,諸葛亮意識到他們的價值,不惜成本移青羌萬余家于蜀,所招募的兵力分爲五部,作戰中“所當無前,號爲飛軍”,這也就是“無當飛軍”名號的來曆。
諸葛亮此舉,一來爲蜀漢增添了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二來穩定了後方,因爲當時南中一帶人口本來就稀少,徉柯郡僅有兩萬戶,建甯郡只有一萬戶,朱提郡才八千戶,興古郡多一些也只有四萬戶,一次把能征慣戰的一萬戶人移民,這裏的地方實力派們基本上沒有力量再挑戰蜀漢政權了。“無當飛軍”披鐵甲,擅長山地作戰,善使弓弩和毒箭,其主要指揮官是王平,最早他是曹操的部將,在漢中之戰中投降了劉備,“無當飛軍”在王平指揮下多次參加諸葛亮的北伐,屢立戰功,在蜀漢失敗後這支部隊才消失。
“白耳兵”是劉備入蜀以後訓練出來的近衛部隊,它的指揮官是名將陳到,隨同劉備經曆多次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在夷陵之戰中蜀軍全軍敗退,“白耳兵”在陳到率領下與將軍傅彤負責斷後,傅彤戰死,陳到手下的“白耳兵”只剩下數百人,就這點兵力居然擋住了孫吳大軍的進攻,劉備得以安全退到白帝城。陳到在後世的名氣不如趙雲大,某種程度上是由于在一些傳說和演義中把他的事迹加在了趙雲身上的緣故。
“陷陣營”的名字是記載在《三國志》、《漢末英雄記》等史書裏。《漢末英雄記》裏有一段較爲集中的記載:“順爲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余兵,號爲千人,铠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爲陷陣營。順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辄喜言誤,誤不可數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從郝萌反後更疏順,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
《漢末英雄記》說高順爲人清白,在軍中有威望,不飲酒,不接受賄賂。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很嚴,而且作爲一員戰將還特別能打,《漢末英雄記》說高順手下有七百多人,對外號稱一千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無不克,叫做“陷陣營”。
高順共有三次重要出場:第一次即建安元年(196年)發生在下邳的那次郝萌兵變,由于高順處置及時得當,叛變被平息;第二次是建安二年(197年)呂布要征琅邪國相蕭建,高順提出反對意見,他對呂布說:“將軍親自殺了董卓,聲名遠播,只要坐在那裏動動眼神,遠近自然畏服,不應該輕易出兵,如果萬一打不贏,名聲的損失將不小。”但呂布沒聽,結果呂布的用兵行動引起了與琅邪國相鄰的泰山郡實力派臧霸等人的疑慮,臧霸登城拒守,呂布無功而返;第三次出場是建安三年(198年),高順打敗劉備,又打敗曹操派來的援軍夏侯敦。
從以上三件事可以看出,所謂“陷陣營”不是白來的虛名,它的確很有戰鬥力,在內部平叛中果敢迅速,在打擊外敵時也不含糊,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夏侯敦也是曹操手下的一流戰將,“陷陣營”對陣他們都不在話下,真是一支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