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前國會議長哈莉瑪終于走完程序,成爲我國第一位女總統。喜歡不喜歡都好,這個結果人們老早就料到,沒什麽好多談的了,媒體還一窩蜂地去做直播,真有點搞笑。倒是,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提的“代價論”才讓人越嚼越有味。
陳振聲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政策研究所舉辦的保留總統選舉論壇上稱:“李總理說,我們可能會因爲啓動保留選舉而付出政治代價,沒有特定種族當總統所引發的問題可能不會馬上浮現,但萬一問題二三十年後出現,新一代的領導人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政治)空間來制定應對機制?一個政治領導人必須預先察覺將來可出現的議題並適時制定機制。”
陳振聲讓與會者表決,有關總統選舉制的辯論和推出“保留選舉”,是否意味著政府必須因此付出一定代價,結果大部分與會者舉手表示同意。他接著說,世界上多數從政者都會要保全政治籌碼,但李顯龍總理的這一席話,讓他深深體會到政客和政治領導人之間的不同。
論壇是在9月11日當局公布哈莉瑪是唯一合格候選人之前舉行的,陳振聲等部長在論壇的發言,被視爲預先透露這次沒有選舉的結果。從網上的反應看,人民行動黨政府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民衆對沒能投票、候選人的種族身份爭議,保留選舉削弱“唯才是舉”原則且強化族群隔離意識等現象,激烈抨擊政府操作手法惡劣,沒有對保留選舉所可能産生的負面效應深思熟慮。很多人因此表示,將把對當局不顧民意的傲慢的不滿,在兩年後的全國大選發泄出來,教訓行動黨。
沈澤玮9月11日的《哈莉瑪不戰而勝 執政黨將爲總統選舉“保留制”付出什麽代價?》一文,也如同論壇現場的與會者一樣,相信行動黨將爲此付出政治代價。但這個結論恐怕還需要再斟酌一下。
沒錯,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一片謾罵聲,而且不乏要在大選給行動黨教訓的恐嚇。沈澤玮的結論,相信是受到了這些鋪天蓋地的聲量的影響。只是,有沒有人走出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去了解民情?
首先,很多新加坡人根本就不關心本次的保留選舉。毋庸諱言,當總統保留給馬來族群後,很多華人基本上已經switch off了,因爲覺得事不關己。除了那些有空上網謾罵政府的年輕人,以及有時間和閑情出席論壇的知識精英階層,老實說,有事業、有家庭、有孩子的一般成年人,生活裏需要關心和分心的事情太多了。這反而證明保留選舉的必要性,因爲這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恰好透露了種族是不可回避的因素。
其次,從獨立至今,新加坡選民其實表現了高度的狡黠性格。當然,在李光耀時代的政治高壓氛圍,莫名的恐懼心理也是讓很多人不敢亂投票的原因,但是基本上新加坡人對于利用手中的一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是非常世故的。1970年代和80年代初,經濟高速起飛,生活蒸蒸日上,選民沒有理由同自己的利益過不去,把善于治理的行動黨換掉。選民用選票教訓行動黨,最顯著的例子是在1984年的大選,行動黨的得票率一舉跌落了12.9個百分點,原因是政府要把公積金的提取年齡,從原本的55歲提高到60歲。這還是在李光耀當總理的時代,可見一旦涉及切身利益,新加坡人可以是“奮不顧身”的。2011年的所謂“分水嶺”大選,也是因爲此前對外來移民鸠占鵲巢的不滿、房價騰漲、地鐵失靈等切身問題導致。“保留選舉”這類“非面包與牛油”的課題,則完全不會有類似的效果。
再次,2011年工人黨秘書長劉程強孤注一擲,離開後港挑戰阿裕尼的曆史條件不可複制。除非再出現地鐵大癱瘓之類的重大民怨,每一個選區的選民都不希望自己的組屋價值停滯。他們或許會出席反對黨的群衆大會搖旗呐喊,真正進入投票站時,相信還是不會同自己的切身利益過不去。
最後,在智能手機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和熱情真的只有五分鍾。新聞事件那麽多,八卦那麽精彩,怎麽可能會持續把對“保留總統”的不滿保留到兩年後的全國大選?兩周後恐怕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把事情忘得一幹二淨。
所以,陳振聲在論壇的“哀兵牌”,其實不必當真。他的說法,一來不無給總理加分的用意(政客和政治領導人之間的不同),二來也展現行動黨回歸李光耀時代“果敢做出選民不高興的正確決策”傳統的堅定意志,有助于凝聚基本盤的士氣。
“付出政治代價”?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