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六天就到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正當國人忙著准備節日盛宴時,政府卻靜悄悄地給久居本地的外國學生送上一份大禮:開放永久居民申請。
在此之前,只有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配偶及未滿21周歲的孩子、新加坡公民的父母、投資者、就業准證及S准證持有者有資格申請本地永久居民。因此,當眼尖的網友本周發現移民與關卡局網站將“在讀學生”加進有資格申請者一欄中,立即奔走相告,一時間本地新移民論壇炸開了鍋,議論紛紛。
要知道,就算在永久居民審批“井噴”的2008年以前,也只有收到政府邀請信的學生,才能遞交申請表格。而現在,只要符合以下條件的外國學生,都可申請:
- 必須是本地學校在讀學生
- 申請時已在本地居住兩年以上
- 至少通過一項新加坡國家級考試,如小六離校考試(PSLE)、GCE ‘N’/’O’/’A’水准考試,或是直通車課程(Integrated Programme)學生
紅螞蟻的鄰居問道,政府爲何悄然放寬申請門檻?
紅螞蟻回答:難道要大張旗鼓登報公告天下,等著給你們罵嗎?
本地人口老化嚴重
總理公署屬下的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在9月公布的《2017年人口簡報》中解釋,我國需要吸納新移民來彌補因生育率不足和人口老齡化而帶來的勞動缺口。
人口數據也進一步顯示相關趨勢。65歲以上年長者比率已從2007年的9.4%增至今年的14.4%,80歲以上人口也在過去10年裏增加近一倍。
受低生育率影響,尚處工作年齡的公民贍養年長者的比率逐漸減少,目前爲每一名年長公民由4.4名工作人士贍養,若人口老齡化現象持續下去,預計到了2030年,人口贍養比率將進一步下降至每名年長者只有2.4人贍養,加重年輕國人的負擔。
目前我國164萬6500名非居民人口中,外國學生占4%,即6萬5860人。外國學生越早進入我國教育系統,越容易融入本地環境,日後長期留在本地工作的機會更高,年輕的優勢,勢必是一波新的人口紅利。
開放永久居民申請成政府新財路
相信大部分經曆過新移民激增而帶來種種不便的國人會擔心,此番放寬申請條件,是否意味著重開“地獄之門”?紅螞蟻鬥膽猜測,這可能是爲了增加財政收入啊。
政府除了近來苦口婆心和國民解釋提高消費稅率的必要,還積極從外國人身上“開源”。怎麽講呢?移民與關卡局修改了申請成爲我國永久居民的程序,從昨天開始,所有申請者都必須通過網絡系統遞交資料。凡是申請,什麽都別說,必須先交100元手續費。如果申請不通過,這筆錢也不會退回。而之前的做法是,申請者申請時無需付費,直至申請批准後才需要繳交制作簽證與身份證等相關費用。
根據《聯合早報》2014年的報道,每年平均有九萬多人申請成爲本地永久居民,數學不好的紅螞蟻算了一筆賬,一年九萬人申請,就等于多了900萬的財政收入。再加上新開放資格的在校學生有將近七萬人,就算每年只有1000名學生申請,這又多了10萬元。這筆錢對于我國政府來說並不多,但總是一筆錢啊,先袋袋平安再說。
放寬條件不等同增加批准人數
但各位不必擔心,放寬永久居民申請條件並不等同于增加批准人數。政府自2009年收緊政策之後,平均每年批准約三萬人成爲永久居民。此番申請的人數有望增加,但批准的人數估計仍會在三萬上下浮動,不大可能重現2008年7萬9167人獲批的瘋狂現象。
執政黨在2015年大選中大勝,但他們沒敢忘記2011年的教訓。何況移民政策靈活性高,甚至可能“朝令夕改”。如果放寬條件後又招致國民反感情緒,再度收緊也未嘗不可。
“來新加坡讀書換永久居民身份”
開放外國在讀學生申請永久居民資格,除了受到該群體歡迎,教育中介也拍手稱好。紅螞蟻都幫忙想好了,以後打廣告,就寫“來新加坡讀書換永久居民身份”,勢必能吸引另一波爲教育和移民而慕名前來的各國學生,加上節節攀升的外國人學費,各個部門機構不愁沒錢賺啊。
紅螞蟻逛了一圈本地新移民論壇,著急的學生搶著發問“只讀理工學院/大學/博士的我能不能申請?”“讀私立學校能不能申請?”“未滿21歲的男生申請成功的話要不要服兵役?”
給100元申請看看就知道了。
祝君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