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開學啰!你的學校有發生什麽變化嗎?從2019年起,14所小學將合並爲七所、六所中學合並爲三所。合並的七對小學和三對中學,原有校名約一半將走入曆史。教育政策隨時代和時局變化而改變,學校也因收生人數的減少而消失或轉型。本地傳統華校和華文教育尤其經曆巨大轉變。在巅峰時期,本地共有349所華校,但因獨立後教育導向轉到英文教育而逐漸沒落,最後一所華校在1986年停辦。在華校生看來,這些已消失或轉型的華校是國家永遠的資産,它們在過去100多年爲新加坡培養衆多傑出人才,創造了新加坡今天的繁榮昌盛。紅螞蟻在新的一年,找來本地傳統華校的校友和老師,帶大家一起穿越時間長廊,重拾當年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
已經離開母校40年,回憶都快積累成繭了!
如果你沒有聽說過老華校育英中學,至少應該聽說過加東路上的好萊塢戲院,母校舊址就坐落在好萊塢戲院隔壁。
呵呵……當年,我們愛秦漢和林青霞比愛念書多,愛上好萊塢戲院比愛上圖書館多;當年學業成績不好,部分原因就是好萊塢戲院啦。舊母校其實就是現在的華社辦事處。育英中學現在已經成爲後港鄰裏學校,脫離舊母校那種老華校的形象太遠了。
偶爾,路過加東母校,還特地到校園裏轉一圈,人事已非呵!
我的母校,她左邊有座鍾樓,鍾樓上面那個鍾,不曉得什麽時候開始一直是指著三點鍾。我願意相信她是因爲等待某個事件的發生,又或者紀念某個事件的發生,因爲這樣的念想會讓回憶更別具意義,也能讓我的母校在我的心中顯得格外特別,像是小王子的玫瑰。
鍾樓前面的籃球場,是每天升降旗禮全校集合的地方,最觸目驚心的是周會時刻訓育主任在台上用藤條體罰遲被記過的同學,如今學校應該沒有體罰這事兒了吧?
老華校嘛,校服就像白色的軍服,上衣應該有7顆鐵鈕,每一顆鈕都要用個小鐵環個別扣起來;每一次換洗校服的時候,都讓人崩潰。
最近老同學聚餐時,還有男同學談起永遠無法忘記當年,自己也不曉得犯了什麽錯誤,老師直接用手指往他胸前口袋的鐵鈕上大力按壓,剛好觸及敏感部位,疼得他至今仍耿耿于懷……大家都笑翻了說: 老師現在老了,走不動了,你快去報一鈕之仇吧!
總會繞到後頭看看一點也不大的食堂,記憶中從前下課以後總是不回家,食堂就是我們的集中地,體育室就在不遠處,爲了打籃球,我們一夥人絕對是廢寢忘食,兩肋插刀的。每天下課頭頂著大太陽跑步,也不怕中暑。
比賽的期間,總有一群拉拉隊,現在又稱粉絲跟著在場鼓掌遞水的,當年也栽培了不少國家隊選手。唉,當初要是有個老師好言相勸,把這股動力轉移到書本上,也許今時就不同往日啦。
那個時候,中學生流行談戀愛,大夥每天混在一塊兒討論的不是作業,而是誰喜歡誰,誰又在追誰……周末總有男生請女生看電影,像我們幾個經常和校花一塊兒的女生總能撿到些許便宜。
多年以後的今天,一些男生回憶校園只記得:“育英校園裏最多的是柱子和木麻黃樹,我們以前很害羞,都躲在後面偷看你們女生……” 眼前的木麻黃依然風情不減,當年是哪位愛慕自己的男生會在那裏偷窺?想時心裏是甜蜜的,因爲少年懷情總是詩呀!
其實,在70年代以後,很少人會自豪的說他是育英畢業的。這可是不什中聽的實話,雖然在五六十年代,她也在學潮的運動中脫穎而出,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久違的禮堂,別來無恙。仿佛看見當年熱愛彈吉他的自己站在台上唱著陳美齡的歌。哦,還有爲好聲音——阿福伴奏,唱“閃亮的日子”。真懷念我們那個劉文正風靡全亞洲的時代……
在育英念書四年的日子,沒什麽苦讀的記憶,只有許多玩樂日子。我常常慶幸自己沒有辜負青春年華。你若問我哪裏畢業,我可是會自豪的大聲告訴你:就是好萊塢隔壁那間,常常有學生逃學去看電影的育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