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開學啰!你的學校有發生什麽變化嗎?從2019年起,14所小學將合並爲七所、六所中學合並爲三所。合並的七對小學和三對中學,原有校名約一半將走入曆史。教育政策隨時代和時局變化而改變,學校也因收生人數的減少而消失或轉型。本地傳統華校和華文教育尤其經曆巨大轉變。在巅峰時期,本地共有349所華校,但因獨立後教育導向轉到英文教育而逐漸沒落,最後一所華校在1986年停辦。在華校生看來,這些已消失或轉型的華校是國家永遠的資産,它們在過去100多年爲新加坡培養衆多傑出人才,創造了新加坡今天的繁榮昌盛。紅螞蟻在新的一年,找來本地傳統華校的校友和老師,帶大家一起穿越時間長廊,重拾當年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
1970年代中,我有緣在黃埔中學教書,曆時三載。
當年,黃埔是本地著名華校之一,位于聖喬治路,園地廣闊,校舍古樸,學生一千多名,分上下午班上課。
每天清晨,校歌在升旗禮後響起。校歌曲調雄壯嚴肅,通過擴音機播放,加上現場數百人的音量,感染力強大。校歌由丁祝三作曲,黃戴靈填詞,歌詞如下:
弘敷四育 / 德智體群 / 既陶甄乎萬類 / 期百年而樹人
猗欤黃埔 / 厥徳日新 / 猗欤黃埔 / 厥徳日新
乃興四教 / 豫時遜摩 / 鹄大成以漸進 / 學于焉而盈科
皇矣黃埔 / 卓乎不磨 / 皇矣黃埔 / 卓乎不磨
歌詞包含校訓“德智體群”,意義積極。
時任校長劉曼齡女士,于1968年上任,繼承首任校長林憲傑的辦校方針,貢獻卓著。
經她運籌帷幄,一棟包括圖書館、體育室與書籍文具販賣部的兩層大樓于1971年落成。爲了籌募圖書館經費與課外活動基金,劉校長與學校咨詢委員會合作,動員全體師生,一連兩晚在國家劇場呈獻《黃埔之夜》,座無虛席,佳評如潮。
劉校長原任新加坡師資訓練學院講師,深谙教學理論,對黃埔教師的教學要求相當嚴格。她經常巡視課室,偶爾會走進課室聽課片刻,並在事後給有關教師提出改進建議。
有一次,我上華文課,講解《史記》中的《鴻門宴》,劉校長走進課室來,足足待了一節課的時間才離開。她給我些許鼓勵,但提醒我應該結合課文,介紹“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個成語。說得有理,我謹記在心。
除了課堂教學,劉校長也很關注教師的形象。她認爲教師是學生的表率,言行舉止都應起著示範作用。對于女教師的衣著,她更有一套非明文的規定。
其中最特出的,是不准女教師穿紅色衣裝。據物理教師孫惠娟表示,劉校長所持理由,是紅色會刺激學生眼球,造成視覺疲勞,影響學習。既然一切都是爲了學生利益,女教師們自然心悅誠服。
劉校長喜愛花草,醉心園藝。在她的督導下,黃埔校園花木繁茂美麗,爲學生學習與休憩提供了優良環境。
黃埔學生學術成績驕人,特別是華文水平,在芸芸衆多華校之中可說數一數二,這當然與學校的閱讀風氣息息相關。
黃埔每年出版純文藝刊物《綠野》。《綠野》之名,是上午班高級教師盧憲鴻倡議的。南洋大學中文系教授兼書法家黃勖吾特爲書刊題寫封面,創刊號于1970年9月30日面世。
《綠野》是黃埔學生熱衷閱讀的刊物,無須強制,人手一冊。此外,華文學會定期主辦作文比賽、演講比賽與辯論比賽;班上有壁報,作業有閱讀報告,圖書館有豐富藏書,整所學校充滿閱讀氛圍,進而帶動寫作風氣,培育了不少寫作人才,如江燕玲、陳俐穎(馬妲)與許福吉(奔星)等,在本地文壇舉足輕重,目前仍然筆耕不辍。
在課外活動方面,黃埔學生不落人後。籃球、排球與乒乓的成績,常居實龍崗區之冠。即使拼入城市區後,表現依然不俗。此中功臣,非體育主任陳生貴莫屬。他對學生訓練有素,自己也是運動高手。
我曾目睹他在南大運動場上表演撐杆跳,潇灑自如,身手十分敏捷。在黃埔期間,我結識了許多好同事,如彬彬有禮的英文部主任周昌祯、儒雅敦厚的華文部主任陳清友,多才多藝的數學主任吳多標與剛毅果斷的訓育主任陳忠明等。
不過,與我最投緣的,要算華文教師鄭義才。在公事上,他不時給我指點;在私事上,他常助我一臂之力。記得1977年我訂婚那天,禮品就是他幫忙載送的。鄭義才博學多聞,工作勤奮,後來轉任淡馬錫初級學院副院長,沒幾年,又升任笃行中學校長,頗有作爲。那時我已調任教育部總部,與他聯系緊密。每當黃埔舉行慶典,我必約他同往。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黃埔中學創立于1961年5月,度過輝煌日子後,1987年因教育制度轉型而變成英校,艱苦經營數載,終因收生劇減而不得不在1994年底關閉,存世僅僅33年。
1999年,明智中學(Bendemeer Secondary School)遷入黃埔原址。
2011年,爲紀念黃埔創校50周年,黃埔中學校友會籌組大型活動,廣邀失散多年的校長、老師與同學們參加。承蒙明智中學大開方便之門,聚會就在那裏舉行。大家面對著黃埔僅存的一棵菩提樹,無不感慨萬千。
配合這次聚會,校友會出版了《黃埔情緣五十紀念集》。
紀念集收錄30篇熱心校友訪問年邁校長與教師的文章以及無數珍貴照片,好些教師與校友也發表多篇感言,情真語切。黃埔中學雖已成爲曆史,但本著飲水思源與相知相惜的信念,黃埔師生情緣必將延續,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