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老”,我們在談論什麽?
本周一由新加坡政策研究院主辦的“新加坡透視論壇”請來不少大咖壓陣,他們的嘴巴都離不開一個主題:老齡化。
談“老”,筆者頗有感觸。
白發多了不說,身材漸漸變形,軀幹最突出的部分從胸部變成了肚腩。以前上巴刹叫人家“auntie”,現在是給人家叫“auntie”,而且體力漸漸走下坡。
以前寫稿寫到淩晨三四點,隔天六點多起床采訪,照樣生龍活虎,現在一過了淩晨12點就想睡覺。一群40多歲的單身朋友聚在一起,大家已經開始談論要怎麽“養房防老”,爲退休生活做准備了。
“老”問題牽扯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
老,對個人而言,就是一個想逃卻又逃不掉的自然退化過程,至少在長生不老藥出現之前,只能是這樣。
老,對國家而言,卻可以牽扯出很多大塊頭的問題:醫藥、交通、經濟、就業等等。當我們談“老”,其實談論的就是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在前天的論壇上,兩個由“老”所引發的議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是大家都在議論的加稅問題。另一個是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李光耀創新型城市中心主席陳慶珠教授提出的“跨代利益沖突”問題。
第一個課題很好理解。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政府稅收隨之下降,同個時候醫療開支將增加,政府開支相應增加,所以政府將面對“收入減少,開支增加”的兩面夾擊。然後呢?然後政府就要加稅lor。
用“老”來包裝加稅問題 這樣比較好推銷?
全場聽下來,不知道是不是當局巧思構想還是什麽,用“老齡化”的外衣來包裝和討論加稅問題,不僅符合經濟學邏輯,也是一種微妙的議題設定方式。焦點擺在樂齡人士的福利上,而不是加稅的數字上,這樣的角度設定能有潤滑作用,至少能讓加稅這劑苦藥沒那麽難吞。
我會老,你會老,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談老齡比較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甚至是同情,這無形中也擴大了探討加稅的空間。
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就指出,我國醫療開支在2007財政年,僅占國內生産總值的0.8%。這個比率在2016財政年已增至2.4%,是原本的三倍,因此預計在未來幾年,醫療開支在政府預算中所占比率將超越教育支出。
不過,加稅對一般普通民衆而言,就是政府來“打搶”。財長王瑞傑費勁唇舌說,財政預算是“戰略性計劃”,不是加稅減稅的問題,一般人才不會那樣去理解。即便出動副總理和財長兩位重量級人物來宣導加稅,不爽的人會繼續很不爽。
陳慶珠:“跨世代利益沖突” 肯定存在臨界點
論壇全場都談人口老化,很平實,欠缺引爆點。還好有口才和思辨能力極好的陳慶珠教授,她提出“跨世代利益沖突”的尖銳議題,讓人精神一振。沖突源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資源競爭,蛋糕分得不好,就是一切矛盾的根源。陳慶珠列舉了三個例子:
一、年輕國人要爲老年人承受更多的稅務負擔
隨著我國65歲或以上的年長者人數在2030年達到約90萬人,醫療開支將迅速增加,國人能否忍受隨之而來的稅務負擔,將是問題。陳慶珠說:“這會否促使年輕國人要求減少樂齡福利?我肯定,存在一個臨界點。” (陳教授沒有指出什麽時候會到達這個臨界點,但她點出這個潛在危機確實存在。)
二、老年人不想退休,年輕人急著上位
未來的年長者教育程度更高,即便到了退休之年,也想繼續留在崗位上,或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但下一代又迫不及待想接任高位,因此造成兩代之間關系緊張。
三、預算案的資源在老少之間要怎麽分配?
要撥多少預算給年輕人和老年人?陳慶珠說:“這個爭議還沒有冒出來,不過我們今天面對一個很直接的利益沖突是,”腳踏車騎士和個人代步工具用戶(多爲年輕人)……以及組屋區樂齡人士的走道,他們之間的利益是有沖突的。”
代際沖突會發生嗎?筆者的直覺是:會。
未來,MRT幾列車廂給老人專用?
遠的不說,地鐵列車上就有很多貼近我們生活的代際資源爭奪例子。地鐵列車靠門處,一般都有“優先座”,專門劃給老年人或孕婦坐的。但我就親眼看過,有老人家已經很刻意地站在座位前面,坐著的小姐卻假裝睡覺拒絕讓位。然後還聽聞說,有的老人家會直接用英語和坐在“優先座”的年輕人說:“這是我的座位,請起來。”
隨著人口老化,幾張椅子恐怕不夠坐,要幾列車廂才夠。我們的MRT是不是要保留幾列車廂專門給老年人使用?除非是陪伴老人,否則年輕人一律不准進入。他們能接受嗎?
避免老少搶用,籃球場需登記租用?
在中國河南洛陽市,去年發生過年輕人和老年人爭用籃球場的事。一位年輕人要打籃球,一群老年人要跳廣場舞,雙方最後還打了起來。在新加坡,安哥安娣們不跳廣場舞,但老人家打打太極拳是常見的事吧?
會不會有一天,在某個組屋區的一角,打太極的老人會和打籃球的年輕小夥子爭搶籃球場?在洛陽那起事件中,因爲是老人先動手打人,而且籃球場本來就應該用來打球,大部分輿論站于是在了年輕人那邊。所以說,在資源爭奪戰中,不一定是老人就贏得同情。
“年齡霸淩”(age harassment),這個用語應該是用來形容老人被欺負的,但在代際資源爭奪戰中,老人也可能反過來被指欺淩小孩。總之,隨著人口老化,這種老少對罵的場面勢必增多。年輕人也不是好惹的,他們初生之犢不畏虎,被老人謾罵後肯定反擊。說不定,以後組屋樓下的籃球場全部實行登記租用模式,不再開放給公衆隨意使用。
在職場上,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沒有耐心沉潛。和一班中層管理的老朋友聚會,大家都抱怨,20幾歲、30幾歲的年輕人在同一家公司“待個兩三年就當自己是老臣子了”,因爲他們的同輩很多只做了幾個月,覺得待遇不好,就換下一份工了,基本功一直沒學好。可以想象,隨著人口老化,一大批老年人還不想退休,年輕人又等不及,雙方關系肯定會緊張。
萊佛士女中學生與陳慶珠的“代際對話”
前天的論壇上,就有一位萊佛士女中學生聽了陳慶珠的發言後站出來爲年輕人發問。她問陳慶珠:“你認爲,在職場上,我們要爲老年人提供多少資源?如果年長者需要那些資源才能把工作做好,那不等于說,這位年長者並不勝任這份工作?……這對正在找工的年輕人來說,是不是不公平呢?”
75歲的陳慶珠解釋說:“我不是說他們(年長者)無法工作,如果他們無法工作,科技也幫不上忙。一些科技可以替代力氣,當你老了之後,你原有的一些能力會退減,那麽你按一個鈕,就可以搞定了,就好像你用電腦。這是我說,用科技來幫忙的意思。你關注的是,年輕人的資源會不會被剝奪掉。這一點,我相信政府會很注意。我覺得老年人關注的是,有這麽多錢是花在年輕人身上——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
看到了吧?
一場“代際利益沖突”的對話就在會場上演。或許,老人們應該要像陳慶珠說的那樣:“Keep fit,look good!”不要讓自己看起來像老先生、老太太,不要讓那些在工作場合中急于上位的年輕人心裏暗罵,“這群‘老不死’的,擋著地球轉動”。
新加坡將出現“老少協調部長”?
英國最近冒出全球第一個“孤獨事務部長”(掌管 Ministry of Loneliness),以應付全國900萬人面對的孤獨問題。首相特雷莎梅形容這個社會問題是“現代生活的悲哀現實”。研究人員形容孤獨是日益擴大的“隱形流行病”,對健康的影響“較每天吸15支香煙嚴重”。
英國有“孤獨事務部長”,新加坡以後會不會也出現一個“老少協調部長”呢?
畢竟,老的少的都握有選票,而且“銀發票”還不少呢。到了2030,65歲和以上的新加坡公民估計將達90萬人,如果公民人數約爲340萬,“銀發票”將占24%至26%,不是小數目。到時,不管代際資源競爭有多激烈,年輕人對老年人有多不滿,政府總不可能和選票過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