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螞蟻昨天寫了一篇報道,關于榜鵝“螃蟹之家”將活生生的螃蟹放在夾娃娃機裏讓食客“抓”,引發虐待動物的爭議。
新加坡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更在網上發文呼籲公衆別去抓,並強調:
這款遊戲除了會對動物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之外,還會讓人們將動物視爲玩物,與我們的良善社會願景背道而馳。螃蟹是生物,不是人類的玩具。
今天的最新消息顯示,國家公園局旗下的動物與獸醫事務組已接獲通知,正在調查這起事件。
該帖文一天內引來許多人替螃蟹伸張正義。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這些人當中很多都自稱是愛吃螃蟹者。他們覺得可以吃螃蟹,但卻不能“玩”螃蟹,因爲這樣會造成它們不必要的傷害。
沒想到新加坡第一台“螃蟹夾娃娃機”,竟然會掀起軒然大波。國人是同情心泛濫?還是覺得真的有必要保護動物和生物的權益?亦或者只是對眼前出現的畫面作出反射動作,當下爲了反對而反對,沒有進一步想太多?
紅螞蟻有點好奇,魚蝦的心情如何?它們會感到被歧視、受到不公平對待嗎?
紅螞蟻有些替魚蝦們感到不值,竟沒有人要爲魚蝦伸冤?垂釣還成爲一種時尚高雅的體育活動?
在很多釣魚發燒友的心目中,他們釣魚只爲了享受“上釣”那一霎那的快感,魚上鈎了就會把它“放生”回大海,覺得自己比其他吃魚的人善良多了。
如果延用SPCA的說法,釣魚這項“遊戲”同樣也會對魚類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也會讓人們將魚視爲玩物(似乎有人類曆史以來,就有人釣魚)。按這個道理,魚也是生物,也不是人類的玩具啊。
爲何魚類的命運和螃蟹如此不同?它們比螃蟹還要脆弱啊,既沒有反抗能力強的鉗子,也沒有那硬硬的殼可以保護自己。
長久以來,人們認爲魚不會像人類和其它動物一樣感到疼痛,因此認爲魚嘴受傷不是什麽問題。然而去年10月發表在《實驗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上的一份報告卻顯示,問題不在于痛感。
這份報告針對魚鈎對魚嘴造成的傷害進行了研究,發現魚兒上鈎後,魚嘴一般都會受損,有時傷情嚴重。
研究者們利用高速視頻和計算流體力學進行分析,發現魚嘴受傷後,其吸入式攝取獵物的能力大幅削弱。
研究者們表示,後續研究將進一步追蹤魚嘴受傷群體的存活率,但從魚嘴功能受損的分析來看,被魚鈎釣到再被放生的魚兒,“後半生”的情況並不樂觀。
提到釣魚,蟻粉一定也會想到釣蝦、釣小龍蝦吧?爲何沒有人爲它們感到“可憐”?
紅螞蟻搜了搜新聞檔案,本地第一個釣蝦場應該是在1994年設立的。難道25年前,人們還沒有保護動物和生物的意識,所以沒有爲蝦發聲?
在釣蝦場裏,這些蝦同樣被人們當成玩物,人們同樣對蝦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有到過釣蝦場的蟻粉,應該都會看過這一幕:人們把誘餌(例如蚯蚓)挂鈎後,把釣竿放入水中等待蝦兒上釣,當蝦兒津津有味地品嘗著蚯蚓,人們突然間手腕向上快速一抖釣竿,讓鈎尖瞬間鈎住蝦兒的嘴巴。蝦兒上釣後,還用竹簽把它串起來烤來吃。
本地如今有8個釣蝦場,蝦在本地都被“折磨”25年了,卻沒有人覺得這種休閑方式殘忍。
另外,蟻粉可能也會聯想到本地一些海鮮燒烤火鍋餐館,推出了讓食客現夾活海鮮烹煮食用的噱頭玩法。
這些活海鮮種類繁多,包括在缸裏遊動的金鲳魚、螃蟹及蝦。食客的座位就在水缸旁,將海鮮夾出後,自行放在冰盒裏弄暈。然後放在烤爐上燒烤或放進火鍋裏烹煮。
有人覺得這種吃法新鮮,有人怒斥很殘忍。
不過,根據SPCA網站的資料,用冰弄暈魚蝦等海鮮,是較人道的處理方法。如果活生生將這些海洋動物烹煮,就不太人道了。
SPCA建議人們不要將動物們活生生地拿去煮,對其帶來不必要的痛苦,並奉勸人們切勿將螃蟹活生生淹死、用二氧化碳熏死、生拔蟹殼、活蒸或用微波爐烹煮。
蟹蝦會感到痛嗎?
追根究底,關鍵在于蟹蝦會不會在這樣的過程中受罪?感到被迫害?它們覺得疼嗎?
由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教授Robert Elwood領導的團隊在實驗中發現,若不斷用電流電擊躲避在岩石下的螃蟹,螃蟹會爲了避免“有害的刺激”而放棄寶貴的藏身之處。他認爲,這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對疼痛壓力的表達方式。
國際疼痛研究協會將“疼痛”定義爲“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有關的不愉快的感受及情緒體驗”,由于痛感通常是沿著神經纖維從刺激部位向脊髓傳遞信號並同時傳遞至大腦,脊髓返回信號會發生退縮等應急反應,疼痛意識則通常在大腦內産生。
按照這種說法,動物對傷害的逃避是否等同于其可感知痛苦,就變得極具爭議性。
波士頓東北大學海洋與環境科學教授Joseph Ayers表示,龍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缺乏需要感受疼痛的大腦結構,且它們往往被食肉動物吞噬,因此他們也不需要進化出檢測疼痛的能力。
生物學家Michael Tlusty則認爲螃蟹缺乏與痛感相關的大腦解剖結構,但甲殼動物本身的大腦與我們的大腦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沒人能確切說出他們的感受”。
蝦和螃蟹到底痛不痛,是否覺得被傷害,連生物學家都無法解答。看來也只有親口問問它們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