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電視節目《頂級廚師》(MasterChef)的參賽者Sarah Tiong的“種族歧視遭遇”,在美國爆發反種族歧視暴動的時刻,也獲得了相當的輿論關注。
Sarah在澳洲的悉尼出生長大,其母親是馬來西亞華裔。她日前在社交媒體上抱怨,自己參與澳洲電台采訪時,主持人以華語“你好嗎”跟她打招呼。
她寫道:
“我覺得很不舒服且震驚。我即刻挂斷了電話。這是種族歧視(racist)。說這話是多麽的麻木不仁(insensitive)和音癡(tone deaf)。請自我檢討(check yourself),你可以做得更好。”
當有人質疑主持人是出于善意,想表達對異文化的尊重時,Sarah重申用對方的膚色作爲假設前提,“是種族主義,不人性化(dehumanising)的行爲”。
毫無疑問,Sarah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可是她覺得被冒犯的理由,恰恰反映的是她建立在“膚色”上的自我身份認同,否則她也不會對此那麽敏感。所以,她或許也得自我檢討(check yourself)一下。
一套建立在權力意識上的意識形態
上述標識出來的英文詞彙,都是自诩進步的極左派意識形態人士愛拿來攻擊對手的常用詞。這是一套建立在權力意識上的意識形態,認爲人際關系只圍繞著權力,其他都是假象。
所以西方社會的曆史和體系,只是一套“白種男人的權力金字塔”,其他少數群體——非白人、女性、非異性戀等等——都是這個權力金字塔遭迫害的受害者。
如今正是“站在曆史正確一方”的時刻,要抹掉西方的這套曆史意識,建立全新的人人平等的烏托邦。
這種受害者意識,顛覆了人類文明的基本常識。因爲一切的價值判斷,不是從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來衡量,而是從“受害程度”衡量的,越“被壓迫”,越有道德高點。
根據這套標准,女性比男性高尚,黑人女性比白人女性高尚,同性戀的黑人女性又比異性戀的黑人女性高尚,跨性別的比正常人高尚……只要身份離社會主流多數越遠,自動就是受壓迫程度越深,道德上也就越高尚。
這套在常理看來莫名其妙的意識形態,在英美大學流行數十年,已經成爲顯學;如今的社會亂象,就是一整代年輕精英被系統灌輸的結果。
本質上是一種“道德的表演”
以上所述可能不太能讓人一下子就明白。讓我們再檢視Sarah的反應。
正常人在碰到這種情況時,不會一開始就惡意地假設他人是在“歧視”自己,除非她內化了這套意識形態,不斷地在生活細節裏尋找和積累自己的“受害道德分數”。
正常人如果覺得自己被冒犯了,有教養的反應應該是指出對方試圖尊重自己文化的善意,表達方式錯誤了,而不是立馬橫眉冷對,居高臨下,大義淩然地要對方自我檢討(check yourself)一下。
所以,Sarah的作爲本質上是一種“道德的表演”,是一場意識形態的作秀,是要向同道展現自己有多麽的進步,而且是屬于道德高尚的受害者群體。這種意識形態遊戲在大學校園裏玩玩,可能無傷大雅,一旦成爲社會主流意識,卻會禍害無窮。
別混淆視聽,別濫用“種族主義”
因爲它顛覆了文明常識,而且這種玩弄名實關系的做法,最終會帶來暴政。Sarah愛用“種族主義”來指控她認爲冒犯她的人,卻不知道這種濫用“種族主義”的做法,是在讓“種族主義”這個詞彙貶值。
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是種族主義;美國黑人奴隸制度是種族主義,因爲誤解而用華語“你好嗎”打招呼不是種族主義。把這三者相提並論,結果只能是破壞了名和實的關系。
名和實的關系爲什麽重要?大家都知道“指鹿爲馬”的故事吧?趙高爲了確認秦國朝廷大臣的態度,故意把一頭鹿,當著秦二世和衆大臣的面,硬說是馬。
那些不同意的大臣,最後都被他消滅了。這就是赤裸裸的權力;就是Sarah這夥人所信仰的意識形態說要打倒,而其實是在鼓勵的東西。當名不副實成爲常態,掌握權力的野心家就可以不分是非黑白,隨意殘害異議者。
跟這套“受害者意識形態”相關的概念很多,其中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所謂的“白人特權”(white privilege)。
這個概念是說英美社會的白人因爲身爲主流,所有享有很多非主流人士所沒有的特權,因此往往在語言和行爲上麻木不仁(insensitive)和色調盲(tone deaf),不知道處于社會邊緣的少數群體的疾苦。
這個說法喚起的是白人對奴隸制度的罪惡感(white guilt),只要白人接受了祖先的罪惡,就只能向非白人俯首稱臣了。
所以人們看到美國的反種族主義示威,現在出現白人向黑人單膝下跪,要求寬恕的場景;也看到要求白人捐出財産,賠償祖先奴役黑人的罪過。這讓原本就不容易的多元社會,更加的四分五裂。
在一個平等的社會,不會有人因爲膚色,向另一人下跪的;強調要建立人人平等烏托邦的意識形態,最終顛倒了金字塔,樹立了可以大方壓迫和欺負的新的罪人群體。
爲什麽我們要關注?
因爲本地開始有自诩進步的人士,套用這些禍害無窮的觀念,大談“華人特權”(Chinese privilege)。
一些英文主流媒體從業員不知就裏,跟著起哄,以爲自己在推動社會正義,殊不知是在助纣爲虐。
英美社會如今的集體價值錯亂,黑白模辯,正是當年白人主流對這套大學裏玩的意識形態嗤之以鼻,不夠重視。前車之鑒,同樣身處多元社會的我們,必須深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