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學會,原名“中國南洋學會”,是1940年成立的,也是東南亞華人最早研究南洋課題的學術團隊。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頗具曆史底蘊logo,會徽上寫著南洋學會的英文名稱“South Seas Society”。
饒宗頤題“南洋學會”四字。
讓我們來盤點下南洋學會的著名會員吧!他們的名字耳熟能詳,當年也都是風流倜傥的學者和文人,不少還是大師級的人物,相聚一堂,在新加坡開創了南洋學會。
南洋學會初創時,不設會長或主席,首三屆只設常務理事。第四屆開始設主席。
我們來看看創會初期的理事會組成:
第一屆(1940年)
常務理事: 姚楠
理事: 劉士木、李長傅、張禮千、關楚璞、郁達夫、許雲樵(兼《南洋學報》主編)
第二屆(1941年)
理事長: 劉士木 秘書: 姚楠
財政: 韓槐准
學報主編: 許雲樵
理事: 張禮千、郁達夫、陳育崧、湯伯器
各位看官,第二屆和第三屆怎麽差了六年?大家猜猜?
第三屆(1947年)
常務理事: 姚楠、張禮千、許雲樵(兼學報主編)
秘書: 陳育崧
財政: 韓槐准
理事: 黃曼士、劉士木、劉強、謝猶榮
第四屆(1948年)
主席: 陳育崧
副主席: 張禮千、姚楠
秘書: 劉強
財政: 韓槐准
主編: 許雲樵
理事: 黃曼士、莊竹林、林我鈴、劉士木、朱傑勤、鄭德坤、謝猶榮、H. D. Collings
是不是有點大師雲集的感覺?
他們當中有爲人熟知的作家郁達夫:
郁達夫的小說充滿浪漫主義情懷,同時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在南洋感動了許多人。在《憶達夫》裏夏衍寫道,陳嘉庚曾對他說:“達夫先生不僅掩護了我,還援救了許多被捕的僑領。”郁達夫珍惜華族文化,希望華族思想能在南洋落葉生根。
劉士木
劉士木是南洋學會的另一位創始人,在南洋動亂的年代,許多歐洲學者來南洋研究南洋問題,他不甘心讓外國人搶先對南洋進行研究,于是召集了許多當時在南洋的知識分子並組建了南洋學會,以學者和正義之氣研究南洋社會,這也是南洋學會一貫的宗旨。
黃曼士
黃曼士在第3屆進入理事會,第5屆(1949年)成爲副主席,第14屆成爲主席,直到第18屆由連士升接任。
黃曼士不僅是一位商人,他也非常有生活意趣及鑒賞能力,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很有文藝範兒。黃曼士廣泛收藏各類名家畫作,和徐悲鴻是難得的知己。他給予徐悲鴻的藝術事業大力支持,使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徐悲鴻用他在南洋的廣泛社交關系,舉辦畫展和賣畫。于此同時,也幫助藝術氛圍在南洋興起。
連士升
連士升是新加坡著名的作家和報人,曾任南洋學會理事和副主席,1964-1967年擔任主席。他一生寫了超過20本著作。除了寫作,連士升也熱衷于文化教育活動。連士升雖然對中國傳統文化一往情深,同時他也提倡南洋文化應有自己的定義,加上中國、印度、伊斯蘭文化的舊傳統,即歐美文化的新思潮,衍生成一種充滿感染力的新文化。
饒宗頤
他是南洋學會會員,曾擔任第22屆(1972/73年)理事。饒宗頤是國學家,在漢學研究、東方學及藝術文化多方面有成就。與季羨林其名,所謂“南饒北季”。
許雲樵:
許雲樵是南洋學會創始人之一,曾在1940 – 1858年間擔任《南洋學報》的主編。他是東南亞一代學人,用一生建立了“南洋研究”的曆史脈絡,也是東南亞研究的世界權威。
那就讓我們來見識一下《南洋學報》是什麽樣的吧~
這是第一期《南洋學報》:
第二期《南洋學報》:
南洋學報裏刊登了什麽樣的文章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南洋學報》第十卷第二輯(1954年12月)裏的文章:
還有英文文章:
這些文章研究的遠遠不只是新加坡,實實在在是以整個東南亞(也就是南洋)爲研究對象。
王赓武
王赓武是國際公認的中國史和東南亞史權威,曾經是南洋學會編輯主任。他曾擔任香港大學校長,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有他做《南洋學報》的主編,這款雜志定兼具史料的嚴謹和知識的沉澱。
郭振羽
郭振羽出生于中國福建,1973年移居新加坡,任新加坡大學社會系講師。80年代,曾擔任南洋學會理事、編輯主任。1990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立大衆傳播系,郭振羽爲首任系主任。1992年大衆傳播系並入南洋理工大學並擴充爲傳播學院,郭教授是創院院長。2011年,獲南洋理工大學授予 “終身榮譽教授”榮銜。現爲新躍社科大學(SUSS)學術顧問。
陳榮照
陳榮照擔任南洋學會理事多年,2002年至今擔任會長。陳榮照曾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榮照從事史學研究,博士論文是《範仲淹研究》,先後師從饒宗頤、林徐典。在“新社”、新加坡儒學會”都擔任義務職務。
南洋學會曆屆理事高手雲集,無法一一摘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到這裏浏覽:http://www.southseassociety.sg/documents/sss-committee-list.pdf
南洋學會的活動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鼓勵會員從事學術研究和出版,包括“南洋學會學術研究叢書”,還有一些個人專集和文集,從創會到現在,已經出版了70多種。
南洋學會早年的刊物
南洋學會近期的刊物:季建莉博士《多元文化語境下的身份書寫——新加坡華語小劇場創作研究》、陳哲維《殖民與移民——史密斯、金文泰總督與新加坡華人社團》
另一方面也與東南亞與海峽兩岸高校和研究所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並出版論文集。學會也別出心裁地用創意的公衆講座來呈現研究成果,所以就在這周六,9月1日下午2:30,在中國文化中心,南洋學會將舉辦“新加坡華族文化身份重塑”講座和新書發布會,由南洋學會副會長許振義博士主講,蔡碧霞、張振興分享,從戲曲、南音、山歌等民間文藝在新加坡的傳播和變遷看華族文化身份的重塑。
報名鏈接如下:https://www.wenjuan.com/s/2I3eemg/ (點擊這裏)
期待你們來聆聽和體會新加坡獨特的民間文藝~
南洋學會書庫,藏書萬冊,設于佛教居士林(19 Kim Yam Rd, Singapore 239331),歡迎學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