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華僑陳嘉庚、教育家蔡元培、五四作家老舍、新加坡前總統王鼎昌、新加坡左翼政治領袖林清祥、著名公益團體李氏基金創始人李光前、新加坡先驅畫家鍾泗濱、劉抗、陳文希、陳宗瑞、多元藝術家陳瑞獻、音樂家朱輝、“新謠教父”梁文福……他們有什麽交彙點?
聯系不起來?不著急。先說一則花絮。
不久前,在新加坡室內體育館,有個蠻有名的人公開亮出了一張照片。
是差不多40年前的一張照片。是個樂隊指揮。小鮮肉。
大家認出來是誰嗎?
試試。
再試試。
那時的他,就是現在他。
巫啓賢說,“我在學校裏面,成績一直不是很好,人家讀四年,我讀了五年。我參加過童子軍,以爲每天就是烤肉、營火會,沒想到進去之後後悔了,要學很多東西,要遠足。有一次遠足得走16公裏,我走了兩公裏,就跟村民借腳車,踩完了後面的14公裏。後來被隊長抓到,不久之後就離開了童子軍,加入了銅樂隊,後來成了隊長。”
他回憶說,“我記得,我們學校李豪老師,在我中二的時候,上她的音樂課,到了最後五分鍾,李豪老師經常叫我,‘後面的巫啓賢不要講話,上來唱歌’,所以,我是從小被訓練的。我現在可以站在這邊演唱,跟華中有很大的關系。”
華中校訓是“自強不息”。巫啓賢說,“自強不息我是徹底貫徹,感謝我的母校!”
接著,他就唱起了華中校歌的第一段:
海天寥廓 雲樹蒼籠 中有我華中
禮門義路 時雨春風 吾侪托帡幪
猗與華中 南方之強 我中華之光
雄立獅島 式是炎荒 萬世其無疆
陳嘉庚、蔡元培、老舍、王鼎昌、林清祥、李光前、梁文福、巫啓賢……他們的交彙點就是華中。
華中,原名“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是個什麽存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知不覺,華中已迎來百年華誕。
溫故知新,回首百年,還得從1918年說起。
1918年6月15日,陳嘉庚與新加坡華人各幫領袖共15人開會,決定創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公推陳嘉庚、林義順爲臨時正副總理,請教育家黃炎培延聘校長。
▲伫立華中校園的陳嘉庚銅像
董事會在陳嘉庚的領導下,通過各種方式籌款,包括沿街勸捐,籌得約50萬元。
1919年3月21日,華中舉行開校禮。自此,3月21日定爲校慶日。
▲照片說明:1919年華中全體師生合影
華中通過定期舉辦入學考試吸收學生,第一場考國文、英文和算學;第二場爲口試及身體檢查。1922年10月10日,華中舉行首屆畢業禮,首批畢業生有商科12人、普通科15人。第一屆校友有的回到原住地當教師、在商界、報界任職,有的赴中國深造。
華中的創立標志著東南亞華文教育由小學階段進入了中學階段,也意味著華人各幫打破地方主義,願意放下畛域之見,在百年樹人的教育事業上,團結一致,爲東南亞各地的華人子弟創辦中學校,是東南亞教育發展的一個裏程碑。
創校初期 筚路藍縷
1919年,華中董事會以8萬3000元在武吉知馬5英裏處買到一處橡膠園作爲永久校址。1923年,華中搬進武吉知馬校園,至今校址未變。地標建築鍾樓則在1925年竣工。
30年代末,亞洲局勢風起雲湧,華中子弟關心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局勢,積極參與各種愛國運動,賣花、賣國旗、賣紀念章,宣傳抗日救中國。他們時常要老師講中國的時事。校長薛永黍則引導學生參加救亡工作。
▲照片說明:1938年華中校長和教職員合影。
風起雲湧的四五十年代
1941年底,日本開始空襲新加坡本島,薛永黍帶領華中師生協助空防疏散工作。
1942年,新加坡淪陷,華中校舍先後被日軍南方派遣軍河川坦克部隊和海軍特務隊“曉一八四四部隊”所占用,神聖的校園成了特務虐殺的屠場。難怪許多華中學子一直聽說各種靈異傳說,尤其是鍾樓。
戰後,華中的圖書和儀器蕩然無存,空有四壁。複校之時校舍仍爲英軍占用,作爲運輸部隊訓練營。校舍殘破,百廢待舉。華中1946年底搬回武吉知馬原址,在英軍留下的半圓筒形的鐵皮破倉庫上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華中師生面對著承認哪個政權的兩難問題。結果是10月1日在大禮堂和宿舍張燈結彩,有的寢室張挂五星紅旗;而到了10月10日,學校照例慶祝中華民國國慶,放假一天。在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新加坡的華校唱“三民主義”國歌,禮堂張挂青天白日滿地紅;在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則改唱《義勇軍進行曲》。
▲照片說明:1950年,舉辦體操表演大會,爲辟建大運動場籌款。
風起雲湧的50年代華中校園也見證了1950年的“五卅一事件”、1953年反黃運動、1954 年的“五一三事件”、1955年因福利巴士工潮引發的校園集中,以及1956年因中學聯事件引發的校園集中。這段時期華中的主旋律是反殖民主義,與社會脈動十分貼近。
華初的誕生
1970年,新加坡政府計劃創建十所初級學院,推廣高中教育。華中決定撥出部分土地籌建其中一所,這就是後來的華中初級學院(簡稱“華初”)。華初是新加坡第一所政府輔助初級學院,與華中同屬一個董事部。1974年,華初開始招生。
▲華初有了自己的家。
1975年8月30日,華初開幕。華初校服由首屆學生設計,院徽、院訓、院歌則由首屆教師共同編寫。華初校舍、校服均以黃色爲主,故又稱“黃城”,後來成爲華初的昵稱。
1979,教育部實行特別輔助學校(SAP)計劃,從全國中學裏遴選九所特選中學,任務是保留華族的優良傳統文化,並且以英語爲第一語文水平,爲國家培養雙語人才。華中即爲其一。
2005年1月1日,華僑中學和華中初級學院正式合並,采用六年制直通車課程,學生不必參加劍橋普通水准會考,在高二參加高級水准會考。這是華中繼自主後的另一座裏程碑。
華中國際學校和北京衛星校園
同年,華中國際學校(Hwa Chong International School)正式開課,招收本地和海外的學生修讀初中4年和高中2年的課程。
2007年,華中北京衛星校園成立,設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學校安排所有修讀雙文化課程的學生到衛星校園上課半年。
2019年,華中慶祝創校百年,董事部與校友會聯合出版紀念文集《百年華中情》。文集的籌備工作早在三年前已悄然展開,並于一年半前正式啓動。本書共分六輯,即“校史”“人物”“懷舊”“學余”“文藝”和“展望”,共600多頁,作者近200人,包括師長、校友、在籍學生及家長等。
我們將陸續推出文集中的精彩篇章,讓大家從“南洋華僑中學校”的百年曆程窺見南洋華僑的成長與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