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新加坡的面:粿條、黃面、老鼠粉、米粉、面薄、幼面、面線……你分得清楚嗎?
這種細米粉來源于中國南方(潮汕地區、福建、廣東等地都有) 因爲南方比較少産麥而是産稻米,南方人就用大米來做“面條”啦。
口感相比粉絲不是很韌,入口就斷,米味比較濃重。
炒細米粉
和細米粉一樣,粗米粉也來源于南方,但是口感相比細米粉更有彈性。相比面條,米粉比較不吸味兒,所以無論用什麽湯底,基本都是那種濃濃的米味~
常見的炸魚米粉,用的一般是粗米粉。
同樣起源于中國南方,老鼠粉名字比較可怕,但其實是用米粉、澱粉混合制作的一種“面”,只因爲比較粗短,像老鼠尾巴而被冠了這個名,也有人覺得“老鼠粉”聽上去不太雅觀,就起了“銀針粉”的名。相對于米粉,老鼠粉的口感比較偏粘軟,還有一點微微的甜味。
老鼠粉在食閣相對米粉較少看到
大名“沙河粉”,起源于廣州沙河鎮。同樣是大米做哒,一般炒著吃,或者用水煮之後配湯,例如炒牛河、上湯河粉。口感有點糯,有點彈性,也偏韌。
炒牛河
相對于河粉,在新加坡更常見的就是這個了:粿條!炒粿條、湯粿條……所以和河粉有什麽區別呢?
事實上,因爲潮汕人喜歡爽口,相對做河粉來說,在制作粿條時會添加比較少的澱粉,因此粿條相比河粉,硬度就會增加而韌性則會降低,而且粿條偏厚,也不那麽透明。
一份新加坡能買到的炒粿條
面線起源于福建省,如果說前面那些米制品不能算典型的“面”,這種就是真正的面食啦,因爲是小麥粉做的!
相比米線來說,面線更加柔軟,而且一旦泡在湯裏太久,就會完全“化”掉……
雞肉面線
幾乎每個食閣都會有一個“Ban Mian”攤位,這種面到底和其他面食有什麽區別?
前面介紹的面食幾乎都起源于南方,而板面則來自中國北方,但是已經變成了典型的新加坡口味~
板面一般是由小麥粉現做的,比較有嚼勁,有幹撈和湯面兩種選擇,一般的配料就是香菇肉,青菜,江魚仔和蔥,再加個雞蛋。
湯板面
“幼”在不少南方方言裏,都是細的意思。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細面~
由小麥粉加上雞蛋制作,所以帶著淡淡的黃色,但是因爲是機器切制的,不會特別韌!
許多板面攤就可以選擇幼面~
有人說黃面就是幼面,也有人說不是,更多人覺得這倆口感是微妙不同的!
黃面獨特的味道來源于它的制作過程:除了用小麥粉,它在制作時還會使用堿!水!
做出來的面有嚼勁、特別有彈性、非常韌,帶著特有的堿味,各種新加坡菜系基本上都會使用。有人特別喜歡,有人也特別討厭~
一般點福建面、蝦面、鹵面 (Lor Mee)、Mee Goreng(馬來炒面)基本都是使用黃面
在很多人眼裏撈面和黃面是類似的一種面,同樣是在制作時使用堿水,但似乎撈面更多地用于炒,配上較少的芡。
撈面有個親戚叫“Yaka Mein”,據說是“一個面”的方言。這種面是福建移民到了美國之後發明的,又傳回了亞洲,更適合做湯面,相比撈面更厚、更粗。
在一些超市裏可以買到。
顧名思義,其實是薄面的意思,和別的面條比起來,壓成又扁又長的一條。
相對來說富有韌性,滑滑軟軟。有些魚圓面攤,選用的就是面薄而非粿條。
這種面其實是方便面的鼻祖,由蛋、小麥粉經過堿水制成面條,再用油炸透,就形成了伊面獨特的口感。
不同地方有喜歡用雞蛋制作的,也有用鴨蛋的,口感有微妙的不同哦,廣東比較愛用鴨蛋,因爲鴨蛋偏堿性,做出的伊面就更筋道。炒制、湯面均可。
雲吞面大家基本都很熟悉了,就是那種細細黃黃彈彈的堿水面。其實雲吞面有粗有細,只不過一般在新加坡吃到的一般都是細的。
基本上,雲吞面的攤位每個食閣也都有,新加坡人相對于港式湯雲吞面,更愛吃幹雲吞面。
雖然叫“Noodles”,其實冬粉(粉絲)在中國一般都不被當做面食,但因爲在新加坡的食閣裏,泰餐和韓餐的主食基本都有這個選項,泰餐攤位一般炒的比較多,湯的比較少~
看到“Glass Noodles”大膽滴點,就是細粉絲啦~
其實這裏面的不少特色面,在普通超市裏都買不到,只能去工廠直接購買。
包括很多你只在餐館吃到的面哦!
上文提到的大多數面條,以及新鮮面制品,都可以在這家叫良禾的工廠買到:比如手工伊面、炸面線、新鮮的黃面、乃至餃子皮……
▲系列産品
工廠名稱:Five Food Path Pte Ltd
地址:24 Woodlands Terrace Singapore 738448
訂購聯系方式:67590555
Whatsapp 82443033
新加坡本地 ,滿$20 以上,還能免費送貨~
愛面食的吃貨們,看了這篇文章,就可以盡情地吃起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