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家寒川出生于金門,成長于獅城,但對他來說,印尼勿裏洞卻是一個有著特殊含義的地方。大概那個年代的人,親戚很多都散落在南洋各地。一座城市,一座海島,都隨著“親情”的概念變得格外不同。正如魯迅日夜思念的《故鄉》一樣,勿裏洞水和地,也隨著韶華逝去變得模糊,所幸現在交通越來越方便和發達,一切都有了機會有了希望。
莫名想起周傑倫曾演過的電影《尋找周傑倫》,或許寒川所期待的,也是找回年少時的寒川。
本文摘自寒川的著作《勿裏洞憶舊》,由其本人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年少時,父親常提起勿裏洞(Belitung),說那是大伯父居住的地方,是一個海島。可以這麽說,我對印尼的認識,是從勿裏洞開始,不知道有首都雅加達,也不知道神仙島峇厘,更遑論棉蘭、萬隆、泗水、坤甸、梭羅、日惹等等後來我到過的城市。
還在初中時,有一天放學回家,發現一位不曾見過面的客人。父親介紹說是大伯父的幹兒子,名叫天來。這麽說來,他是我堂兄。我後來才知道,這位堂兄是偷渡過來的;從勿裏洞?還是其他地方? 我沒有問,他也沒有說。
我和祖母同住在直落亞逸街上,隔一間屋子;祖母與二伯父及三姑丈,分別住在兩層樓。祖母親生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除了大伯父遠在海的另一端,孩子們都在身邊,朝夕問候,那段日子,是她從金門南來,直到60年代末辭世,一生最快樂的日子!
沒能看到大兒子,但看到大孫子,我想,祖母心裏一定也是很高興的!
但正因爲是偷渡,不宜久留,天來堂兄後來又偷渡回到印尼。忘了是在哪一年,似乎是馬印對抗結束後不久,他也就消逝在我們的眼簾裏。
1971年5月,我從南洋大學畢業後不久,父親收到大伯父的來信,知道我另一位堂兄天賞即將婚娶。父親與其他親戚都抽不出時間,便由我代表出席,于那年5月14日飛往雅加達。
那是我五歲從金門南來新加坡,居住16年後,第一次坐飛機出國。也才知道,這個地處南中國海的最南端和爪哇海北端的海島,得先飛到首都雅加達,轉機50分鍾, 再乘半個多小時的車,這才抵達勿裏洞島的行政中心,也是華人聚居地丹戎班讓市鎮。勿裏洞島面積4850平方公裏,其時人口約有16萬,分布在幾個市鎮;其中以丹戎班讓最多。
和未曾見過面的大伯父一家人,愉快地在海島度過美麗的一周。每天一大清早,大伯母和堂妹們帶著我在市鎮上四處走走;而堂兄弟們,有一次帶我去鄰近的丹戎格拉央(Tanjung kerayang)海濱,那裏的嶙峋怪石,我不曾在別處看過。或許,就只有勿裏洞海島,只有丹戎格拉央海濱,才有如此矗立于海天之間的花崗海石奇景。
1995年12月,我和維維帶了孩子,在參加天賞堂兄大兒子國榮侄兒于雅加達舉行的婚宴後,續程飛往勿裏洞。對于居住在大城市的兩個男孩,淳樸的海島風光,在在都是難得一見的美景。海島三天兩夜,我固然不會忘記重遊丹戎格拉央海濱,也喜歡海島的美食,盡管餐餐都是海鮮,從餐館到海邊隨意搭建起來的帳棚下用餐,別有一番情趣與風味!
當然,還有世界知名的海參。而四處可見的燕屋,正告訴我們美麗淳樸的海島盛産燕窩。70年代第一次來勿裏洞,回去新加坡的行李裏,多了這些珍貴的土産。
40年代跟隨叔輩,到過馬來亞柔佛州麻坡、蘇門答臘峇眼亞比,最終落戶勿裏洞的大伯父,在島上經營“金源昌“商號,售賣小五金,店前不遠處有座福德祠。我在1998年寫的《重遊勿裏洞》一文裏,曾有這麽一段描述:“這祠建于同治七年(即1867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祠堂內有一高約9尺的石碑,刻著大伯公廟捐獻建築金者之芳名,洋洋數百人,足見華人以契約工人(即豬仔)賣身南來勿裏洞開錫礦,由來已久。”上網查悉,這些被賣來採錫礦的“豬仔”,都是客家人。這也是勿裏洞的華人,以客家人居多的由來。
2007年3月上旬,大伯父以92高齡逝世,我與維維旋即飛往勿裏洞奔喪。大伯父克勤克儉,在勿裏洞築起了幸福的家園。他以金源昌爲商業據點,同時從事鹹魚業,也買地屯積居奇。除了一個孩子留在島上幫他之外,余皆南下雅加達,克紹箕裘,或搞木材業,生活都過得蠻不錯!
大伯父的墳地背山面水,北望家鄉金門。第三次飛來勿裏洞,與同來奔喪的幾位叔輩們有說不盡的鄉愁。寫此文時,詩人余光中剛走,他的鄉愁,從台灣到大陸,畢竟是一道窄窄淺線的台灣海峽。而南洋的我們,鄉愁卻是隔著南中國海,浩浩瀚瀚,悠悠遠遠……
重返勿裏洞,走在丹戎班讓市鎮,自然地又走近福德祠,這才發現其匾額,題字人竟是許允之,時爲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許允之,祖籍福建金門,1890年生于後浦南門,20歲南遊星洲。他工書法、善治印,以篆刻之法入書,是馳名當年南洋一帶的文化彥士,與譚恒甫、吳緯若齊名,有 “星洲三大書法家” 之美譽。
返星後,我在《鍊石窩主人遺詩/鍊石窩印存》(許允之遺著)編後話裏,曾對這座孤懸海島,難得有外國人涉足的地方,見到了金門先賢的匾額作品,極其興奮震撼,足見這海島,華人除了客家人居多之外,據大伯父生前說,其次當屬金門人!
猶記得七八十年代,每次來雅加達省親時,一位經常宴請我,以孔雀牌咖啡聞名遐迩的殷商黃啓堂鄉親,他也是來自勿裏洞,與大伯父是好友。另一位印尼華社聞人黃進益,任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會長多年,老家也在勿裏洞。當然,我也知道,當年印共第一號人物艾地,也是勿裏洞人。而前雅加達華人省長鍾萬學,祖籍廣東梅州,更是不折不扣的勿裏洞客家人。
三訪勿裏洞,一些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沙島(pantai pasir)、燈塔島 (Pulau Lengkuas)、丹戎丁宜(Tanjung Tinggi)海灘等等, 我並沒去親身體驗。尤以後者,它在島的最北部,是著名電影彩虹戰隊(Laskar Pelangi)的拍攝地,影片描述了70年代一群貧困的勿裏洞錫礦工人子女,在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的環境底下,透過互助與關懷,爲自己的人生裝點亮麗的光采。因著這部電影,尤其是在2009年頻頻獲獎後,勿裏洞頓時遠近馳名了,也讓印尼政府有計劃發展勿裏洞,打造成峇厘島之外,另一個旅遊仙境。
2000年以前,勿裏洞沒有建築堂皇的現代化旅館,而今,三、四星級的旅店猶如雨後春筍地聳立起來。當地省政府也積極規劃發展旅遊景點。統統這些,都在爲迎接不斷到訪的遊客,打造峇厘島之外,另一個旅遊仙境。
一個多星期前,基泉堂弟來電說:“ 印尼的民航飛機,即將從勿裏洞直飛新加坡。” 我信口回答,“ 很好啊!改次去勿裏洞,就方便得多了!”
我不禁心忖:這樣的的發展與服務,如果在40多年前,那該多好!至少,祖母可以飛去勿裏洞,或是大伯父飛來新加坡,就不會有金門一別40年,母子從此不再相見的人生憾事。
“ 第四次再訪勿裏洞,應該不會太遙遠吧! ” 我對自己說。
(寒川,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