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讀書時,我做勤工儉學,一份工是給厲以甯老師當助教,另一份工是給一位曆史學教授的孩子教英語,五塊錢一個小時,這在當時已經算是很高的報酬了。等到工作去了新加坡,得知周老師的消息也就慢慢少了。等我回國後,我一直在打聽這個周曉鵬老師在哪裏去了?有人說他退休之後到別處去教書,還有人甚至說他已經百年歸世了。
我一直在找,終于找到了他。我到三角山去講課的時候,他也跟著一塊兒去了。可惜人有旦夕禍福,今年收到了他得癌症的壞消息,臨終之前他想要我去看他一面。待我去時,就像回光返照,他看起來很正常,還要坐起來。他說:“我沒事啊,就是擔心走之後姑娘怎麽辦。” 我問他和孩子是否需要幫助,他並沒有提出要求。不多久,噩耗傳來,他走了。仿佛一個晴天霹雳,讓我痛苦萬分,很久才緩過來。這便是我的第一個老師。是他培養興趣,助我入門。
第二個老師是盧祥福,是我在黃州中學插班時的老師。這麽多年,老人家一直在幫助我、支持我,爲我鼓勁兒。在我的人生處于低谷時,媒體找到他,他一再爲我鼓與呼。等到我回國又重新回到央企工作時,他更是高興萬分。我也專門抽時間到湖北看他。後來我爸80歲大壽時,他還親自參加,甚至要拿紅包,被我拒絕了。我說所有的人都可以給,唯獨您不能給。等到你80歲、90歲的時候,我安排人給你過生日。他始終關心我,給我寫詩,70多歲的他甚至還加我微信,跟我溝通。盧老師始終不變的關懷,一直讓我感動不已。
我第三個老師——也是最重要老師,便是我的母親。因爲我的出生,她辭掉了教師工作來撫養我,還有我的妹妹、弟弟。在我很小的時候,她便教我讀《三字經》、《詩經》、《增廣賢文》等古文經典。幾十年後,很多內容我還能倒背如流。她一直教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她給我講“鑿壁借光”、“孟母三遷”這樣的故事,給我的學習注入榜樣的力量。可以說,沒有母親的教導,便沒有我的發展于成長。
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在這個時候我與大家共享三個老師的故事,再次凸顯教師的重要性。最後,我想結合個人經曆,談談對教育的四點看法:
第一,教師被譽爲世界上最崇高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者。正所謂“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嘛!啓功先生將這八個字解釋爲“所學要爲世人之師,所行應爲世人之範”。因此,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和學識素養,樹立榜樣,做到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母親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尤其在中小學階段,在孩子心智還不成熟的時候,母親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參照物。母親教授給孩子的不僅僅是顯性的知識,更應該在“春風化雨”中以開啓心靈,培養情操爲目的,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我的母親便是這樣的好老師!
第三,“爲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的這一問成爲教育界的關注焦點和長久以來無法解決的困惑,我認爲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術”的轉變。簡單來說,在教育上的“術”即教學方法,不管是吉姆•羅傑斯還是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他們所提到的培訓人的方法,和中國教師的育人方法有很大的差別。具體來講,從小升初、中考到高考,我國教育導向主要是以應試教育爲主,與之相對應的是“填鴨式”教學法。但據我的國外留學和教學經曆來看,西方國家的教學則以互動爲主,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我鑽研精神。
再者,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老師需要重視的任務。習總書記在看望北京師範大學一線教師時,曾提到,古人說“傳道、授業、解惑”,教師職責第一位的就應該是“傳道”。
第四,政府應鼓勵一些致力于改善國內教育的人員成爲志願者,服務邊遠地區。就我個人來說,清華大學會安排我去貴州等邊遠地區做業余教師。以一種義工的方式兼職教師,不僅是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改善,也是對自我靈魂的提升。
本文作者陳九霖爲前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世界五百強企業前副總、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