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的美食佳肴中,最聲名遠播,連外國人都知道的應該是海南雞飯了。
新加坡海南雞飯使用蒜蓉、丁香、姜塊、雞油和香蘭葉的特制湯料,把整只雞燙至嫩熟。雞飯則用煮雞的湯頭和雞油來蒸熟。用雞湯煮出來的飯,一粒粒獨立成形,還敷著一層雞油,閃閃發亮,單單是白飯已經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在處理食材的時候,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密執行,保持特殊的品質。能夠在新加坡吃到海南雞飯,真是“天下佳肴無覓處,不辭常作獅城人”了。
▲香噴噴的海南雞
本地的海南雞飯攤主,手持鋒利的菜刀,在圓木砧板上,將香滑滴油的白雞幹淨利落地斬開,排列在白飯上,讓人垂涎欲滴。所謂煮雞容易斬雞難,雞飯攤主還必須通過幹淨利落的刀法來征服食客的心。斬雞的刀法必須快、狠、准,圓木砧板就像一個表演的舞台,讓師傅表演斬雞的技藝。
在無辣不歡的本地飲食習慣下,食客通常會配上搗碎的辣椒泥、姜茸和黑醬油來增添口感,更具本地風味。這些醬料一般上都是自己制作的,這樣才可以保留自家私房菜的特色。
▲辣椒和姜茸可增添雞肉的口感
懂得吃海南雞的老行家最享受那層皮,雞皮不肥不好吃,皮和肉之間那一層膠汁最上乘。當年不知道什麽叫膽固醇,也不知什麽汙染,除了吃雞皮雞頭外,連雞骨中的骨髓都不放過。
海南雞飯的起源
海南雞飯起源自海南“文昌雞”,文昌雞是海南島上極負盛名的傳統菜式,列爲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雞,顧名思義,因海南省文昌縣(現已撤縣設市)而得名,這些文昌雞飼養期較長,肉質比較有嚼勁,味道鮮甜。
文昌雞的傳統做法以“白斬雞”爲主,吃的是原汁原味,這樣才能品嘗出雞肉的鮮味。至于 “文昌雞飯”,是農村家庭在逢年過節殺雞還神時,用將雞燙熟的雞湯煮成,再趁熱把煮熟的米飯捏成魚丸般大小的飯團。這些傳統飯團對海南人來說,有另一層特殊的意義,表達了一家人團結互助,和諧相處的願望。當地人一手握著飯團,一手拿著雞肉,吃起來味道特別好。
▲雞飯團象征團結互助,和諧相處
經過時間的洗禮後,今天的新加坡海南雞飯已經跟文昌雞完全不一樣,海南雞已經不是文昌雞了。海南雞飯在新加坡百花齊放,發揮得最淋漓盡致,將海南雞飯發揚光大。
漂洋過海傳到新加坡
新加坡最早販賣海南雞飯的是王義元。在海南人下南洋的時代,王義元從海南瓊海南來謀生,年輕時曾在家鄉學得“毓葵雞飯店”的養雞及燙雞技術。在上世紀20年代初到新加坡時,跟其他路邊攤一樣,手提兩個竹籮,在小坡海南街(Hylam Street)挑擔沿街叫賣白斬雞及雞飯團爲生。雞飯團用香蕉葉包著,每包一分錢。
王義元逐漸存到些錢,在海南二街(Purvis Street)的桃園咖啡店租下一個攤位來賣雞飯。1949年新中國成立,老先生思鄉情切,對中國新政權寄予厚望,索性把招牌取名爲“王共産雞肉”,名噪一時。大家只管叫他“王共産”,他所賣的雞便稱爲“共産雞”了。
王義元的雞飯之所以香滑可口,據說秘訣在于將洗淨曬幹後的白米用豬油和蒜頭炒過,然後才用燙過雞的雞湯來煮飯,食客胃口大開,口碑自然來。
王義元有個助手叫莫履瑞。王義元結束了桃園咖啡店的生意後,莫履瑞自己開了間“瑞記”,生意大好,成爲新加坡海南雞飯的頭頭。瑞記在1997年結束營業。今天,這道美食在本地多元飲食文化的薰陶下,自成一格,形成新加坡獨特的海南雞飯。
▲瑞記雞飯的創辦人莫履瑞。瑞記在1997年結束營業。
▲當年在密駝路執業的瑞記雞飯
據老人家說,在那個挑著擔子,沿街賣海南雞飯的年代,這些路邊攤爲了招徕生意,還發明了“賭大小”的遊戲。小販隨身帶著三粒骰子和空碗,跟顧客擲骰子賭大小,顧客贏了就有免費的雞肉或飯團,輸了就付全費,沒有免費餐吃。
▲1930年代的街邊小販
王義元所走過的年代距今已經將近百年,大環境中的生活經曆是另一段爲人生拼搏的故事。我們吃海南雞飯,所吃的也是一道文化,一段曆史,一頓回味,一個溫馨。
長按二維碼發現驚喜
更多留學咨詢關注新加坡萬和留學官網:http://www.wanhe.org/
哈爾濱市南崗區長江路209號浦發大廈907室
電話: 0451-87715135 87715136
新加坡留學QQ交流群:47188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