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正非的最新聲音!
久違了,任正非。
好久沒有聽到這位睿智老人的聲音,今天又讀到了任正非在巴塞羅那小型懇談會上的懇切的告誡,感慨良久。
任正非: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不可以因爲工具能直接帶來許多真金白銀,就直接去追逐真金白銀了,也不該去炫耀鋤頭而忘了種地!
這些常識性的真理,在如今的浮躁社會中卻少人問津,很多創業者、企業家、投資人都沉醉于工具及其概念的炫酷,比如雲計算、大數據、AI、AR、SAAS等,卻忽略了工具不該是方向、用好工具爲客戶創造價值才該是方向。
“世界永遠都是順序漸進的,跳躍性的世界是不穩定的。自由電子很不穩定,怎麽可以創造價值呢?1000年前,歐洲處于中世紀的黑暗,中國那時是清明上河圖時代。歐洲1000年來,進步都是一步一步的。有時候我們看到,歐洲人當時怎麽那麽傻?那是我們用今天的眼光看過去。誰都做了許多傻事,都是一點一點走到今天的。“
“世界都是順序漸進的,我不相信冒進可以成功。我們公司從來不搞大冒進。爹還是那個爹,娘還是那個娘,辘轳、泥巴、女人和狗一個都沒有變化,你怎麽就成了富二代呢,這不現實嗎。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鋤頭是種地用的,不能去炫耀鋤頭忘了種地!
互聯網虛擬經濟就是實體經濟的工具。不能把工具當成目的。鋤頭是用來種地的,不能因爲鋤頭多、造型美,就在那裏耀武揚威,不去種地了!不種地,鋤頭沒有一點意義。
“法國大革命講自由平等博愛,但是沒有講清楚誰來做蛋糕。沒有蛋糕,怎麽會有自由呢?所有一切就沒有了根,法國大革命的那些目標都是虛無缥缈的,都是沒用的。因爲它沒有解決一個創造者,一個生産者。再好的理念目標,都要清楚是以什麽作爲承載”。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不可以因爲工具可以直接帶來許多真金白銀,就直接去追逐真金白銀了,這就錯了!華爲不會爲了錢去上市。華爲不缺錢。幹嘛要上市?上市就要受幹擾,不可以專心致志地鎖定華爲的戰略目標了。這是賠本的買賣,華爲不去做
“我們永遠不會上市。我們上市,就是賺幾百個億又有什麽意義呢?我們對錢看不上,我們就是對長遠的戰略感興趣。”
一個泡沫化社會,需要一個長期的修複過程
“中國還是要搞實體經濟。你沒有實體經濟,怎麽解決就業問題。一個勞動法,就把工業逼到第三世界國家了。低端搞掉了,高端就沒有了基礎。工業是從低端走向高端的。如果把低端都給搞沒了,高端怎麽來?現在磨豆腐沒人磨了。炒房就能來個幾十萬,誰還專注做實體。我認爲,還是要紮紮實實做實體”。
“中國實體經濟最緊要的就是一句話:誠信。對客戶要有宗教般的虔誠。如果中小企還提什麽商道、模式,那就錯了。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誠信。真誠。你要對客戶需求有宗教班般的虔誠。誠信,只要你誠信,你就可以活下去。我們的經驗說到底,就是一個誠信”。
“一個浮躁的社會,一個泡沫化的社會,這需要一個很長期的修複過程。父母已經嚴重泡沫化了,你怎麽可以讓兒子孫子不泡沫化?”
“日本人去年獲得諾貝爾獎,日本人就反思:爲什麽幾十年前的研究獲獎,而現代沒有新的研究獲獎?現在日本人泡沫化了,沉不下心來了。
日本人還可以自己批判自己,說明他們是清醒的。而去年我們中國屠呦呦獲獎以後,中國則是沉浸在過去的溫床上,一種複古的潮流又在興起。這就是差距”。
“我們要回到世界文明的主航道,還是要回到理性上來。我們在創新上,第一要向美國學習。第二個要向德國、瑞士、日本學習工匠精神。日本一個小公司幾十年就研究一個螺絲釘。德國許多高級的東西,都是德國的。他們一個村子裏的小企業,就可能在講占全球份額有多少”。
“我們是理想主義者,谷歌也是理想主義者。蘋果是現實主義。蘋果注定要衰落。而理想主義必定有未來”。
能有任正非這樣清醒的智者,是我們的幸運。
對于任正非的忠告,我們要深思!
2、華爲厲害在哪裏?
在企業結構方面,理想的社會要做到“耕者有其田”,偉大的企業則要做到“工者有其股”!要讓每一個勞動者都有田可耕、有力可使、各歸其位、各盡其才。
華爲有17萬名員工,任正非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自己只擁有公司1.4%的股權。這恐怕是全球未上市企業中股權最分散、員工持股人數最多、股權結構最單一的公司,亦是人類商業史上從未有過的景象。
水木然認爲:華爲融的不是“錢”,而是“人心”。這造就了華爲的向心力,這才是未來企業的真正出路!難怪任正非說:不上市則有可能稱霸世界。
而所謂的上市,其實就是意味著一家企業將由“生産經營”道路走上“資本運作”道路,也就是開始金融化。而金融,是這個世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根源。它如同一張天羅地網,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不公平,悄然無聲將整個社會的財富集聚到那一小撮人手裏!
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文中,任正非道出了華爲員工持股制度的産生過程:“我創建公司時設計了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分享,團結起員工,那時我還不懂期權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這方面很發達,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僅憑自己過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要與員工分擔責任、分享利益。創立之初我與我父親相商過這種做法,結果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他在(20 世紀)30 年代學過經濟學。這種無意中插的花,竟然今天開放得如此鮮豔,成就了華爲的大事業。
在企業文化方面,華爲倡導“高層要有使命感,中層要有危機感,基層要有饑餓感”的組織文化。高層幹部薪水相對要高,每年分紅也要多一些,財富對他們來說僅具有符號意義。這批人是少數,他們不能以物質利益爲驅動力,而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使命感,這是一群已經完成了物質“原始積累”的精英團隊,推動他們每日奮鬥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源自本能的對事業的熱愛和激情,非此別無其他。
相反,那些從基層一路打拼出來的中層幹部,多年來一直保持奮鬥本色,也往往能夠得到破格提升。但對絕大多數員工來說,“按勞取酬,多勞多得”則是最現實的工作動機。“存天理,順人欲” ,華爲的價值設計也充分遵循了這一規律。
“中層要有危機感” ,你作爲主管,凝聚不了隊伍,完不成任務,鬥志衰退,或自私自利,對不起,你將很快被挪窩、被降職;但經過一段時間你改變了,工作激情提升了,經過各方面考察合格了,你也可能重新得到提拔。“基層要有饑餓感”,對獎金的渴望、對股票的渴望、對晉級的渴望、對成功的渴望等,都構成了團隊中每個個體的“狼性”精神,舍此,任何的高調宣傳都是虛妄的。
華爲的這種模式,其實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發展方式,最有參考和學習的價值,水木然建議中國的企業家一定要善用這套模式,如果每一個企業都應該像華爲一樣堅守自己的領域,必定會支撐起真正的經濟繁榮!
我們需要對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因爲這是一個越來越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
沒有一種資産是穩固的;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這5篇文章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