鼷鹿
別名小鼷鹿,屬於鼷鹿科,學名為 Tragulus javanicus。
偶蹄類中最小的動物,大小似兔,體長47厘米左右,體重僅二千克左右。兩性均無角,雄性有發達的撩牙。四肢細長,主蹄尖窄。喉部有白色縱行條紋,腹部為白色。背、腿側及體側等陽光能直射到的部位,毛色黃褐。
生活在熱帶次生林、灌叢、草坡,常在河谷灌叢和深草叢中活動,有時也進入農田。性情孤獨,在草、灌叢中十分靈敏,善於隱蔽,壹般不遠離棲息地。主要在晨昏活動,以植物嫩葉、莖和
漿果為食。全年繁殖,孕期5~6個月,每胎1仔,偶爾也產2仔,幼仔出生半小時後就能活動。
鼷鹿是保留著許多原始特徵的鹿類動物,在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很有價值。
產於雲南南部猛臘縣。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鼷鹿
林麝
別名香獐、林獐、麝鹿、麝,屬於鹿科,學名為 Moschus berezovskii。
林麝是麝屬中體型最小的壹種。體長70厘米左右,肩高47厘米,體重7千克左右。雌雄均無角;
耳長直立,端部稍圓。雄麝上犬齒發達,向後下方彎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
尾粗短,尾脂腺發達。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體毛粗硬色深,呈橄欖褐色,並染以橘紅色。下頜、喉部、頸下以至前胸間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黃色區。臀部毛色近黑色,成體不具斑點。有人認為它是原麝的壹個亞種。
生活在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區。性情膽怯。過獨居生活;嗅覺靈敏,行動輕快敏捷。隨氣候和
飼料的變化垂直遷移。食物多以灌木嫩枝葉為主。發情交配多在11~12月份,在此期間,雌雄
合群,雄性間發生激烈的爭偶毆鬥。孕期6個月,每胎1~3仔。國內已有養殖,雄麝所產麝香
是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
產於西北、華北以及西南部分省區。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林麝
馬麝
別名香獐、馬獐、麝,屬於鹿科,學名為 Moschus sifanicus。
馬麝是體型最大的壹種麝。體長80~9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10~15千克。鼻端無毛,黑色。全身呈沙黃淡褐色。成體背面具隱約斑點,頸吻不顯,臀與背顏色壹致。
棲息在高山草甸、裸巖山地、靠山脊灌叢或草叢等地。善於奔越懸崖峭壁,活動、排便及棲息地都有固定的路線與場所,有「捨命不舍山」之說。國內有養殖,壽命12~15年。雄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
產於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和西藏。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馬麝
河麂
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學名為 Hydropotes inermis。
河麂外形似麝而稍大,體長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約15千克。雌雄均無角,雄性撩牙
發達,尾短被短毛、四肢較寬。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黃色;夏毛細而較短,光潤而微帶紅棕色;腹毛略呈淡黃色;全身無斑紋。初生仔鹿暗褐色,有淺棕色斑點,隨胎毛更換而逐漸消失。
冬季棲息於淺山丘陵地帶,夏季遷至多葦草的濕地。性情溫和,感覺靈敏,善於潛伏在草叢中,會遊水,獨居或成對活動,以各種青草、樹皮、樹葉為食。發情交配多集中在冬季,孕期6個月
左右,每胎1~3仔,多者6仔。河麂是鹿科動物中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的種類,很有馴養前途,國內已有少量養殖。
產於江蘇、浙江、湖北和湖南。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河麂
黑麂
別名紅頭青麂、烏金麂、蓬頭麂,屬於鹿科,學名為 Muntiacus crinifrons。
黑麂是麂類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體長100~1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體重21~26千克。雄性具角,角柄較長,頭頂部和兩角之間有壹簇長達5~7厘米的棕色冠毛。冬毛上體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尾較長,壹般超過20厘米,背面黑色,尾腹及尾側毛色純白,白尾十分醒目。
棲息在山地叢林中。膽小怯懦,恐懼感強,大多營獨居生活。有遊走覓食的習性,在壹定的範圍內來回覓食,直到吃飽為止;以喬、灌木嫩枝葉、花果或草本植物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約
6個月,每胎1仔。
黑鹿是我國特產動物,有較高的研究、經濟價值。
產於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黑麂
白唇鹿
別名巖鹿、白鼻鹿、黃鹿,屬於鹿科,學名為 Cervus albirostris。
白唇鹿的體型大小與水鹿、馬鹿相似。頭骨淚窩大而深。唇的周圍和下頜為白色,故名「白唇鹿」,為我國特產動物。成年雄鹿角的直線長可達1米,有4~6個分叉,雌性無角。蹄較寬大。
通體呈黃褐色,臀斑淡棕色,沒有黑色背線和白斑。
棲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灌叢或草原上。白天常隱於林緣或其他灌木叢中,也攀登流石灘和裸巖峭壁,善於爬山奔跑。喜歡集群生活。主要採食禾本科、蓼科、景天科植物,也吃多種樹葉,有食鹽的習性。發情交配多在9~11月份,雄性間有激烈的爭偶格鬥,孕期8個月左右,每胎
1仔,幼鹿身上有白斑。鹿茸產量較高,是名貴中藥材。
產於青海、甘肅及四川西部、西藏東部。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白唇鹿
馬鹿
別名赤鹿、八叉鹿、白臀鹿,屬於鹿科,學名為 Cervus elaphus。
大型鹿類,體長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體重約200千克,雌性約150千克。
雄性有角,壹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短,通體呈赤褐色;冬
毛灰棕色。馬鹿川西亞種,背紋黑色,臀部有大面積的黃白色斑,幾蓋整個臀部,與馬鹿其他
亞種不同,故亦稱「白臀鹿」。
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遊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堿。9~10月份發情交配,
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鹿茸產量很高,是名貴中藥材,鹿胎、鹿鞭、鹿尾和鹿筋也是名貴的滋補品。馬鹿在我國廣為養殖。
產於東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馬鹿
坡鹿
別名海南坡鹿、澤鹿,屬於鹿科,學名為 Cervus eldi。
體型與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頸、軀體和四肢更為細長,顯得格外矯健。雄鹿具角,第壹眉叉自基部向前側平伸出,與主幹幾乎成彎弓形。毛被黃棕、紅棕或棕褐色,背中線黑褐色。背脊兩側各有壹列白色斑點,仔鹿的斑點尤為明顯,成年鹿冬毛斑點不明顯。
棲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區。性喜群居,但長茸雄鹿多單獨行動。坡鹿喜集聚於小
河谷活動,警覺性高,每吃幾口便擡頭張望,稍有動靜便疾走狂奔,幾米寬的溝壑壹躍而過。
取食草和嫩樹枝葉,也喜歡到火燒跡地舔食草木灰。發情交配多在4~5月份。在發情期,雄性
之間為獨霸雌鹿群而發生激烈格鬥。孕期7~8個月,每胎1仔。
產於海南島。分布範圍狹窄,數量很少。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坡鹿
梅花鹿
別名花鹿、鹿,屬於鹿科,學名為 Cervus nippon。
梅花鹿是壹種中型鹿,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體重100~150千克,雌鹿較小。雄鹿有角,壹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黃色,
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故稱「梅花鹿」。臀斑白色。
生活於森林邊緣或山地草原地區。季節不同,棲息地也有所改變。雄鹿平時獨居,發情交配時歸群。晨昏活動,以青草樹葉為食,好舔食鹽堿。9~11月份發情交配,雄鹿間爭雌很激烈,各自占有壹定的地盤範圍,次年4~6月份產仔,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點。
產於東北、安徽、江西和四川。梅花鹿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現人工養殖種群己達數十萬只。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梅花鹿
豚鹿
別名蘆蒿鹿,屬於鹿科,學名為 Cervus porcinus。
矮小粗壯的豚鹿,體長100~115匣米,肩高60~70厘米,尾長約17厘米,體重35~50千克,雄性有三叉型角;四肢相對較短。全身淡褐色,腹部灰色,夏毛背脊兩側具灰白色斑點,體側斑點不規則。臀部鈍圓且較低,看似豬臀部,故名「豚鹿」。
棲息於沿河兩岸的濕地。晝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叢,也能跳躍障礙。多單獨活動,在發情交配期臨時集成小群。喜歡吃燒荒後再生的嫩草,也吃蘆葦葉和其他水生的植物,偶爾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類等作物。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7~8個月,每胎1仔,偶產二仔,幼仔身上有白斑點。
產於雲南南部。我國的野生種群已瀕臨滅絕,亟侍加強保護。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豚鹿
水鹿
別名水鹿,屬於鹿科,學名為 Cervus unicolor。
軀體粗壯,體長140~26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體重100~200千克。角的主幹只壹次分叉,全角共三叉。從額至尾沿背脊有壹條寬窄不等的深棕色背紋,臀周毛呈銹棕色,頸具深褐色鬃毛,體側栗棕色,尾毛黑色。
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林區、草原以及高原地區。常集小群活動,夜行性,白天隱於林間休息,
黃昏開始活動,喜歡在水邊覓食,也常到水中浸泡,善遊泳,所以叫「水鹿」。感覺靈敏,性
機警,善奔跑。以草、樹葉、嫩枝、果實等為食。繁殖季節不固定,孕期約8個月,每胎1仔,
幼仔身上有白斑。
產於中南和西南地區。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水鹿
麋鹿
別名四不象,屬於鹿科,學名為 Elaphurus davidianus。
體長約200厘米,體重100(雌)~200(雄)千克,因其頭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而
俗稱四不象。僅雄鹿有角,頸和背比較粗壯,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健膜,
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行走。夏毛紅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紅,並有白斑。
由化石資料推測,麋鹿原產於我國東部濕潤的平原、盆地,北起遼寧,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東抵東海都有分布。為草食動物,取食多種禾草、苔草及鮮嫩樹葉。喜群居,發情期壹雄多雌;通常7月份開始交配,懷孕期315~350天,每胎產1仔。
原產於遼寧、華北、黃河和長江中下遊。18世紀我國野生糜鹿種群已經滅絕,僅在北京南苑養著專供皇家狩獵的鹿群,後被八國聯軍洗劫壹空,盜運國外。1985年以來,我國分批從國外引回80多隻,飼養於北京南苑和江蘇大豐縣。在散放的江蘇省大豐縣已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為麋鹿在自然界恢復野生種群而開展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工作。
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
麋鹿
駝鹿
別名堪達犴、犴,屬於鹿科,學名為 Alces alces。
駝鹿是鹿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體長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體重200~300千克。駝鹿的頭又長又大,但眼睛較小,成年雄鹿的角多呈掌狀分支。喉下皆生有壹頷囊,雄性頷囊通常較雌性發達。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體形似駝,故而得名。
為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棲息於原始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從不遠離森林。單獨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動。性喜水,尤其在炎熱時,常在水中逗留,擅長遊泳。以水邊的青草及多汁的樹葉為食,喜歡到鹽堿地舔食堿土。駝鹿通常是壹雄壹雌制,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2仔。
產於內蒙古、黑龍江及新疆。我國是其分布南緣,數量稀少,有重要研究價值。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駝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