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還想再見你一面……
獨自養大了兒子,從未想過再嫁。98歲的貴州老奶奶,住在岌岌可危的老屋不肯搬,只爲了停在原地,癡癡等著那個失散了77年的人。
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牽挂。然而,老奶奶手上只有一封家書和一封政府發出來的證明書,上面說,她的丈夫,她牽挂了77年的人,在新加坡。
她希望,在人生的最後,還能再見他一面。
特殊的尋人啓事
杜虎珍老奶奶今年98歲了。
她還保存著當年結婚時候的嫁衣、首飾、帽子、枕頭,把它們好好的收在箱子裏。
仿佛這樣,未歸的人,就還可能歸來。好像這樣,就鎖住了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時光。
21歲那年,她嫁給了小自己三歲的丈夫黃俊夫(原名爲黃光明)。23歲那年,兒子黃發昌出生,一家三口過著平凡卻幸福的日子。
▵戴上丈夫結婚時候戴的帽子,仿佛就會到那時候的美好~
戰火紛飛的特殊年代,保家衛國成爲每個男人的責任、義務,也是向往。無數家庭因此離散。
1944年,黃俊夫到遵義市湄潭縣參軍後再也沒回來。誰也沒有想到,一次簡單的離別,幾乎成爲永別。
杜虎珍一邊獨自拉扯兒子長大,一邊等待丈夫歸來,一轉眼,77年過去了,思念都消磨在了勞苦的歲月中。
直到不久前,杜虎珍老奶奶的孫女黃麗英(43歲,教師,小名黃英)在家中翻出爺爺黃俊夫在1952年寄來的家書,塵封的思念再次被喚起。
▵黃麗英問奶奶:你還想阿公嗎?
她想要,再見一眼這個人,這個連照片都沒有留下來的人。
于是,一封特殊的尋人啓示郵件,承載著家人的思念,寄到了新加坡本地媒體,並擴散開來。
“海外關系戶”的艱難掙紮
這封郵件是由孫女黃麗英發過來的,她說因爲爺爺的離開,家裏其實還是受到了不少影響。
“當時一個女人帶到孩子不容易,我問奶奶她怎麽不改嫁,她說‘不改嫁,改嫁了,誰來帶孩子(黃發昌)?’。”
黃麗英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家裏有“海外關系”是件很嚴重的事情。學習成績優異的父親,因此不能升高中,也不能去當兵。後來是在旁人建議下,父親先是考上了代課老師,過後才轉爲公辦學校的老師。
▵杜虎珍老奶奶與兒子黃發昌(第二排中)與其他家人合照
然而這一生的辛苦,杜虎珍奶奶卻從來沒有後悔過,她只是守著她的老屋,等著她的夫。她愛了一生的人。
一封家書和一紙證明
黃麗英找出來的這封家書,使用的是“婆羅洲中國建築有限公司”的信紙。
家書中寫到:
虎珍:
由本月接到你一封航空信,雲家中困難一事悲痛萬分,余一直擔心的就是發昌子的求學問題,不論家中怎樣困難,你可教他求學爲上,因爲余在社會吃虧不少,是不曾深學問的關系,爲人就是民族至上教育至上,漂泊在外,誰不想返鄉團圓團聚呢,我常常夢見你在湄潭,把發髻用手倒翻下來,余夢中看見還不足一尺的小孩,你叫我怎麽能不念他呢,所以要相片一張,想看看有多大了,家庭責任由你負擔一切,是我萬分對不起你的,還請你寬心忍耐暫時,總會有相會之時。我的好姐姐,紙短情長,怎不使人依依呢?好了,信此擱筆,祝你健康。
1952年1月15日
丈夫在信中寫到,“總有相會之時”,讓人心生惦念。然而,70多年過去了,杜老奶奶也沒有等到這個機會。這次,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她想主動一點,尋找很可能在新加坡紮根的丈夫。
▵杜老奶奶坐在她住了一輩子的老屋前,這裏也是他們當年的婚房。
確認丈夫在新加坡,是因爲杜老奶奶收藏著一張證明。這封由遵義縣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發出的證明書寫到:黃俊夫在1950年定居馬來西亞,後來遷至新加坡定居。
雖然,除此之外,什麽都沒有了,沒有照片,沒有具體地址,也沒有後來的任職公司。
僅有的資料,放在下面。
別輕易離別
在現代社會,因爲聯系容易,因爲交通方便,因爲我們覺得,回來是很容易的事。
離別,常常成爲隨便的事。
因爲工作的需要,好好地戀愛,突然就成了異地戀了。然後異地著異地著,感情就淡了。
因爲生活習慣不一樣,沒有誰願意將就誰,好著好著,就散了。
因爲瑣事吵架,賭氣誰也不讓步,本可以走入婚姻殿堂的愛,就碎了。
其實,很多時候,還是很愛對方的啊!爲什麽就走到了那一步呢?
所以,在感情這樣脆弱,在離別這樣容易的今天。這樣一份77年獨守的感情,就特別的珍貴。好希望,最後,能有一個圓滿。
所以,雖然知道希望渺茫,然而,萬事通還是想通過通心粉們幫老奶奶擴散一下:
請問,你身邊,或者你朋友有沒有知道,有一位95歲左右的老爺爺,叫黃俊夫。早年從中國貴州遷居馬來西亞又來到新加坡,他在中國,有個妻子叫杜虎珍,有個兒子,叫黃發昌。
他們想念他,想要見他一面。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守護是最沉默的等待。通心粉們,如果你有相關信息,或者你有什麽想說的,都戳“留言”說說吧!
1 新元 = 5.04247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8316 新元
(*截稿前更新)
新加坡實時巴士上線啦~
☟
猛戳下圖,獲得更多最新打折訊息!
☟
加個“星標”,
不錯過新加坡萬事通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