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美貿易戰 “你來我往”但仍意猶未盡,雙方2019年的“戰事”預計將從春節過後拉開序幕。
倘若兩國間的貿易戰全面展開,對于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的新加坡來說,也許將面臨比2018年更嚴峻的挑戰。
爲了全面了解事態發展對新加坡的影響,《時代財智》記者近日走訪了多位長期在本地工作的外籍學者,從東西方人的不同視角解讀中美貿易戰與新加坡的關聯。
去年底,中美兩國首腦在阿根廷舉行的G20峰會上商定,將在接下來的90天內就知識産權保護、強迫性技術轉移、非關稅壁壘、網絡侵入及盜竊等結構性問題繼續談判。
倘若90天後,也就是今年三月一日,無法達成共識,美國威脅將把針對價值2000億中國商品的關稅從目前的10%升至25%。
回首去年中美貿易戰的進程,無論美國如何出招,中國都會立即做出奉陪到底的姿態,並推出“以牙還牙”的措施。然而,面對美國2000億美元的征稅計劃,中國無法找到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征收報複性關稅,因爲2017年中國從美國的進口商品總額只有1300億美元。
中國于是便在深思熟慮之後推出了600億反制額度,但再下一步怎麽走卻尚未知矣。
新加坡政府: 我們將遭受三重影響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顯示,新加坡2017年的貿易占GDP比重在300%以上,中美貿易戰如果升級,媒體預計新加坡經濟損失可高達220億元。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指出,中美貿易戰對新加坡將會有直接關稅、間接供應鏈,以及對全球經濟環境的三重影響。
首先,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會削弱新加坡本地電子業和一般制造業者的競爭力。然而,由于新加坡對美國出口的此類産品,僅占國內總出口的千分之一,直接關稅對我國整體經濟影響不會很大。
其次,各國之間相互征收的關稅,將對新加坡在內的全球供應鏈造成沖擊。雖然這些關稅對新加坡出口沒有直接影響,但有不少本地制造商向中國供應中間産品,加工爲成品從中國再出口到美國。因爲中國對美國出口受阻,這些中間産品的需求也將隨之減少。
就目前來看,美中雙邊貿易對新加坡經濟的間接貢獻約占國內生産總值(GDP)1.1%。根據英國資産管理企業施洛德(Schroders)發布的報告,新加坡在受貿易戰影響的10大市場中排第三位,位于台灣和馬來西亞之後。
但新加坡政府認爲,間接供應鏈影響也會有積極的一面,因爲中美貿易戰可能會促使中美貿易商轉向東盟市場進口産品,新加坡憑借其優秀的投資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極有可能受到外國投資者的青睐。
從全球來看,隨著貿易沖突升級,全球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可能會下跌,市場流動性也可能會收緊。
因此,貿易戰會打擊全球消費和投資活動,嚴重影響新加坡的開放經濟。
不少專家表示貿易戰第一階段所涉及的500億美元(約670億新元)商品對其關稅影響及其有限,但第二階段涉及2000億美元商品對市場的沖擊會大得多,並會影響到市場信心。
貿易戰如果繼續升級,將影響全球貿易和金融市場,以及與制造和出口相關的領域,如交通與運輸行業。
其它方面,貿易戰可能繼續推高新幣兌人民幣的彙率,股市也有下滑可能。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NUS Business School)高級訪問學者Alex Capri,曾擔任畢馬威 (KPMG)合夥人以及普華永道 (PwC)世貿管理部主任等多個重要崗位,他對中國、亞洲及國際事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認爲,貿易戰將凸顯新加坡在投資環境方面的諸多優勢,但倘若貿易戰全面展開,新加坡或將面臨在中美兩國中選邊的尴尬。
Alex CAPRI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高級訪問學者
前畢馬威國際貿易與關稅(美國西南區)執行董事
研究領域:國際貿易協定、非關稅壁壘、技術與亞洲貿易促進等
學者:貿易戰環境下,新加坡比較優勢明顯
Capri認爲,由于商業成本上升以及國內需求無法滿足,一部分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可能會選擇移出中國,而新加坡將是一個可以理想的投資地。
新加坡是亞洲的金融中心、學術交流中心和創新中心,而且以守法,穩定,管理有序著稱。新加坡聚集了衆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會計、法律、工程等領域的專業服務公司,它們會爲企業提供各種業務,例如設計供應鏈、建立商業模式以及規劃廠房。
最近,英國科技公司戴森 (Dyson)宣布將在新加坡設立首個電動車工廠,最終成品預計在工廠落成一年後的2021年面市。
Capri表示,從制造業來看,中國是生産鏈的最終一環,而東南亞爲中國提供了許多中間環節,因此倘若中國的制造業和總裝企業移出中國的話,新加坡和東南亞必將是理想的選擇。
事實上,很多中國企業想成爲全球企業。但是國有企業有太多自身的問題,比如政府的參與過多、透明度不夠、數據的安全隱患等等,他們的管理水平和真正的跨國企業相差甚遠,所以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發展都很難一時間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企業。
相比之下,中國的中小企業到新加坡來發展的前景會更加廣闊,同時,那些大型平台服務企業,如百度、騰訊、阿裏、新加坡也會是一個更好的投資舞台。隨著中國企業的搬入也能讓更多新加坡企業投資、合辦、參與更多項目。
新加坡是一個自由市場,和很多國家有自由貿易協定,沒有嚴格的數據本地化限制(data localisation rule), 所以企業沒有義務把大數據和本地服務器相連。新加坡對于網絡安全相關的規定是有的,但一般都能被當地個人和組織所接受。
不利因素方面,Capri認爲新加坡一直以來都秉承中立的原則,不願意從美國或者中國中選邊站,但貿易戰讓新加坡左右爲難。
如果中國一帶一路 (Belt & Road)發展得好,中國科技企業在新加坡開辦業務,這勢必會得到新加坡的支持,很多新加坡的建築、工程、銀行企業便會參與其中。
“然而,一旦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實施制裁和禁運,這些在新加坡的中國企業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會牽涉到新加坡和一大批外國企業,這個效應和前不久的中興(ZTE)事件如出一轍,” Capri表示,當中興去年在美國被制裁的時候,許多美國企業也被牽連,因爲中興手機的30%部件其實都來自于美國企業。
另外,很多中國企業的科技研發資金都來自外國企業,人才資源也會關聯,倘若美國宣布制裁或禁運,也就標志著不能和某些個人做生意因爲他們上了黑名單,不能把技術賣給一些公司,所有産業相關系統都會受到影響。
Capri表示貿易戰會威脅到新加坡的整個企業生態鏈的發展,包括美國自己的企業:“出口制裁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如果將其引爆的話,消滅了對手之外,同時也消滅了産業鏈相關的所有企業。”
Capri認爲像出口限制和制裁禁運那樣的非關稅壁壘制造的麻煩比關稅更大,讓已經或者今後會從中國搬到新加坡的半導體産業、無人車、5G通訊系統等各類科技公司受到影響。
專家:一旦貿易戰緩和,之前轉移出去的企業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被動情況。
李文龍博士是總部位于新加坡的東亞宏觀經濟監測組織(AMRO)的高級經濟學家,他長期負責中國經濟與亞太經濟監測工作,之前曾被中國人民銀行以特別任命身份派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他認爲,從大的方面看,在當前貿易戰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一些模型顯示,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因此下降0.3個百分點左右,新加坡的GDP增速可能因此下降0.5個百分點。
如果貿易戰加劇,中國與新加坡受到的影響還會增加。新加坡受到沖擊的途徑主要分別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從新加坡的進口需求下降。二是中國對美貿易下降,通過全球制造鏈途徑,導致新加坡經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
至于中國企業搬遷到新加坡的問題,李文龍表示:“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我看不到大規模的企業外遷現象。”
他認爲中國具有最完備的産業鏈,某個或某些企業從中國轉出,必須要考慮到上下遊配套的完善及當地環境的適應問題。
目前中國政府還在加大開放的力度,並助力提升營商環境,這些也是支撐及留住企業在中國繼續投資的有利因素。
他表示,如果一些企業本來就有在東南亞布局的打算,如利用當地較低成本的勞動力及開發當地的市場,貿易戰可能會加快這些企業的轉移,但這部分的企業數量是比較有限的。
更爲重要的是,由于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在中國國內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中國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且增長很快,五年後,中國的消費占GDP的比重約將升至60%,約爲11萬億美元。對于如此巨大的消費市場,各國企業都會加大力度在中國擴展市場份額。
另外,貿易戰的向後發展趨勢還會緩和下來,如果企業跟隨短期的貿易關系波動而進行較大的調整,對其成本也會有增加,收益則存在不確定性。一旦貿易戰緩和,之前轉移出去的企業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被動情況。
李文龍表示,對于那些與中國公司有著密切業務往來的新加坡企業,一旦中國企業受到中美貿易戰的沖擊,新加坡的企業也會受到波及。這其中可能包括電信及高端制造業。因爲這些行業的中國企業在中美貿易戰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
但從另外一方面看,新加坡的企業在中美貿易戰中還會面臨新的機會。這是因爲,中國企業會更多與一些非美國公司加強合作,尤其是在上下遊産業方面,這些爲新加坡的公司提供了新的機會。
全球化必將還會是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主流方向,新加坡企業在這方面已經有較大的受益。只要中國企業堅持全球化以及合作的思路,新加坡的企業還是有更多的機會。
中國現在對發展人工智能及高科技産業高度重視,除了中國自身的技術有長足快速發展外,中國也非常歡迎國外,尤其是一些先進國家的企業來中國,與中國企業加強合作。新加坡有很多優秀的高科技企業在中國會有市場前景。
經過三年磋商,新加坡與中國去年底簽訂了升級版自貿協定(China-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 簡稱CSFTA),這使新加坡企業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並在中國市場的准入會獲得改善,投資保護也會得到強化。同時,協定也涵蓋電子商務等新領域。
新加坡政府認爲,升級版的中新自貿協定將給予新加坡企業更多機會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並在投資時得到更大的確定性。
中新自貿協定早在2009年1月就生效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年底訪問新加坡後,雙方便啓動了升級協定的談判。
2017年,新中雙邊貿易總額達1371億新元。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則從2013年起,連續五年成爲中國的最大外資來源國。
文章轉自《時代財智》2019年1月19日
原題爲“中美貿易戰:新加坡的得與失”
文: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