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摩納哥。與此同時,新加坡雄心勃勃,有志于到 2030 年成爲全球綠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由于土地面積有限,這裏的植被只好沿著樓房向高處攀爬,同時也把人與其根源重新聯系在了一起。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由 WOHA 建築事務所設計,外牆上的植被呈梯田狀分布,爲新加坡所倡導的建築物綠化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
新加坡僅有 600 萬人口,樹木卻多達 300 萬株。1971 年以來,每年的植樹節,都會有數千人種下新一批樹苗。如今,這裏的生物多樣性已遠遠高于 20 年前,一些瀕危物種甚至失而複得,比如海獺。現在,這座城市共有 18 個自然保護區,其中之一是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 占地 82 公頃,1859 年建成,2015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在新加坡,每個居民與附近綠地的平均距離只有 400 米。這些綠地大部分都通過“公園連接道系統”而連在一起。公園連接道是一種人行道,最有名的當數亨德森連接道(Henderson PC),其中一段名叫亨德森波浪人行橋,是南部山脊(Southern Ridges)的組成部分,也是新加坡地理位置最高的人行橋。中央集水區連接道(Central Catchment PC)橫跨中央集水區,其中一段是樹梢吊橋(TreeTop Walk),景色非常優美。
亨德森波浪人行橋(Henderson Waves)是公園連接道之一。新加坡共有 200 公裏的公園連接道,把市內各個綠地連接在一起。
公園連接道系統由新加坡國家公園局負責運營維護,到 2020 年,總長度預計將從目前的 200 公裏增至 360 公裏。此外,修建一條長達 150 公裏的環島自行車道也被提上了日程。政府還計劃對新加坡至馬來西亞的一條廢棄鐵路沿線進行綠化——這條鐵路于2010 年拆除,政府原計劃是在沿線實施一個大型房地産項目,但新加坡人的綠化意識不容小觑,人們群起抗議,要求把鐵路沿線變成一條“綠色長廊”。
新加坡居民住宅區與周邊綠地的平均距離爲 400 米。這些綠地有的是人行道,比如濱海灣公園(Gardens By The Bay)的雲霧林(Cloud Forest)。
毋庸置疑的是,新加坡最美麗的一扇綠色櫥窗當數濱海灣公園。公園占地超過 100 公頃,由 Grant Associates 和 Atelier Ten 等園林建築公司設計。園內有兩個植物冷室,種著不下 25 萬株各類珍稀植物。一個植物冷室叫“花穹”(Flower Dome), 種著地中海植物;另一個是“雲霧林”,裏頭有一個熱帶山地雨林。
濱海灣公園占地超過 100 公頃,是新加坡的一扇綠色櫥窗。園內建有“花穹”,裏頭種著地中海花木。
公園裏的植物垃圾被用于供應園內一家生物質能源發電廠,發電廠的熱量和能源則被用于上述兩個植物冷室。濕熱的空氣被引導到園內 18 棵“擎天樹”上,養活了覆蓋在“擎天樹”上的 15 萬株植物,同時生産出能源,用于夜間驅動“擎天樹”的燈光和音響系統。公園裏設置了一個雨水收集系統,主要用于灌溉園內植物,多余的則被存入水庫。園內的建築物采用現場挖掘出來的天然石材建造,屋頂經過了綠化處理,能夠調節室內溫度。這一整套綠化措施是李光耀(1959 至 1990 年任新加坡總理)提出的,如今已碩果累累,爲新加坡贏得“花園城市”的美譽。
在濱海灣公園裏,“花穹”和“雲霧林”旁邊豎立著 18 棵“擎天樹”,上面爬滿了植物。每當夜幕降臨,這些“擎天樹”就成了美輪美奂的燈光音響秀不可或缺的背景。
像梯田一樣
“多一點混凝土,就多一點綠色”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劇增,新加坡的土地面積越來越供不應求。2009 年,政府作出決定,要求建築師對他們設計的建築物進行綠化。從那以後,每家地産公司都必須用建築物的綠化面積來彌補所占據的土地面積。如今,新加坡最流行的一句口號是“多一點混凝土,就多一點綠色”。
一些新的倡議和舉措已落地見效,例如,建設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推出的“綠色建築標志認證”和“城市空間與高層建築園林景觀規劃”使市中心的建築物新增了 130 公頃的綠化面積——其中大部分並不顯眼,比如在大廳裏或天台上種一些樹,或是把人行道鋪上草皮。建築師們紛紛發揮聰明才智,千方百計地在大樓內部的公寓和辦公室裏創造更多綠色空間,但同時又不削減空間的大小:因綠化而損失的面積,可以通過多建幾層樓來彌補。從此,建築師的想像力有了盡情發揮的舞台。
得益于建設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 推出的“綠色建築標志認證”,以及“城市空間與高層建築園林景觀規劃”,建築師們紛紛對他們設計的樓房進行綠化,其中的代表作包括市中心綠洲酒店、濱海盛景豪苑,旨在把人與大自然重新聯系在一起。
CapitaGreen 大廈是新加坡第一座生態化辦公大樓,坐落在商業區的核心地段,由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大廈的每一層都種著樹木,天台上還建了一個花園,用于降低樓內溫度。相比之下,WOHA 建築事務所的做法就不一樣了,他們把花園建在了大樓的外牆上,新落成的市中心綠洲酒店(Oasia Hotel Downtown)和皮克林賓樂雅酒店即爲一例。
WOHA 建築事務所設計了新加坡最早的兩家綠色酒店,即皮克林賓樂雅酒店和市中心的綠洲酒店。其中皮克林賓樂雅酒店選用的是當地特色植物,不需要太多維護,它們把酒店裏的大量露台裝扮得郁郁蔥蔥.
該事務所經理、建築師 Phua Hong Wei 認爲,要對一座建築物進行綠化,就要創造出真正的附加值。“爲了綠化而綠化是毫無意義的。我們設計的建築必須給住戶和周邊居民貢獻一些別的東西,特別是生活的便利度、舒適性和社交性。”他強調,“這一點很難解釋得清,因爲繞不開成本的問題。建一個花園,挺好,但怎麽澆水?誰來維護?這一切,我們都要考慮到,才能使它惠及客戶和居民。
綠洲酒店的外牆被多種攀緣植物覆蓋,其中大部分是不開花的。這些植物種在一個橙紅色的結構上,遠遠看去就像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關于皮克林賓樂雅酒店,我們是從梯田的傳統技藝中得到的啓發……我們還與園藝師和植物學家密切合作,請他們推薦一些適宜種植的植物。最終,這家酒店選用了一些當地植物,不需要太多打理。至于綠洲酒店,我們在外牆上選用了 21種攀緣植物。其中,大部分是不開花的,所以我們想了個辦法,讓它們生長在一個橙紅色的鋁材結構上,遠看就像一朵花,永遠也不會凋謝。”把這些外牆以及第 13、22 和 28 層的綠化露台加在一起,綠洲酒店的綠化面積是建築用地面積的 750%。這是一個新紀錄!
把人與自然重新聯系在一起
最近,德國 Ingenhoven Architects 事務所設計的濱海盛景豪苑(Marina One)落成啓用,裏頭設置了一個室內熱帶花園,旨在創造一個小型氣候系統,降低能源消耗。該設施采用空氣動力學設計,使樓宇間流通的空氣經過樹木和水面的上方,把氣溫降了下來。
濱海盛景豪苑(Marina One)
在市中心地帶,距綠洲酒店不遠處的達土嶺([email protected])已成爲世界上最高的居民樓。爲了對建築物進行綠化,建築師在大樓的第 27 和 51 層設置了花園式天橋,把不同的大樓連在一起。天橋上有綠樹成蔭的草地、長椅和體育設施,居民們足不出戶就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同時還能欣賞到美麗的城市風光。
達土嶺也是根據這一理念設計的。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居民樓,第 27 和 51 層分別建有花園式天橋。
除此之外,這座城市還實施了其他一些公寓樓項目。比如杜生莊([email protected])項目,此項目共有廉價住房 960 套,在不同樓層上建有多個露天花園。再比如北部的 Tree House,因爲擁有全球最大的垂直花園而被寫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其設計理念也是利用植物來過濾陽光,達到降低室內溫度的目的。
坐落在新加坡北部的 Tree House 公寓樓擁有全球最大的垂直花園,已被寫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圖片版權:FINBARR FALLON
不過,需要重申的是,這些建築物的綠化並不僅僅是爲了降低能耗,同時也是爲了把居民與大自然聯系在一起,恢複人與自然界的內在關系——在城市裏生活得越久,這種關系就越發淡化乃至消失。因此,一種親近自然的建築才會應運而生。
有待選擇的生態農業和無土農業
近年來,Bollywood Veggies 公司一直在新加坡北部的克蘭芝區(Kranji)推廣生態農業。這家公司由 Ivy Singh 創立,現任負責人是 Manda Foo。新加坡共有 50 多家農場面臨著城市化的威脅。“ 目前只有 5% 的土地屬于農業用地。”Manda Foo 說,“ 然而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是新加坡必須達到的一個目標。”
Bollywood Veggies 公司則致力于推廣傳統生態農業。
與此同時,Darren Tan 致力于在城裏樓房的天台上發展無土農業。他的ComCrop 農場設在 Orchard Link 商場頂部,目前只種植香料和蔬菜。Citizen Farm、Edible Garden City 等協會發起的其他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近年來,有的樓房的天台上出現了一些菜園。比如,ComCrop 農場的一個菜園就設在 Farrer 醫院的天台上。
社區菜園不斷湧現,但如何與建築物融爲一體仍然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挑戰。”WOHA建築事務所經理、建築師 Phua Hong Wei 解釋道,“在建造一座樓房之前,我們先得設計一個可以容納社區菜園的天台或其他空間,而不僅僅是一個點綴式的花園。”
“IDEAT Urban City Guide 理想家全球城市漫遊記” X 新加坡
新加坡實用信息
出發:
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均有直飛新加坡的國際航班,上海飛新加坡的全程飛行時間大概在4 小時45 分左右。按照不同的航線會有不同的具體時間,直飛大約5 個小時左右,部分折扣票會選擇在中國香港或菲律賓馬尼拉轉機。
街頭美食
街頭美食是新加坡的特色,如果不去嘗一嘗,那就太可惜了。從 Maxwell Food Centre 的雞肉飯,到 Boat Quay 或Makansutra Gluttons Bay 的香辣蟹,再到 China Square 的沙嗲烤串,選擇多樣,價錢公道。在唐人街,至少有兩家餐館被米其林評爲星級餐館。一家是了凡香港油雞飯面(Hong Kong Soya Sauce Chicken Rice &Noodle),另一家是大華豬肉粿條面(Hill Street Tai Hwa Pork Noodle)。不過,要想大快朵頤,你得做好排大長隊的准備。
Open Farm Community
這家餐館離新加坡植物園很近,食材取自當地農場和自家菜園,旨在爲顧客奉上美味可口的綠色食物。
130E Minden Road
www.openfarmcommunity.com
Timbre @ The Arts House
這家餐廳兼酒吧坐落在新加坡河的岸邊。你可以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喝上一杯。餐廳裏的食物、雞尾酒、菜肴質量上乘。
1 Old Parliament Lane
綠色建築
新加坡城市規劃展覽館
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免費參觀,可以了解到新加坡城市化的曆史。
The URA Centre,45 Maxwell Road
Ura.gov.sg
CapitaGreen 大廈
新加坡第一座生態化辦公大樓,由伊東豐雄設計。
138 Market Street
達土嶺
這是一個住宅樓群,第 51 層建有一個露天花園。不僅在此的業主,其他每一位到這裏來的客人也都可以在這裏欣賞到美麗的城市風光。(須付費參觀。)
Blk 1G Cantonment Road
濱海盛景豪苑
一個商業、住宅、行政綜合體,由 Ingenhoven Architects 事務所設計。
Maxwell Road
市中心綠洲酒店
這座建築的外牆經過了綠化處理,作爲城市的綠色地標之一。由 WOHA 建築事務所設計。
100 Peck Seah Street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
一家擁有多個露天花園的酒店,同樣也是 WOHA 建築事務所的作品。
3 Upper Pickering Street
濱海灣公園
一個園林式公園,面積逾 100公頃,由 3 個公園共同構成。其生物多樣性非同一般,采用了多種綠色技術。(“花穹”和“雲霧林”景觀,均須付費參觀。)
18 Marina Gardens Dr
*
歡迎下載“IDEAT Urban City Guide 理想家全球城市漫遊記”APP,注冊VIP觀看目前完整的全球46座城市的精彩分享!目前新加坡的城市信息已上線!我們將會不斷去發現大家所喜愛的城市中的新鮮信息,同步上線!
撰文/攝影 Antoine Lorgnier
編輯 Zoey、Nikki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