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
經
人
語
記得去年底專訪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長羅文才時,提到了之前一次新交所的衍生品市場出現故障,我反饋說新交所只通過社交媒體通知市場,在發布重要信息時應該更及時和主動。
當時羅文才聽了之後,非常關注地追問,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上星期四,新交所股市中斷超過五小時,是過去五次故障中爲時最久的一次,但與一年多前因爲供電系統出問題而導致市場中斷相比的事故,這次新交所與市場的交流已大有改善,積極多了。
新交所當天上午11時38分正式暫停交易,下午兩度發文告說明幾點可恢複交易,雖然最後等到隔天才開市,但相比下,爲市場提供更多的更新信息。
星期五上午,新交所召開電話記者會,由羅文才親自主持。雖然他並未給記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基本上是把當天早上發出的文告內容重新交代一遍,不過他在電話會議上道歉,並表示對恢複交易所花的時間不滿意,必須做得更好。相比之下,2014年市場中斷後,時任首席執行長的博可(Magnus Bocker)並未出席記者會。由此可見,羅文才對于和市場以及媒體的溝通,似乎下了更多功夫。
媒體總是希望能得到更多和更有實質內容的信息,而不是聽總裁和高管把之前已經公布的文告再讀一遍。因此建議,新交所應該向媒體公開更多信息,或者是等到有更詳細的信息再召開記者會。
不過,再及時的溝通和交流,也無法掩蓋新交所兩年內出現五次故障的事實。有市場人士指出,技術性故障每個公司都會遇到,新交所也不例外。去年軟件升級出現問題,導致紐約證券交易所出現近四小時的交易中斷。
但兩年內發生五次故障,應該不能算是個別現象了。有市場人士猜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能會給予懲罰。金管局上周五說,非常嚴肅看待市場中斷一事,要求新交所尋根究底,提呈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
這一次,身邊的普通散戶和股票經紀的反應似乎不如上一次那麽大。上一次也許因爲市場對新交所不滿積怨頗深,網上出現了要求博可引咎辭職的請願。
有散戶說,反正也沒有什麽行情,並沒多大影響。一名股票經紀說,其實現在本地市場的交易量比以前少了,所以股市雖然中斷五個多小時,但影響其實不太大。
乍聽之下,新交所好像可以松一口氣。的確,如果在英國脫離歐盟公投當日發生市場中斷,損失就不知有多大了。
本地市場乏人問津?
再往深一層想,這其實指向了新交所面對的更大挑戰,如果股市中斷超過五個小時都沒多大影響,豈不是說明本地市場乏人問津?
新交所面對的更緊迫挑戰,是如何推動交易量,以及吸引更多高質量公司來本地挂牌。
根據新交所2015財年的年報,這一財年的證券日均交易價值下跌4%至11億元,證券業務的營收減少8%至2億2690萬元。
與五年前相比,在2010財年,新交所的證券日均交易價值爲15億元,證券業務取得2億9600萬元的營收。
今年來,新交所的首次公開售股(IPO)市場表現超出去年,已經有兩個大型房地産投資信托(REIT)在主板挂牌,並吸引一家公司第二上市,凱利板則已經迎來了七只新股,接下來還有好幾家公司將陸續挂牌。但是除了REIT,本地近年來吸引的大型IPO屈指可數。
與不少銀行的全球投資專家談到新加坡市場時,他們基本上把本地股市當做股息收益型投資市場,看好的往往就只是幾只銀行股、REIT和個別房地産股。
要吸引知名公司來IPO,市場的參與度必須提升,例如吸引國際大型基金進駐,舉行更多投資者講座,提供更多市場報告,吸引散戶的交易興趣。近兩年來,本地一些證券行因爲交易量低而業務縮水,不少分析師轉換跑道,每天收到的分析報告越來越少,無怪乎散戶們沒有交易的動力。
所以,比起解決技術故障問題,如何發展整個證券市場,是新交所更艱巨也是更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