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醫院透露,由醫生轉介去接受職能治療師評估和培訓的個案,比一兩年前增加40%,有的甚至超過兩倍。
許翔宇 報道
患有腎病和心髒病的廖艾文(69歲,化名)因雙腳乏力,爲了便于通行,他上個月初買一部電動代步車,但是他發現操控這種個人通勤工具不如想象中容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職能治療師指導下,他意識到有不少安全事項要注意。
“我有多年駕駛經驗,但‘駕駛’電動代步車的體驗有些不同。例如速度調控和刹車是以手柄控制,不是靠踏板,而進出電梯、上下巴士也有一套技巧,有適當的訓練很重要。”
近年來,越來越多像廖艾文這樣行動不便的年長者,到醫院接受電動代步車(motorised scooter)的安全使用訓練,以加強操控這類代步工具的信心。一些醫院受詢時透露,由醫生轉介針對使用電動代步車接受職能治療師(occupational therapist)評估和培訓的個案,比一兩年前增加40%,有的甚至超過兩倍。
病人一般因中風、脊椎受傷或腎髒病等病況行走不便,有些則是因爲體弱,或沒有看顧者能爲他們推動普通輪椅,才考慮使用電動代步工具。
新加坡中央醫院高級首席職能治療師朱海智說,醫院約兩年半前開始提供電動踏板車的訓練,過去一年半,轉介給職能治療師的個案增加四五成。
“醫療人員和病人都知道這類電動代步工具普遍存在,除了醫生轉介更多病人,病人也常主動要求把他轉介給職能治療師。”
國大醫院兩年多前有系統地爲有意使用電動代步車的病人提供培訓,職能治療師接手的個案,從前年的不到10人,增至今年8月的43人。
國大醫院高級職能治療師王秀珊(31歲)說,白沙組屋區5月發生一起乘電動代步車的老伯因沒留意電梯與地面未齊平,後退出來時不慎摔傷不治的事件後,除了促成對電梯故障的檢討,也引發一些人對安全使用這類電動代步工具的關注。“事故發生後,我們收到更多關于電動代步車安全注意事項的詢問,有些病人主動要求增加培訓次數。”
治療師會先評估病人是否具備操作電動代步車的基本能力,進而推薦合適的電動代步車型號。病人可通過醫療社工申請津貼購買電動代步車,以及支付有關的訓練費用。未津貼前的訓練課程費用,每次是100元左右。電動代步車市價則介于2000元至3000元。
由治療師推薦車型較理想
病人需要多少次訓練,目前沒有既定標准。以國大醫院來說,病人平均進行三至五次培訓。除了觀察病人能否以電動踏板車直線行駛、倒退或進行三點轉向(three-point turn),治療師也會評估病人是否具備距離和空間判斷力、觀察力、警覺性和反應速度。
接著,治療師會做家訪進行更針對性的培訓,如居家或社區內使用技巧。病人如果掌握能力不足,治療師不會建議購買電動代步車。
王秀珊提醒,操控電動代步車不算複雜,但先接受職能治療師的訓練和建議,才購買這類代步工具,是較理想的做法。
“對于已自行購買電動代步車的人,只要操控沒問題,大可繼續使用。如果需要指導,應咨詢零售商或要求醫生轉介職能治療師。有些人自行上網購買二手電動代步車,可能會面對型號不適合、保證期已過等問題。職能治療師熟悉市面上各種電動代步工具的型號,能根據病人需要推薦適當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