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協副主席陳振聲指出,越來越多人住在非組屋區,于是人協過去一年加大力度在私人住宅區拓展基層組織網絡。今年私宅區成立的鄰裏委員會有17個,總數達191個。
林心惠 報道
人民協會加大力度擴展基層網絡,將觸角延伸至私人住宅區和興趣團體,通過多元平台接觸更多人,更准確地了解國人心聲。
總理公署部長、人協副主席陳振聲指出,基層領袖必須深入了解國人的“憂慮、關注的問題和理想”,才能准確向政府反映民情,並迅速制定有效解決居民問題的方案。
他說:“我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只有一個。如果社區裏出了事,(基層組織)卻不知道,我們就失敗了。如果你已知道,但無法及時制定一套解決方案幫助居民改善問題,我們也算失敗。”
陳振聲上星期接受記者采訪,分享他出任人協副主席一年來,人協推行“2020年社會建設藍圖”的進展。人協主席李顯龍總理在去年10月公布這個勾勒人協未來工作重點的社會建設藍圖。
陳振聲指出,人協順應社會變化調整策略,加強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私宅區居民方面。與一般組屋不同的是,私宅不設立居民委員會,居民需自發組織起來,成立爲鄰居服務的鄰裏委員會。
“越來越多人住在非組屋區,但(私宅)居民可能沒有組織能力,所以我們幫助他們組織鄰裏委員會。通過這一年的努力,我們加大也加深了力度,現在可以看到在全國範圍裏,已經有許多私人住宅加入基層組織行列。”
把興趣團體納入基層網絡
根據人協提供的數據,今年有更多私宅區成立鄰裏委員會。2013年全國鄰裏委員會有154個,2015年增至174個,兩年來平均每年增加10個。今年成立的鄰裏委員會有17個,使總數達191個。
人協也注意到許多人與志趣相投的夥伴辦活動的現象,未來動員基層力量的不僅是按地理位置劃分的傳統基層組織,還包括數量龐大的各種正式與非正式民間團體。
陳振聲指出,這些團體是社會的一部分,因此人協將大力發展興趣團體,把它們“納入整個基層網絡”,舉辦活動凝聚國人和了解民情。
負責政府與民衆之間雙向溝通的人協也調整了宣傳策略,更重視按各群體的需求、年齡和住屋類型等條件,量身制定一套溝通方式。
陳振聲說:“在一些選區裏,基層領袖在組屋底層張挂布告時,這一座組屋的布告和附近另一處組屋電梯間的布告可能是不一樣的,因爲居民需要的信息不同。”
他舉近期進行的樂齡補貼計劃宣導爲例,說明該計劃資格條件複雜,不同群體所需信息不同,年長者想知道他們是否能受惠,中年人則有興趣知道家中長輩能不能受惠,有的也關心政府設下的合格條件是否公平。
受衆也包括無法受惠的國人。陳振聲指出,一旦做到以理服人,他們可化身成爲政策“大使”,向更多人講解計劃內容。
陳振聲說,人協的目的在于落實“新加坡未來”報告所勾勒的全民運動,新加坡要在接下來50年繼續取得成功,不能單憑政府的力量。“在這方面,人協的宗旨是帶動所有國人發揮潛能,而不只是靠新加坡的某一個組織的能力。”
基層領袖“交叉”探班 刊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