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至8月3日間,上海交通大學全球挑戰計劃“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經驗與啓示”項目實踐團隊前往獅城新加坡開展了爲期8天的調研。在這裏,他們參訪社區、開展座談……在行動中學習新加坡智慧,助力上海生活垃圾治理。
前端——垃圾收集
新加坡的垃圾治理體系界限分明,從前端到後端都分別有對應的主體負責,形成了居民-企業-政府協作的垃圾治理模式。新加坡以減量、回收、再利用的“3R”爲核心理念,打造“無廢城市”,治理成效顯著。
“3R”理念
在前端,新加坡主要依靠居民的投放及分類行爲對垃圾進行收集。新加坡的垃圾桶主要分爲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類,而部分地區對可回收垃圾又有進一步的詳細分類。在新加坡特色的社區——組屋中,每棟樓都設置了專門的垃圾集運管道,方便每家每戶直接將生活垃圾投放至指定地點。但在另一方面,新加坡不強制要求居民進行分類,組屋管道的設置也使垃圾非法傾倒的追責難度大大提高,監督機制難以落實。同時,集中的管道投放意味著所有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收集,增加了後續清運和處理的成本。
中端——垃圾清運
新加坡垃圾處理的中端主要由企業負責——持有牌照的四大垃圾收運企業按照劃分好的區域,共同負責整個新加坡的垃圾回收及清運工作。而在四大企業之下,許多小企業也承擔著垃圾收運的工作,將收集的垃圾賣給大企業以獲取利潤。
工人正在清運組屋裏的垃圾
在新加坡,可回收垃圾中的90%是通過企業途徑進行回收的,由此可見,企業在垃圾清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八天的行程中,實踐團隊參訪了四大集運企業之一的威立雅公司,對企業在垃圾治理體系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探索。
印有威立雅公司標識的垃圾桶
後端——垃圾處理
後端的垃圾處理全部由新加坡政府負責,主要有焚燒加填埋兩種方式。前者依托四座大型焚燒廠的建設實現;後者則是通過填海造島的方式進行,新加坡的實馬高島就用以填埋焚燒後的垃圾,同時也作爲旅遊景點向公衆開放。據測算,實馬高島到2035年就會被填滿,因此,盡管新加坡的垃圾處理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其目前仍面臨極大的垃圾處理壓力。
新加坡實馬高填埋場
此外,新加坡的典型經驗是將垃圾填埋場改造爲自然景觀,如Lorong Halus Wetland曾是新加坡的垃圾填埋場之一,後經改造成爲濕地公園,向公衆開放遊覽。這種模式不僅充分利用了土地,還改善了垃圾填埋場周邊的環境,對于纾解鄰避效應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目前面臨巨大垃圾處理壓力,一大原因即建造垃圾填埋場及焚燒廠産生的鄰避效應,新加坡的改造模式爲上海緩解垃圾處理壓力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
濕地公園中用以檢測水質的植物
爲期八天的實地調研結束後,團隊成員們在總結新加坡垃圾治理智慧之余,也對本次新加坡之行産生諸多感悟,在此與大家分享交流。
張慧敏
國務學院 2018級博士
新加坡小小的地方彙聚了多種族人口,現代與多元文明交織,並塑造出高度國際化的花園城市。在國土狹小、人口密度大的情況下,新加坡重點攻克垃圾處理技術,以垃圾處理後端爲重點,將垃圾處理場所建設成生態公園、城市景觀來證明城市垃圾處理得當、環境友好,令人印象深刻。我國城市垃圾處理體系還需逐步改善,爲營造綠色、清潔的城市環境不斷努力。
梁辰
國務學院 2019級博士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民族融合並和諧共處的社區都市,在狹小的環島上運用著世界一流的城市治理理念和智慧,在垃圾分類這種棘手的社會全體動員式問題上,新加坡嚴格運用法律強制手段規範並引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垃圾的方法和習慣,努力營造出一個整潔幹淨的城市外表,而在終端處理上新加坡也在國土資源有限這種客觀現實下尋求出路,這都爲上海的垃圾分類與治理提供了範本和靈感。
余成龍
國務學院 2019級博士
新加坡給我最直觀感受是這個城市國家對居民生活要求嚴苛,又沒有投入大量人員和現代技術去監控居民,身處其中的居民會自覺遵守種種,反而有點無爲而治的感覺。整個社會氛圍營造起來了,相反是外來遊人誠惶誠恐,生怕犯一丁點錯誤。
王越
外國語學院 2017級碩士
整齊清潔、井然有序是我抵達新加坡後對其的初始印象。一周的調研之旅結束,我們對新加坡的垃圾治理模式了解逐步深入。無論是政府在終端管控和環保宣傳方面做出的努力,還是企業在垃圾清運處理過程中有效盈利並最大化降低汙染的模式,亦或是居民在法律約束下自覺遵守規則守護這片淨土的習慣,都解釋了爲何新加坡在垃圾治理方面能夠成爲優秀典範。通過借鑒學習和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從中汲取靈感,爲上海的垃圾分類治理尋求更加科學可行的模式。
高子彥
中英國際低碳學院 2017級碩士
小而強的新加坡政府發展出了一套與多元經濟社會相適應的“善治”模式,其在垃圾末端處理的綜合利用規劃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相較之下,我國人口衆多、幅員遼闊,前端分類投放、收集與末端分類回收、處置是垃圾治理的鳥之雙翼,車之雙轅,需同時推進。實現上海乃至全國的垃圾分類治理,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魯亞倩
國務學院 2018級碩士
新加坡一行令人印象深刻,這樣一個多元開放、高效認真的國家,有太多迷人之處。幹淨的街道、便利的交通、良好的住房以及和諧的文化離不開新加坡民衆的高素質以及政府部門的細管理。出于對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新加坡有高效的垃圾處理手段、水資源再生技術以及碳排放控制措施,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民衆對環境對資源對未來的深切關注與用心。我國在精細化管理與服務以及民衆環保意識層面還需進一步付出努力。
陳紫怡
國務學院 2016級本科生
新加坡是一個國土面積僅和上海市區相當的東南亞島國,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均不占優的情況下,用短短幾十年發展爲國際化大都市,其治理方式非常具有借鑒意義。尤其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新加坡揚長避短,引入市場機制,專注于後端垃圾處理技術的研發與完善,通過先進的技術、全面的規劃以及貫徹其中的永續意識打造出一座賞心悅目、穩步發展的花園城市。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有許多值得在上海乃至全國推廣的經驗。
張弘力
國務學院 2017級本科生
初到新加坡時,對這個國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幹淨。而與之相對的,新加坡路邊設置的垃圾桶卻並不多,路上也鮮少見到清掃的環衛工人。這樣的反差源于高效、完善的垃圾治理模式——從前端到後端,環環相扣。各主體各盡其責,前中後端互相匹配,實現新加坡建設“無廢城市”的目標。目前正值上海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新加坡的垃圾治理模式對上海也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八天行程轉眼間就結束了,但團隊成員的腳步並不會就此停下。接下來,他們將總結調研情況,撰寫政策報告,結合現實條件爲上海市乃至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推廣建言獻策,貢獻交大智慧。
圖文 | 新加坡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