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新加坡生活與健康追蹤研究也發現,在這些年齡65歲以上國人所患的病症中,以中風、心髒疾病及癌症對家庭開銷的影響較大且持久。
胡潔梅 報道
我國年齡65歲以上者,在14個月內有四分之一被診斷出患有一種慢性疾病,而在各種病症當中,以中風、心髒疾病及癌症對家庭開銷的影響較大且持久。
這是新加坡生活與健康研究(Singapore Life Panel)的其中一項研究結果。這項追蹤研究由新加坡管理大學老齡化經濟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s of Ageing,簡稱CREA)去年8月展開,長達五年,是針對晚年生活較大規模的一項追蹤研究。
參與的1萬3000多人年齡介于50歲至70歲,來自各階層。研究收集的信息包括參與者的就業情況、收入與開銷習慣、健康狀況、理財能力等,有助于公共機構等了解國人應付晚年生活的能力,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研究中心獲得教育部撥款設立,這項研究獲得1000萬元資助。
追蹤研究分爲八個課題,包括病況和家庭開銷、就業市場、理財知識、家庭財富等。其中幾項要求受訪者每月回答問卷,反映環境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每月平均有至少8000人提供反饋。
許連碹:本地兩性健康年數都超過70
研究由10名新大教職員和海外學者領導。他們昨天在新大老齡化經濟研究中心首次舉辦的“新加坡人的退休需求”研討會上,與在場約180名公務員和私企代表分享初步研究結果。
主賓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致詞時指出,人口老齡化不見得就要成爲災難,除非大家在退休後,生活頹廢而長期處在不健康且不活躍的狀態。
她說,新加坡人的壽命更長,但也更健康。根據去年的全球致病量研究,新加坡的健康年數(healthy life expectancy),也就是個人保持健康體魄的估計年數,有所提升。男性的健康年數從1990年的65.8增加到去年的72.3;女性則從1990年的69增加到去年的75。“如果每個人能保持健康體魄並過著活躍生活,可將銀色海嘯轉爲有意義的晚年生活。”
幸福老齡化行動支持原地養老
她指出,政府推行的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從醫療和就業等方面,支持國人原地養老。
她說“在協助年長者有尊嚴地養老同時,我國也得計劃如何應付下一代國人的養老需求……CREA展開的研究將爲政策決策者提供實用信息,這是一項針對公民與永久居民的大規模研究,能更有效地幫助我國制定政策來支持原地養老。新加坡不是唯一在應對老齡化現象的國家,我國一直以來也向海外取經,應用在本地社會。”
參與這項追蹤研究的包括美國蘭德公司老齡化研究中心和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養老金研究中心的代表。
新大經濟學院院長萊斯·胡伯(Bryce Hool)說:“新加坡人口結構的改變爲決策工作帶來新挑戰。人們也會關注自己未來可面對的醫療開銷,以及是否有能力養老。研究讓我們多了解年長新加坡人的生活狀況、環境或條件的改變如何影響行爲,借而預測人們未來的生活,協助決策者制定政策。”
中心將在研究完成後公布具體結果和建議。
生活與健康研究
初步調查結果
經濟狀況和退休准備
● 60%認爲自已的經濟情況尚可或不足以應付退休
●低學曆(小學和中學程度)單身者平均開銷高于平均收入
就業市場
●低學曆者年過65仍繼續工作的概率較高
●50歲至59歲者,36%預計到65歲仍全職工作,21%預計到了70歲會工作,都比目前這兩個年齡層的就業率高,反映年長者在勞動市場參與率可能繼續提高
理財知識
●受訪者大多欠缺對股票投資和分散投資的認識
家庭財富
● 房産是大部分受訪者的主要財富,尤其是對居住在四房或更小單位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