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大醫院的數據,本地糖尿病患接受減肥手術一年之後,約45%病患可完全停止服藥,而手術三年後可停止服藥的比率爲30%。
研究調查顯示,教育程度較高、患病時間較短的本地糖尿病患,比較願意考慮進行減肥手術,以更好地管控疾病。
另外,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數據,接受減肥手術(bariatric surgery)一年之後,約45%病患可以完全停止服藥,而手術三年後可停止服藥的比率爲30%。
這項上月發表于《新加坡醫學專科學院學刊》的研究,訪問150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第二型患者一般因生活和飲食習慣等,導致體內胰島素生産不足,或生理系統對胰島素沒反應。
負責這項研究的國大醫院上腸胃外科主管兼高級顧問醫生蘇博欣教授受訪時說,去年在本地公共醫院進行的減肥手術有349宗,而根據國大醫院的數據,在國大醫院動過減肥手術的95名病患中,77.6%在手術一年後,血糖管控獲得改善,血糖指數恢複正常而無須繼續吃藥的則有45.2%。
動手術三年後,75%病患的血糖管控獲得改善,病況改善至可以停止服藥的也有30%。
蘇博欣指出,減肥手術是糖尿病的新療法,而根據近期發布的國際指導原則,醫生一般建議肥胖的病患考慮動減肥手術。肥胖者指的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超過27的亞洲人,或超過30的洋人,尤其是糖尿病管控不良者。
他說:“因此我們想了解患者對新療法的看法。研究結果非常有趣,因爲只有15%病患聽過減肥手術。在聽過手術的簡介後,有超過六成有意考慮動手術,其中以受教育程度較高、已開始注射胰島素,以及患病期較短的患者居多。不願意動手術的原因主要是害怕手術,以及對目前的療程感到滿意。”
目前最普遍的減肥手術是袖狀胃切除術(sleeve gastrectomy)和胃繞道手術(gastric bypass)。前者把原本袋狀的胃切除四分之三,只留袖狀的胃,移除的包括可生産“饑餓”荷爾蒙的部位,因此有助降低食量;後者把胃上端切開後,同胃下端的小腸連接,食物幾乎可直接進入小腸,因繞過胃部可減少熱量的吸收。
蘇博欣說:“一般上,年紀較輕的病患動減肥手術後的益處較明顯,因爲他們尚未被這個慢性疾病引起的並發症影響。”
年紀較大的病患或許有高血壓、腎衰竭等共存病症(co-morbidities),因此未必適合動手術,而患有心髒衰竭者也不適合動手術。
手術風險概率 介于3%至16%
減肥手術的風險概率介于3%至16%,病患有可能面對傷口出血、縫口滲漏,以及長期營養不良等問題。縫口滲漏意味著病患須服用抗生素,也可能要通過導管,或再動手術清除滲透物。進行胃繞道手術者因吸收量長期減少,可能導致營養不良,患者可能須服用維生素補品。減肥手術的死亡風險爲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