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是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一件事,也是彰顯一個國家實力的一個標准。
最近一名來坡很多年的網友就來稿分享了他的這樣一個煩惱。
當事人是一名來坡5年的一名中國人,當初來新加坡是爲了留學讀書,現在在新加坡已經開始工作了。
而最近正在准備申請PR。
這一切聽起來都是很多人的生活軌迹。
可是他最近卻被自己父母的一個問題給問倒了——新加坡的養老好嗎?以後跟著你去新加坡養老。
一聽到這個,他的心裏就慌了。
因爲一提到養老,他的腦海裏就浮現起食閣裏那些收盤子的安娣安哥了。
今天小編就好好爲大家好好普及下新加坡的養老政策。
新加坡的現狀:
在新加坡,當你在商場購物、在食閣用餐甚至剛出機場排隊等待出租車時,會發現很多爲你服務的都是年過花甲、滿頭銀絲甚至步履蹒跚的老人。他們被稱爲“樂齡人士”,很多都已過了退休年齡。
當中國國內在爲延遲退休方案而高呼反對的時候,新加坡的退休人士卻主動要求政府將退休後的重新雇傭年齡由現在的65歲延長至67歲,因爲他們要繼續工作。
新加坡不養閑人:
根據官方數據,新加坡總人口爲547萬,其中公民爲334萬。從人口結構上看,新加坡公民中,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接近13%,而由于出生率持續低迷,近年來,一名老人對應的工作公民已從2004年的7.6人下降到5.2人。這意味著目前新加坡僅有不到6名工作公民負責一名老人的養老,而且供養的老人在增多,工作公民卻在減少。
盡管老年群體不斷增多,新加坡政府卻對養老相關的福利推廣持謹慎態度。一直以來,新加坡走的都是輕福利國家的路線,這是因爲早在建國初期,時任總理李光耀就認爲歐美的高福利政策只會養出一批懶人,對嚴重依賴競爭力的小國新加坡是致命傷,因此拒絕讓政府背上養老的重擔。而總理李顯龍也在過去多次強調,“新加坡不養懶人。如果你願意工作,而且肯努力,我們會提供援助。但如果你什麽都不做,我們不會幫你。”
-
個人賬戶,國家嚴管:
在新加坡,最主要的養老保障爲中央公積金體系(CPF).CPF是強制儲蓄,爲會員提供包括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綜合性的保障服務。
CPF一般分爲3個賬戶。普通賬戶可用來購房、購買CPF保險以及投資和子女教育。特別賬戶用于養老及購買相關金融産品;保健賬戶則用于支付醫療費用。而一旦會員達到55歲,政府則會設立一個新的退休金賬戶,符合要求者可在65歲後按月領取退休金;CPF中的錢主要由政府用于投資國債、國內住宅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每年反饋給會員一定的利息。根據最新規定,普通賬戶資金的利息爲3.5%,特別賬戶和保健賬戶則爲5%。
盡管聽起來這項保障已經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事實上,新加坡的養老體系規定相當嚴苛,提供的保障也相當基礎。其中最有爭議的就是賬戶的最低存款額。根據規定,會員退休後賬戶須有16.1萬新元(約合73.7萬人民幣)的最低存款額,才可以支取超出該額度的部分,且最多可以提取20%。此外,從2013年開始,在最低存款之上,保健儲蓄戶頭裏的存款也必須高于4.35萬新元(約合19.9萬人民幣)。這就意味著,會員退休後,戶頭裏必須至少存有超過20萬新元(約合91.6萬人民幣)的凍結資金,才可以從自己的戶頭裏提取剩余的存款。目前,可提取最低存款的年齡是64歲,2018年將調高至65歲。
如果會員的賬戶余額符合要求,在65歲後,每月便可以領取1200新元的退休金,一共可以領20年。如果余額不夠,便一分錢都拿不到。這項規定對于很多收入普通甚至低收入者都是巨大的壓力。不過,政府也推出包括組屋套現在內的補貼計劃。在該計劃下,擁有組屋的居民可以通過屋契回購計劃、大屋換小屋以及出租組屋等方式每月獲得額外的收入。
-
想退休不容易:
對于退休人員來說,每月1200新元(約合5495元人民幣)的金額在新加坡僅能維持最低生活水平。對于此前處于中高收入的家庭,退休則意味著生活水平將大幅下降。如果老人身體不適,新加坡高昂的醫療費用則將遠遠超過CPF所能支付的範圍。調查顯示,接近一半的新加坡人目前都無法達到最低存款的要求,這也是爲何高齡人士仍然在奔波工作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CPF的規定不斷受到非議,新加坡政府也在逐步放寬一些條款,讓民衆可以更靈活地使用賬戶中的款項進行投資。不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想要完全退休的確不是一個輕松的目標。
根據保險集團AIA的報告,接受調查的新加坡居民中,5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擔憂無法儲蓄足夠資金。35%的新加坡居民把退休儲蓄列爲一生中最難實現的目標。
-
養老設施的完善:
盡管政府在公積金上爲民衆設置諸多限制,但養老是無法回避的重要社會議題,也是政府制訂政策時必須側重的問題。事實上,新加坡社會的養老設施非常完善,從日常生活上可以說是最適合老人居住的國家之一。
例如,新加坡的多數公車均可以實現輪椅上下,司機和乘客會耐心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上下車;政府出版了《不要摔倒》小冊子,免費發放,讓老人及子女重視跌倒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提高防範意識;每座組屋都爲老齡和兒童設立了活動區,並設有食閣和公車站,屋主下樓就可以吃飯,而從家門口到車站均建有封頂的綠色廊道,方便居民雨天出行,也大大減少了老年人滑倒的事故。
此外,新加坡的建屋局已經開始測試“居家老人智慧警報系統”,該系統可監測年長者的日常活動,並在老人摔倒等意外發生時能即時通知看護者。所有這些配套設施和建設,都體現出政府防患于未然的籌謀,而出行和生活的便利,也讓很多老人不會自我禁閉,願意走出屋外,自食其力。
除此之外,政府定期組織豐富的社區活動,讓這些“樂齡人士”老有所樂。新加坡的每個選區都有民衆俱樂部、社區聯絡所以及康樂中心,這些場地由政府撥款並承擔部分營運經費,定期舉辦文化、社交、休閑活動,並提供健康檢查、信息咨詢、日常護理等服務。
-
鼓勵其他養老方式:
很多退休者將養老寄希望于子女的照料,這是新加坡政府的另一項措施——鼓勵家庭養老。
新加坡居民80%都居住在政府修建的組屋中,組屋以大大低于市場的價格提供給公民。因此,組屋算得上是新加坡公民最大的福利,也就成爲養老的最後一道保障。建屋局規定,購買政府組屋的子女家庭如果願意住在父母住家附近,就可以享受高達4萬新元(約合18.3萬人民幣)的現金減免。而單身人士購買組屋與父母同住的,也可享受2萬新元(約合9.2萬人民幣)的公積金房屋津貼。
除了家庭養老,新加坡也有日托養老和各類社會養老機構。新加坡還成立了“三合一家庭中心”,將托老所和托兒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老小孩”和“小小孩”共同生活。老少集中管理,順應了社會的發展需要、解決年輕人的後顧之憂。
對于社會的養老機構,政府則主要提供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在養老設施的建設上提供高達90%的建設資金,並對養老機構各項服務的運作成本提供相應的津貼;其次,政府也實行“雙倍退稅”的鼓勵政策;政府還允許國家福利理事會認可的養老機構面向社會募捐。由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加上民營資本進行市場運作,既吸引了外來投資,又能大大緩解財政壓力。
其實新加坡養老就是嚴厲與溫暖共存,對于新加坡養老還是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