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項調查發現,小販中心越靠近市區,食物未必越貴,較靠近中央商業區的紅山和女皇鎮區小販食物就最便宜,碧山和馬林百列的食物則最貴,兩個不同社區的食物價格也可相差近20%。
老區食物價格較低 因年長者與獨居者多
另外,小販美食價格較低的社區都有一些相同特征,它們大多數是老區,年長居民與獨居者的比率也較高。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IPS Social Lab)一組研究員去年7月至11月間在全島26個鄰裏的100多家小販中心和咖啡店,收集食物價格資料,並在最近公布“小販食物價格指數”(The Makan Index)完整報告。
報告指出,研究員最大的宗旨是了解本地不同鄰裏的生活費,而既然在平均住戶開支方面,食物上的花費占顯著部分,他們因此希望從小販食物價格著手,進行對比。
根據公關公司萬博宣偉(Weber Shandwick)在2015年的一項調查,在外用餐的本地人當中,有高達八成會選擇到小販中心。
在這次的調查中,研究員到每個鄰裏的至少三家小販中心或咖啡店收集食物價格資料,並以雞飯、兩肉一菜和兩菜一肉雜菜飯、雞肉黃姜飯、馬來炒飯、咖啡烏(指加糖黑咖啡)和美祿(Milo)冰七種食品與飲料的平均價格作爲基准,進行統計和排名。
由于一些地區,例如烏節路一帶與大士的公共住屋比率不高,因此研究沒有把這些地區包括在內。
根據價格指數,排名第一即小販美食價格最低廉的組屋區是紅山與女皇鎮,這兩個鄰裏打成平手,第三名則是大巴窯。
碧山、馬林百列與三巴旺區的居民到小販中心吃飯時,則普遍得承擔更高的用餐費用。
以一碟雞飯爲例,紅山區的居民平均只需付2元7角左右,而住在碧山的居民則平均付3元5角。一杯咖啡烏在紅山平均賣8角,在碧山則賣1元。
研究員也將食物價格指數與各區的社會經濟情況做對比,發現屋齡較高的成熟組屋區、有較多65歲及以上年長居民的社區,以及租賃組屋較多的社區,小販中心的食物售價都較低。食物價格較高的地區,多代同堂的住戶則比較多。
建議在用餐價格高地區興建更多小販中心
報告進一步建議國家環境局在用餐價格較高的鄰裏興建更多新的小販中心,並且也認爲環境局可爲那些願意控制食物價格的小販提供租金補貼。
社會研究室在報告裏也形容說,目前一些新的小販中心采用環境局與第三方業者聯合經營的模式是“正確方向”。
環境局上個月剛公布,本地現有五個小販中心和明年落成的兩個新小販中心將交由職總富食客合作社管理。
管理女皇鎮區事務的丹戎巴葛集選區議員謝世儒醫生昨天受訪時說,小販得承擔的成本中,租金其實並不占最大部分,他們更多是面對人力成本與食材價格上升的問題。他也指出,女皇鎮目前有超過兩成的居民年齡在60歲以上,他們對食物的價格很敏感,因此小販也不敢亂起價。
他說:“這裏是老區,我們其實和小販也建立起長期關系,許多小販是我們的社區夥伴。身爲議員,我會幫他們想辦法減低營運成本,同時他們也和我們合作,例如分發餐飲固本給低收入年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