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號的78件沉船寶藏,將從3月7日起在紐約亞洲學會博物館公開展出,一直到6月4日。
幾經周折,亞洲文明博物館的唐朝黑石號沉船寶藏中的部分文物,終于要赴美展出。這批在海底沉睡千年的唐代瑰寶,向世人證明“環球貿易”的概念早在1200年前的唐代就已經相當發達,環球化並不是現代人的新發明。
來自黑石號的78件沉船寶藏,3月7日起將在紐約的亞洲學會博物館公開展出。這個名爲《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與亞洲早期貿易》(Secrets of the Sea: A Tang Shipwreck and Early Trade in Asia)的展覽將展到6月4日。
黑石號的唐代文物原本在五年前就要到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尼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展出和舉行世界巡回展,卻因爲美國一批考古學家對寶藏的打撈過程有異議而最終未能成行。
白釉綠彩高足把壺 綠釉龍首榫最受矚目
這次赴美的文物包括10件河南鞏縣的白釉綠彩瓷和唐代青花,七件浙江越窯青瓷,四件河北邢窯白瓷,兩件唐代華麗精美的金器,四枚包括“百煉鏡”在內的唐代銅鏡,五件用來裝瓷器的廣東梅縣水車窯青瓷和37件湖南長沙窯青瓷等,另外還有銀器,唐秤等。
展品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鞏縣窯所燒造的白釉綠彩高足把壺和綠釉龍首榫。這個超過一米高的大型陶瓷器,壺身菱型花葉異于中國傳統紋樣,龍首雕飾非常精美,是整批寶藏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陶瓷器。
這次赴美展出的兩個唐代金盤也是焦點展品之一。亞洲學會博物館傳統亞洲藝術資深策展員艾德裏安娜·普羅瑟博士(Adriana Proser)前天在國家文物保管中心(Heritage Conservation Centre)驗收即將赴美文物時,發現其中一個有精美花紋的金盤,背面刻著“六兩十一铢”這行字,相信是指金盤的重量。一兩相等于二十四铢。
商船證唐朝“環球貿易”
黑石號是一艘載滿唐朝貨物的阿拉伯商船,1000多年前從中國出發,經東南亞水域准備開往中東的阿拔斯王朝(Abbasid Empire),卻在新加坡以南600公裏處的印尼勿裏洞島(Belitung Island)海域觸礁下沉。 這艘在唐代往返于中國大唐和中東阿拔斯王朝之間的商船,證明“海上絲路”確實存在。黑石號在1998年被打撈上來時,船上文物多達6萬件,雖然湖南長沙窯的器皿占多數,但陶瓷器的窯口種類也很豐富,器形更是多樣化,有碗、盤、壺、罐、瓶、熏爐和著名的唐代茶具如茶盞子等。
當中一個長沙碗有明確燒造日期——唐敬宗(李湛)寶曆二年七月十六日(公元826年8月22日),讓這批文物有具體可考的年份。在本地已故富商邱德拔後人的捐助下,聖淘沙集團在2005年以3200萬美元(約4000萬新元)買下整批唐代文物。
亞洲文明博物館負責東南亞部分的策展研究員史蒂芬·墨菲博士(Stephen Murphy)說,這批文物所講述的故事是早在公元九世紀時,中國唐朝已有大規模的海上貿易,貿易不再局限于陸地上的絲綢之路,當時顯然就已有“環球化”的商貿概念。
普羅瑟博士則說:“對美國人來說,這可是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能親眼目睹歐洲人把貿易擴展到亞洲前的好幾個世紀,唐朝和阿拔斯王朝之間的國際貿易已經非常發達,非常環球化。”
她說,黑石號可說是20世紀末最重要的考古發現,它的存在證實唐朝的海上貿易已非常發達。配合這次展覽,紐約的亞洲學會將展出大約15件唐朝文物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