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個多月以來,印度在洞朗地區越過邊境線侵占我方領土,與我軍形成對峙狀態。印度陸軍參謀長拉瓦特曾宣稱,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準備,就是應對中國、巴基斯坦和國內的安全威脅。此外,印度軍方緊急採購彈藥、物資和一些武器裝備,以為一場「短促的高強度戰爭」做準備。印度之所以敢於叫板,在於印度目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山地部隊。除此之外,印度陸軍依據作戰和衝突經驗,提出了諸如「冷啟動」作戰理論、「兩面作戰」思想、「戰區聯合作戰」等新的作戰理論,牽引陸軍進行體制編制調整和武器裝備換代以及戰術思想轉變。
軍事理論是指導或解釋軍隊作戰的一整套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是戰術思想的重要前提基礎。1947年獨立以來的印度陸軍有鮮明的防禦色彩,呆板的兵力部署與運用是其曾經在中印戰爭中慘敗的重要原因。在吸收中印戰爭和三次印巴戰爭以及幾場小規模衝突經驗的基礎上,印度重新調整兵力運用的指導思想,更加強調先發制人的主動打擊。
適應山地戰需要。一般認為,海拔在500米以上有一定高差的地形就可以稱為山地。而印軍則把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或丘陵地帶實施的作戰行動稱為山地作戰。受地形環境的影響,山地作戰具有獨特的性質,對戰術思想與行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首先,生理適應性是山地戰術思想運用的制約因素,特別是在高山高海拔地區(軍事上一般認為大於900米以上)。1984年印巴衝突之前,雙方都沒有了解高海拔作戰的特點,在衝突中凍傷、曬傷以及高海拔疾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而基本的攀登、導航、自救、生存、繩索運用等技能是戰術思想的基礎。其次,武器裝備效能的發揮構成巨大的挑戰。據試驗顯示,高山寒地低氧、低溫的環境使裝備的工作效率降低,一般功率要降低30%,載重要降低25%,時速要降低50%,油耗要增大30%。低溫環境還使得裝備啟動困難、故障率增加、儀表失靈,對作戰的局限性影響較大。因此,印軍更加強調步兵的運用。再次,山地作戰對作戰指揮、機動、通信、火力支援和後勤保障的要求都非常苛刻,是影響戰術思想的重要因素。因此,印軍認為只有根據山地特點,靈活運用一般戰術原則,才能取得山地作戰的勝利。
在1999年印巴卡吉爾衝突中,在前線作戰的印度士兵
提出「冷啟動」思想。針對山地作戰的特點,以及1999年印巴卡吉爾衝突中印軍首戰失利和2002年的印巴對峙無功而返,特別是「桑搭吉」作戰理論在「帕拉克拉姆」作戰行動中的失敗,加速了印軍作戰思想的轉變。印軍意識到,數量巨大的山地打擊軍分散配置會難以調遣和機動,進攻行動缺乏戰略突然性,防禦行動缺乏進攻力量。因此,2004年在「有限戰爭」作戰理論的指導下,陸軍提出了「冷啟動」作戰思想。印軍把「冷啟動」作戰方式比喻成計算機在切斷電源的情況下重新啟動,相對熱啟動,其速度更快。該理論要求在不泄露動員跡象的情況下,減少對對手準備的時間,減少動員和部署時間,在對手來不及向前沿調動軍隊時就先發打擊,並阻止對手尋求國際干預。該作戰理論,一是突出對陸軍重組,組建8個一體化戰鬥群,靠前配置的師級規模作戰部隊時刻保持待命狀態;二是模糊進攻力量與打擊力量的界限,放棄了桑搭吉「要麼按兵不動要麼全軍出動」的作戰方式,而是根據敵人挑釁的行為和程度採取靈活的處置措施,強調打擊軍和防禦軍之間的靈活使用;三是強調作戰力量的前沿存在,即靠前部署、逼近邊境、即時行動,以多個獨立行動的作戰師打亂敵方作戰體系,不給對手留有思考、準備和決策時間。
強化「閃擊戰」演練。「冷啟動」是印軍參考和借鑑美軍「空地一體」「快速決定性」「癱瘓戰」等新式作戰理論提出的一種先發制人的作戰理論,落實在戰術層次實質是一個典型的「閃擊戰」理論範疇,即通過以一系列連貫而猛烈的打擊行動,企圖在對方境內就能擊敗對手,以便於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實現作戰目標。2011年5月,印度在印巴邊境舉行了代號為「勝利」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印度媒體公然宣稱此次演習是為了演練「閃擊戰」式行動。實際上,印度陸軍在2005年—2017年,已舉行10多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以檢驗印度版「閃擊戰」的效能,這些演習包括「勝利」「蘇達爾尚·沙克蒂」和「桑格·沙克蒂」軍事演習等。從演習情況看,陸軍注重迷惑敵人,通過「閃擊戰」的方式襲占敵後方的戰略要地、交通要衝,以阻斷敵軍的反擊和後勤補給線,製造恐慌。除此之外,為了支持陸軍的閃擊作戰,2009年印度批准在邊境修築了73條公路,總長3808千米,能夠通過「戰略山峰和山谷」,原計劃在2012年—2013年全部竣工,但由於中印邊界地區地形複雜、地面崎嶇以及海拔高等因素,已經竣工24條,46條正在修建,計劃2020年全部完工。
印度炮兵進行火力軍演
指揮與控制思想是山地戰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陸軍認為,戰場的指揮與控制已經成為提升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由於受到山地作戰地形的影響,指揮與控制一直是印軍山地部隊解決的重難點問題。近些年來,印軍在指揮控制的原則與方法手段上都有很大的發展。
更加注重情報偵察。印軍認為,在山地作戰中,周到細緻的偵察極為重要。通過偵察不僅可以了解山地的地形、氣候以及敵軍的部署情況,更重要的是可以發現敵軍行動而先敵行動。印軍強調戰術指揮官親自到現場偵察,要派出各種規模的偵察分隊,要深入敵縱深進行偵察,要狙擊手和觀察哨不間斷觀察,要查明預定的機降地點與條件。同時,印軍中的師、旅級戰術單位還可以獲得太空情報支援。除此之外,為了建立完善的空地情報偵察體系,陸軍自行研製了尼尚特無人機,還從以色列購買了4架搜索者Ⅱ無人機;2013年印度陸軍計劃採購49架NK小型無人機用於收集情報和實施偵察任務;2016年,印度計劃為陸軍所有的步兵營和機械化營裝備共計1800架小型無人機,建立600支無人機編隊,用於更深入的戰場探測。
由上而下集中控制。在中印邊境,負責對華作戰的山地陸軍主要有第4、第15、第33軍,以及正在組建的第17山地打擊軍。戰時,在軍區組建有陸空聯合司令部,在軍、師組建有聯合作戰中心,在旅級由空軍派出的前方對空控制員與旅相關人員組成了對空控制組。除此以外,2004年印度在《陸軍作戰條令》中新增「網絡中心戰」內容。《印軍2015願景規劃》明確提出,陸軍戰術級網絡用戶數量不少於24個,並能對火炮等武器裝備以及單兵實施精確指揮與控制。印軍建立了首個戰術級MAKE通信系統項目,並於2014年達成作戰能力,是印軍數字化網絡戰場的骨幹力量。因此不難看出,無論是從陸軍的指揮體制還是陸空聯合指揮體制,以及相關的手段,都體現了由上而下的集中控制思想。
適當放權靈活指揮。山地作戰戰場容易被分割,指揮與通信比較困難,很容易陷入孤軍奮戰。鑒於歷史的教訓和山地作戰的特殊環境,印軍《現代作戰手冊》中指出,在實施集中指揮的同時,必須發揮中下層指揮軍官的獨創性和主觀能動性,即便是在通信中斷的情況下,中下層指揮軍官也要勇於負責、大膽指揮。印軍指揮權的下放,提高了指揮的時效性,也體現了指揮與控制的靈活性。
印度陸軍計劃引進美製「阿帕奇」直升機
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印軍認為,在現代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作戰環境中,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變得極其重要。印度陸軍要求採取加密以及其他電子手段來保護己方信息網絡系統的安全,以防止敵識別並利用誘導控制信號操縱己方網絡,特別要求部隊必須採取抗干擾措施,尤其防止某個平台發射的電磁信號暴露友台和友鄰部隊。印軍還要求,如果部隊指揮官被確認無法正常行使指揮權,應能通過信息系統順利地移交指揮權,同時原部隊的資料庫和處理系統也一併移交。1998年,印軍為了圍剿克什米爾游擊隊,其通信情報分隊一直跟蹤游擊隊電台,鑒於種種原因,游擊隊多次從印軍的眼皮底下溜走。幾經周折,印度陸軍最終測准了游擊隊的準確位置,並發起猛烈襲擊,造成游擊隊傷亡慘重,這是印軍的重要經驗。
戰鬥與協同的原則和方法是戰術思想的主體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前,印軍山地作戰囿於各種條件限制,通常按照「兵力為主,火力為輔」的樣式實施,強調依託地形、工事和前沿部隊層層抗擊、穩紮穩打。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機動能力和突防能力的增強,印軍吸收借鑑美軍「空地一體」等作戰思想,更加強調「火力為主,縱深打擊」的打擊方式,綜合運用特種戰、電子戰、情報戰、心理戰等對敵實施全縱深、多方位、高精度的立體打擊,一舉達成作戰目的。
兵力行動孤注一擲。印軍1個典型的山步師,步兵約6200餘人,占編制員額的40%;有9個營,占營編制的50%;考慮裝甲兵山地受限較大,師不編制裝甲團;重點增加9種類型的勤務兵種,員額5000餘人,占編制員額的35%。裝備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90餘門,自動步槍4500餘支、卡賓槍4500餘支、狙擊步槍140餘支、輕機槍400餘挺、中型機槍80餘挺等。印軍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在進攻作戰思想的指導下,印軍強調在主要方向、關鍵時節投入壓倒性兵力兵器,力求孤注一擲、速戰速決。一般而言,進攻兵力為敵方的2~3倍,首次投入的兵力約為進攻兵力的2/3,預備隊約為1/3,不設第2梯隊。一個山地步兵營的進攻正面為1000~1500米,僅為美軍第10山地師的步兵營的1/3。印度山地步兵師有包圍、突破、滲透、正面進攻等機動作戰樣式,按照開進與展開、突破、混戰、縱深戰鬥與追擊實施。其中,混戰是印軍獨創的決定性轉換階段,目的是嚴格控制防止敵反衝擊,並繼續向縱深發展攻擊。而在陣地防禦戰中,則依託支撐點組織環形防禦。目前,根據印軍戰場的建設計劃,2017年底之前就能完成邊境高海拔地區50多個據點的哨所、營房、彈藥庫、火炮陣地和直升機機降點的全面升級。
山地部隊進行攀岩訓練
火力行動注重綜合。近年來,印度山地作戰更加注重空地一體火力打擊。山地師屬炮兵旅編有適宜山地作戰的120毫米迫擊炮、105/155毫米榴彈炮、130毫米火箭炮等多種火炮。2012年底,印軍正式向美國購買了145門155毫米39倍口徑的M777式輕型榴彈炮,該炮可以由牽引車拉動,也可以由直升機運輸,非常適合山地作戰。而升級後的俄制火炮,射程可達40千米。印軍還組建了新的無人機中隊,為炮兵提供引導和打擊數據。印軍山地師在主攻方向作戰,可得到上級1個炮兵旅的火力支援。此外,還能得到空軍1~2個飛行聯隊的火力加強。印度陸軍航空兵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銳力量,2013年,印度陸軍為下轄的13個軍都組建了1個武裝直升機中隊、1個偵察直升機中隊、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並在6個地區司令部各組建了1支由5架運輸機組成的戰術性空運支援支隊,計劃2015年—2017年升級為陸軍航空兵旅。
聯合行動多維打擊。2011年,印軍提出「戰區聯合作戰」理論,在作戰樣式上更加注重實施以陸軍為主的陸空聯合作戰。「戰區聯合作戰」理論客觀要求印軍在山地作戰時,以「攻勢作戰、立體作戰和縱深打擊」為立足點,在戰爭初始就利用廣闊的戰場空間,綜合運用陸軍航空兵、空軍航空兵、野戰炮兵和戰役戰術飛彈實施諸軍兵種的聯合作戰,在兵力火力打擊的同時,運用電磁「軟殺傷」的方式爭奪主動權。印軍要求強化陸軍與空軍的協調,在攻擊發起之前,殲擊轟炸航空兵轟炸敵縱深重要軍事目標,遲滯敵縱深支援部隊,奪取戰場制空權;在進攻作戰中,殲擊轟炸航空兵為陸軍部隊提供近距離的空對地支援,配合地面炮兵不間斷地對敵預備隊、指揮所、一線陣地實施強大火力突擊,以癱瘓敵防禦體系。印軍要求在必要時,特別是空軍無法出動的惡劣天氣時,通過戰役戰術飛彈部隊打擊敵方「脆弱地區」和「脆弱點」。要求特種部隊能夠襲擊敵後方的戰略要地和交通要道,阻滯敵軍反擊和後勤補給,並迷惑敵軍,製造恐慌。
印度精銳廓爾喀山地部隊在美國本土受訓
山地作戰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近年來,印度陸軍的戰略任務從本土防禦向戰略打擊轉型,加強山地作戰是印度陸軍改革調整的重要內容,陸軍3個打擊軍與10個守備軍更傾向於執行多樣化的作戰任務。並且,山地作戰部隊也並非孤立的作戰部隊,它是聯合作戰背景下遂行山地作戰的主體性兵種,目前印軍80%的演習均為聯合演習,師以上規模的演習幾乎都要空軍參加。由於印軍山地部隊更多依賴於自身的保障,而且以「孤注一擲」的方式作戰,其對後勤的依賴性較小。總之,印度在中巴兩個戰略方向集中了100多萬陸軍部隊,主要還是以山地作戰為主,雖然近些年陸軍轉型使山地打擊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受制於國內的軍工、技術以及山地作戰的特殊戰場,還未能超越「人海戰術」,想要打贏山地戰爭,更顯一廂情願。「轉自《軍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