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公頃的都市綠意面積約相等于140個足球場。市建局數據顯示,在該計劃下增添的綠意面積每年平均爲15%。
我國近年在“打造翠綠都市和空中綠意”計劃下,增添超過100公頃的都市綠意,面積約相等于140個足球場。市區重建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在該計劃下增加的綠意面積每年平均爲15%。
專家指出,建築增加綠意空間有助于降低表面溫度,提升整體空氣素質,甚至具療愈作用。
市建局在2009年推出“打造翠綠都市和空中綠意”(Landscaping for Urban Space and High Rises,簡稱LUSH)計劃時,旨在鼓勵發展商在各種發展項目中設立更多綠色空間,爲建築增添綠意。該計劃要求所有在濱海灣、裕廊區和加冷河畔的新建築,都須設有等同于發展地段面積的空中和地面花園,作爲替代綠地。
兩年多前,市建局也宣布推出LUSH 2.0計劃,對更多地點的建築做出綠化要求,包括住宅、辦公樓、商業和酒店等各種發展項目,市建局也將相應提供更多綠化津貼。
除了早前鎖定的範圍,LUSH 2.0計劃涵蓋的範圍還包括濱海南、烏節路、兀蘭區域中心、榜鵝創意區、淡濱尼區域中心、巴耶利峇中心,以及鎮中心的商業及商業住宅綜合項目。裕廊東JEM購物中心和皮克林賓樂雅酒店(Parkroyal on Pickering)就在LUSH計劃下,透過多層次的空中綠意美化了周邊環境。
市建局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已有約450個發展項目受惠于LUSH計劃的至少一項津貼。
LUSH所提供的津貼鼓勵發展商建造空中廊道、空中花園、社區花槽(planter box)等。市建局高級署長(發展管制)韓榮和受詢時說,空中廊道(sky terrace)是最受歡迎的綠意選項。
他解釋:“采用空中廊道讓發展商有機會提出建造花園的構想。這些花園除了可以用來舉辦聚會,也能緩解生活空間的密集度。”
另一方面,所有受惠于LUSH計劃的住宅發展項目中,有約半數公寓項目發展商提議至少建造一個空中廊道,這包括位于安順路的SkySuites@Anson。歐南、紐頓及濱海灣一帶等地區都有個別發展項目打造出高密度的綠意。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教授及副院長黃玉賢說:“我們進行的研究顯示,空中花園可降低建築表面溫度多達32攝氏度。這是因爲在熱帶國家,一般屋頂大部分時間會被陽光照射,所以增添空中綠意有助降低建築表面溫度。”
他也舉例,垂直綠意和空中綠意除了能減低表面溫度,還能提升空氣素質,甚至還具備療愈作用,這也就是爲何醫院內會綠意處處。
專家:建築綠色空間可更多元
新加坡雖在擴大綠色空間方面取得良好進展,但受訪專家認爲,本地建築綠色空間的運用可更多元。
Artprentice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蔡素雲提出了高樓耕作(highrise farming)的概念。她提議,政府或許可以考慮租借住宅區內一些額外的空間給居民種植蔬果或植物,並讓他們享有租金津貼。
向來推崇垂直種植法的都市農業專家林蒙慧則認爲,不少組屋居民都自行種植植物,增添綠意,但卻缺乏修剪或自然景觀設計的知識。
“我認爲具備這些知識的義工應該走入鄰裏舉辦工作坊,傳授一些技巧,讓組屋各樓層充滿綠意的同時,能真正做到美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