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交局指出,巴士到站時間更有規律,公衆平均額外等候時間縮短15%,同一路線兩輛巴士同時到站的情況也減少。
本地公共巴士自去年9月全面落實新的發包經營模式以來,有約六成的巴士服務不再那麽擁擠,100多條路線的平均額外等候時間縮短了約15%。
陸路交通管理局昨天發布文告,彙報了巴士發包經營模式(Bus Contracting Model)全面落實五個月以來的進度。
陸交局說:“巴士發包經營模式實行後,乘客享有較高素質的服務。如今所有巴士服務在早晚尖峰時段的編訂間隔時間不超過15分鍾,其中半數或更多巴士的間隔時間少過10分鍾。支線巴士則每六分鍾至八分鍾一趟。”
在去年9月至今年1月間,當局增派了另外86輛巴士,改善100多條路線的服務。與前年同期相比,在全島281條路線中,尖峰時段約60%的巴士服務已較不擁擠。
巴士抵站時間也比較有規律。在巴士服務可靠度框架(Bus Service Reliability Framework,簡稱BSRF)接受評估的108條路線中,過去五個月的平均額外等候時間縮短了15%,同一路線兩輛巴士同時到站的情況也有所減少。
至于巴士准點情況,在准時性(On-Time Adherence)的指標中,受評估的16條路線,有七條的准時性有所改善。
根據這項指標,一輛巴士若在編訂時間提前少過兩分鍾到站,或不超過五分鍾之後抵站,便算是准時。
陸交局指出,隨著其他巴士路線陸續納入評估框架,乘客可期待巴士可靠度進一步提高。
本月至年底增10條新路線
自去年9月以來,當局共推出了四條新的巴士路線(127、129、883及973號巴士),本月會在盛港(374號巴士)和榜鵝(381號巴士)各推出一條路線,到年底還會有多八條新路線。
這14條路線將加強多個地區如宏茂橋、勿洛、碧山、武吉巴督、武吉班讓和後港等的銜接性。
根據新的巴士經營模式,政府接管所有巴士基礎設施及車隊,現有四家巴士業者則領取一筆服務費,負責經營所標得的巴士路線,車資收入則全歸政府所有。業者也須遵循更嚴格的服務標准。
首兩個巴士路線配套已分別由英國易塔通集團(Tower Transit)和前進(Go Ahead)巴士集團標得,第三個配套的招標則還在評估中。
至于其余11個配套,新捷運負責經營八個配套的196條路線,SMRT則經營三個配套的77條路線。陸交局總共將支付這兩家業者超過71億元服務費。這些配套的服務合約介于兩年至10年,約滿後其經營權將陸續開放給市場競標。
當局繼續檢討銜接性與路線
陸交局指出,隨著地鐵和巴士網絡擴大,乘客出行習慣改變,一些巴士路線的使用量可能不再那麽高,也可能出現對新路線的需求。
“我們將繼續檢討並對巴士銜接性作出調整,以便在善用資源和應付乘客需求方面取得適當平衡。
住在淡濱尼的黃詩韻(24歲,公關)每天得搭巴士到地鐵站轉車去市區上班。她受訪時說:“現在巴士穿行更頻密,以72號巴士爲例,以前常出現兩趟車同時到站的情況,一旦錯過就得等上20至分鍾30分鍾,如今每10分鍾至15分鍾就會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