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以色列
“若橄榄樹知曉種下她的人,她將化作一滴眼淚。”
——巴勒斯坦愛國詩人 馬哈茂德·達爾維什
橄榄樹
從特拉維夫到耶路撒冷,再從耶路撒冷轉車,進伯利恒。若走訪以色列/巴勒斯坦,就會驚訝地發現,這短短70公裏的路上,地理樣貌如此迥異。以色列高聳挺拔的針葉林,與紅色尖頂建築物坐落其間的景象,到巴勒斯坦時,瞬間轉變成低矮的橄榄樹,或夾道歡迎,或伫立遠方,整齊地一圈圈環繞丘陵,直至山頭。
路邊
如果中華民族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梅花爲精神象征,那巴勒斯坦人就是橄榄樹。他們贊歎這古蘭經中的聖樹,並引以爲豪。在巴勒斯坦達爾無那民謠中提到:
“我國的橄榄是最美味的、最漂亮的、含有最豐富的油脂,全世界都想嘗一嘗,每一顆橄榄都是精華……”
采摘
橄榄樹不只結果,還生産高經濟價值的橄榄油,並能以此制作橄榄皂。而橄榄木也能在巧手雕琢下變成美麗的藝術品。據官方數據,近十年來,橄榄占巴勒斯坦70%的蔬果産量,約14%的經濟收入,並支持10萬戶家庭的生計。巴勒斯坦家庭對橄榄經濟的依賴可見一斑。
橄榄樹
在伊斯蘭的《古蘭經》,猶太教的《舊約全書》與基督教的《新約全書》裏,都不約而同提起橄榄與橄榄樹——一個生命、重生、韌性與和平的象征。
中東,沙漠很多
但早在1947年以前,仙人掌才是巴勒斯坦的代表。由于仙人掌果要冰冷食用才可口,農夫們會在天亮前采收新鮮的仙人掌果,到市集販售。爲了吃到冰鎮的仙人掌果,都市人便要起個大早趕集。這使仙人掌有別于其他批發作物,創造出農夫能與都市人面對面交談與買賣的機會。所以,仙人掌代表著農村與城市的連結,象征巴勒斯坦人民團結一心。
雅法港
19世紀中開始,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現屬于以色列的雅法因盛産甜美多汁的雅法橙,熱銷中東與歐洲,成爲巴勒斯坦的大城市。
1945年巴勒斯坦分區域的土地擁有情況
綠線將巴勒斯坦一分爲二,領土爲約旦河右方的西岸與臨地中海的加沙走廊。戰後,雅法割讓給以色列。曾經風光一時的港口城市,頓時成爲許多巴勒斯坦人永遠回不去的家鄉。因此,1948年至1970年代,雅法橙取代了仙人掌,成爲巴勒斯坦的民族精神象征,以緬懷被掠奪的國土。
以色列的擴張
然而,在二戰英國歸還托管權後的巴勒斯坦,仍受到以色列建國後的軍事占領。直到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方占領了大部分地區,將原來的巴國國土從中硬生隔斷。
紅色是根據奧斯陸協議在以色列控制下巴勒斯坦自治區域,黃色是約旦河西岸以色列管理的猶太人定居點
自1948年的“災難日”始,巴勒斯坦人已死傷不計其數,落入監獄的、被迫逃亡世界各地的難民高達數百萬人,是全球難民人口最高的國家。
直到1980年代,橄榄樹才逐漸成爲巴勒斯坦民族象征。
廢墟下的巴勒斯坦民衆
面對猶太複國主義試圖將巴勒斯坦形塑成一片從未開化的無主地,以合理化猶太人返回聖經中“留著奶與蜜”的家鄉,像是“一塊無人之地給一群無地之人”,與以色列前總理果爾達·梅厄否認巴勒斯坦人生活于這片土地的曆史,指控他們“從來就沒存在過”等說詞。
巴勒斯坦青年設計師以橄榄樹爲圖設計巴勒斯坦百元紙鈔。圖中橄榄樹有2000年以上曆史,現位于拉姆安拉。
如離散巴勒斯坦歌手多克·潔絲,于其歌曲返回權中所寫:
“你是橄榄樹……你是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也是你。”
巴勒斯坦小男孩與橄榄樹
以色列爲擴大領土,並破壞巴人對土地的連結與經濟支柱,從1967年起,已有800萬棵橄榄樹遭挖土機摧毀,其中不乏上千年的老樹,仿佛也要把世代生活于此的巴人硬生生地連根拔起。巴勒斯坦愛國詩人馬哈茂德·達爾維什憤慨寫道:
“……這些士兵,這些現代的士兵(以色列士兵),以挖土機包圍她(橄榄樹),把她從大地上世世代代宗系中,連根拔起。”
以色列巴勒斯坦隔離牆
肆橄榄不只是食物,更是巴勒斯坦人的“家與國”
民衆
巴勒斯坦人在自家樹園中采收時遭到猶太屯墾居民攻擊或驅逐的事件層出不窮,有時,采收橄榄這一件阖家團圓之事甚至成爲必須與服槍的士兵或屯墾居民搏命逃難的下場。
牆上的塗鴉:“總有一天,我們會回來。”
巴勒斯坦曆來傳唱的歌曲與詩詞中,亦總是不乏橄榄的身影。例如,享譽國際的巴勒斯坦愛國行動派詩人馬哈墨・達威希第一本出版的詩集便名爲《橄榄樹之葉》,他一生所寫的詩中,最常提起的巴勒斯坦象征物也非橄榄莫屬。
以色列-死海
在這裏,據統計大約共有1000萬棵橄榄樹。而每年在巴勒斯坦西岸地區,仍有約一萬顆橄榄樹被新種下。橄榄樹需要許多年的持續灌溉照顧,才能成長茁壯,然而一旦成長,他們的壽命甚長,有的樹甚至已存活千年,具有深遠的曆史價值。
約旦河西岸地區的約旦河谷
當外國人第一次來到橄榄樹園前時,面對滿山遍野的樹,在沒有圍籬的狀況下,不免心生好奇,巴勒斯坦人們是怎麽知道自己家族的樹是哪幾棵呢?
“我們的祖父,曾曾祖父,和曾曾曾祖父們,代代相傳這些樹給下一代,他們會在樹上不起眼處畫上記號,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記號法。我們從小就每年跟著家人一起來參與采收,久了,每個人自然都知道哪棵樹是屬于誰人的了,這些樹就和家人一樣。”
當地人這麽解釋。
連根拔除
2005年時,美聯社記者便記錄下一個令人震怒的畫面——在薩林村,一位老婦大哭著緊緊環抱一棵橄榄樹不放,因爲她身後,以色列士兵正開著推土機准備鏟平這片橄榄樹園,以擴建猶太屯墾區的範圍。
志願者和巴勒斯坦工作者在橄榄樹小樹林裏,巴勒斯坦
而在一個早上的辛勤采收後,巴勒斯坦人們總會熱情的邀請外國志願者到家中,煮上一桌令人口水直流的道地菜肴,以最新鮮榨制的橄榄油煮成,讓這樣的橄榄采收活動,也能順道促進巴勒斯坦觀光,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借此深入認識巴勒斯坦當地的民情文化,還得以飽嘗一頓豐盛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