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媒體報道稱,中科院計算所旗下的實驗室發布了一款名爲“木蘭”的編程語言。木蘭編譯組負責人表示,這套編程語言自主可控,並有望成爲“智能物聯時代的C語言”。
輿論壓力下,木蘭編譯團隊負責人劉雷終于跑出來道歉,承認了兩點:木蘭編程語言主要用于中小學教育,而非誇大的智能物聯網;32位單片機上的編譯器是基于Python的二次開發,而非自主研發。
現在,情況已經很清楚了,打著自主研發的旗號,號稱爲智能物聯時代的服務的木蘭,又是一個挂羊頭賣狗肉的騙局,又一次消費著大家對國産自主技術的熱情。
在過去的2019年裏,各種事件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自主技術的重要性。而芯片和操作系統,則是科技和互聯網行業裏最最核心的部分。對每一個中國用戶而言,都無比期望看到國産芯片、國産系統能夠崛起。
然而,打著自主創新、愛國情懷幌子的圈錢把戲,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那去年的“紅芯”來說,一款號稱自主研發的浏覽器,宣布融資了兩個億。但被扒皮後大家發現,它的源代碼來自谷歌的Chromium項目,說白了就是一款換殼的谷歌浏覽器。
但區別在于,搜狗360們都老老實實地表示自己的浏覽器是基于谷歌的技術和源代碼,並且還積極給整個開源社區做貢獻,得到過谷歌的表彰。
而紅芯這樣的,不但隱瞞了自己套殼的事實,還偏偏說自己是自主創新,甚至不要臉地號稱打破了壟斷。當然,就這樣,還能融2個多億,可見投資人也的確比較心大。
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一點,2014年的時候,一款名爲“COS”的手機操作系統出現了,名字很霸氣,是“中國操作系統”的英文簡稱(China Operate System)。一發布就表示支持10萬款應用。
當然,最最誇張的,還要屬十幾年前的漢芯事件,用砂紙打磨CPU,並且大張旗鼓地成立公司、開發布會,臉不紅心不跳地拿著研發款項。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些領域,盡管艱難,但依然有很多國産廠商在不留余力地堅持著。
華爲在2019年遇到了美國政府的圍堵,但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芯片已經成長起來,在手機行業站穩了腳跟,成功突圍。
此外,華爲打造的自主研發系統鴻蒙也打開了局面,首先在大屏設備上獲得了應用。不管未來的局勢如何,在最關鍵的芯片和系統上,華爲已經握住了自己的底牌。
在芯片代工領域,中芯國際在快速成長。去年第三季度,中芯國際宣布成功實現14nm FinFET量産,這對我們而言有著裏程碑般的意義。
此前,有外媒報道稱,美國准備進一步限制技術出口,美國技術超過10%的産品將不能出售給實體名單企業。如果這項新禁令生效的話,意味著台積電的14nm産線將無法給華爲等企業使用。
而根據最新消息,中芯國際已經拿到了華爲14nm的訂單。此外,經過台積電評估,7nm工藝采用的美國技術不到10%,可以繼續給華爲使用。一番操作之下,華爲算是渡過了眼下的難關。
所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