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對新能源車關注不算多,所以我已經很久沒去過比亞迪的4S店看車了,不過最近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台比亞迪的全新燃油版轎車,定價非常便宜,外觀和內飾卻有著超出同級車型的質感,一下子就來了興趣。這款車,就是秦燃油版。
看具體車型銷量時,就顯得更慘淡了點。轎車銷量榜單裏,秦Pro是絕對主力,燃油版和新能源版加到一起,每個月平均銷量不到5千台。而賣了十幾年未曾換代,只進行過小幅改款的F3,現在居然在比亞迪轎車陣營中排得上號,每個月平均能賣2千台。
在SUV領域,比亞迪的新車産品陣容要比轎車強大不少,從小到大依次有元、宋、宋Pro和唐,每款車型都有純燃油版和新能源版。其中銷量最可觀的是今年7月份上市的宋Pro,不到四個月時間裏批售銷量4.2萬台,月均銷量已經逼近1.5萬台。
比亞迪的重心完全側重新能源車,應該是從王朝系列車型的上市開始的,2012年秦上市,當年比亞迪的銷量爲45.6萬台,2013年售出50.6萬台,2014年43.9萬台,2015年45.4萬台,2016年49.2萬台,2017年40.3萬台,2018年49.1萬台。而在今年前11個月裏,比亞迪累計銷量41.8萬台,全年總銷量預計將在45萬台左右。
在這7年時間裏,比亞迪的新能源車突飛猛進,但整體銷量卻始終徘徊不前,在吉利、長安、上汽、廣汽等對手快速增長的對比下,比亞迪的市場份額和地位,實際上是在逐年下降的。尤其是在今年新能源車整體萎縮的大環境下,比亞迪遭受的負面影響,也相對更大。
不過,這並不是比亞迪需要重新重視燃油車的根本原因,真正讓比亞迪焦慮的,是新能源車。
在新能源車領域,不管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比亞迪目前依然是無可爭議的領跑者,不過當下新能源車市場的環境,以及未來的前景,已經和幾年前大不相同。例如比亞迪秦上市的時候,正是國家開始向新能源車進行大力補貼和扶持的時候,而當時國內能夠在這一領域和比亞迪産生競爭關系的,寥寥無幾。對于比亞迪來說,新能源車市場前景一片大好。
這段時間裏,比亞迪的新能源車,以及整體的新能源車市場規模,都遠不及現在的水平,但是比亞迪受到的競爭很小,且每賣出一台新能源車,都能獲得國家及地方政府提供的大額補貼,這些都給比亞迪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當然,在電池、電機及電控等關鍵環節,比亞迪依然有著其它車企不具備的核心技術,但甯德時代以及其它電池供應商的崛起,以及隨著國家放松對外觀電池廠家的限制,比亞迪在新能源車核心技術上的傳統優勢,也在被快速削弱。
如今的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的潛力已經挖掘殆盡,未來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而如果它在燃油車領域依然沒有明顯起色的話,新能源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下,比亞迪的整體銷量規模,反而有可能進一步萎縮。
所以,“回歸”燃油車,對于比亞迪來說,勢在必行。
比亞迪的燃油車,還有機會嗎?
實際上,從某個角度來說,比亞迪已經開始嘗試“回歸”燃油車了。例如秦燃油版這款車型,主打的是6萬元左右的低端轎車市場,而這確實其它自主品牌很少願意再花精力去經營的細分市場了。
一方面,6萬元左右的轎車市場,整體規模已經大幅萎縮,就算是做到同級領先,月均銷量也不過維持在5、6千台的水平。想要吃低端市場的客戶,更合理的辦法,是推出一台小型SUV。
另一方面,這個市場可獲得的利潤太低,當前主打這個價位的自主品牌轎車,主要是吉利遠景和奇瑞艾瑞澤5,這些都是幾年前甚至十年前的老産品,車企會基于成熟的平台和動力總成,通過對外觀、內飾的調整來吸引消費者,但很少會再花精力專門去經營。
這是比亞迪燃油車的現狀,但它的前景也並非沒有潛力,就像當時宋MAX剛剛上市時,單月銷量曾達到1.5萬台以上,不過隨著其它車企在MPV市場的相繼投入,這款車的銷量也逐漸跌落到了現在的水平。雖然如此,宋MAX依靠出色的Dragon Face的設計風格,還是展示出了自己在燃油車領域的潛力。
今年7月份上市的宋Pro,在造型和內飾的設計、質感上,也達到了當下主流的水平,市場也給予了相應的積極反饋,銷量很快突破1.5萬台,雖然和吉利、長安、哈弗等車企的主力SUV尚有差距,但是一款全新車型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也足夠讓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