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里西斯又與卡達斷交了,加上6月5日的7個,一天多的時間被8個國家斷交,這種事太罕見了。可以說,這應該是卡達n多年都難遇的外交危機。卡達也急啊,如果沙特等國繼續這麼鼓搗下去,想想5月20日特朗普訪問沙特時50多個伊斯蘭國家到場的場景,保不准再來七八個伊斯蘭國家和卡達斷交也不稀罕。窮國,有時候就是站隊和拿錢辦事。所以,這個時候卡達一定是想找個大國罩一下穩定一下局勢,或者找合適的國家替自己發個聲。
找誰呢?卡達最終找了俄羅斯。
在7國與卡達斷交的當天,俄羅斯、卡達兩國外長就通了電話,就多國與卡達斷交一事進行了討論,當天俄外交部副部長博格丹諾夫還會見了卡達駐俄大使法赫德·阿提亞。最終,俄方表示:俄將不會幹涉包括海灣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內政,俄重視與海灣國家的關係。
從上述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事情發生後,卡達第一時間就找了俄羅斯政府,卡達顯然是想從俄羅斯這裡謀到支持以壯聲威。不過,最終的結果不太理想,俄羅斯給出的答案是「重視與海灣國家的關係」。
所謂「重視與海灣國家的關係」其實是一語雙關,表面上既包括了卡達,但更重要的是在說重視與沙特及盟友的關係,因為在海灣國家中沙特和盟友的份量顯然比卡達重要得多。
我們都知道,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就在卡達有軍事基地,美國與卡達的關係顯然比俄羅斯與卡達的關係緊密得多。那麼,這種情況下為何卡達找普京而不找特朗普呢?美國在這事上又是什麼態度?普京又為何不幫卡達呢?
斷交潮下 卡達居民搶購食品和飲用水
卡達找普京而不找特朗普,原因有三:
一、或許不是不找,而是找不到,當然找到了也沒用。卡達到底找沒找美國替自己說話我們不得而知,媒體也沒有報道,但沒相關消息並不代表卡達沒找美國,而最終沒有消息證明找了美國可能性有兩個:一種是壓根沒找,另一種是找了美國但找不到高級別的負責人或被美國婉拒。
如果卡達沒找美國,那說明卡達心裡清楚,沙特剛剛喂了特朗普4600億美元的軍購大單,卡達在財力上拼不過沙特,特朗普這個「生意人」不可能在這種時候出頭幫卡達而得罪沙特,所以卡達知道找了也沒用。如果找了沒找到,那邏輯上更說得通,因為特朗普政府在這種時候絕對不可能第一時間出來挺任何一方,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在這事上表態。在占豪看來,只有當這事鬧到傷害美國利益的時候,美國才會說話平衡。
二、在大國當中,只有普京有點可能為卡達撐點腰。
卡達過去是抱著美國的大腿,現在大腿不說話,能找誰說話有份量?歐盟國家?沙特可能不待見,根本沒啥影響力;中國?沙特倒是待見中國但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中國一般不會去干涉這類事件,頂多是和事老的表態,中國和卡達並無深交,中國又怎麼可能去為卡達得罪沙特?所以,可能會為卡達說點有份量之詞的只有俄羅斯。
然而,仔細想想,俄羅斯挺卡達這事也有點不太靠譜。因為,卡達首先是美國在中東的小弟,和俄羅斯也沒有深交,俄羅斯雖然不喜歡沙特,但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卡達得罪沙特。所以,客觀上說,普京沒有替卡達出頭的理由。
當然,如果卡達之前購進俄羅斯大筆軍事武器,情況可能會有差別,但卡達是美國盟友,之前也想不到這一茬,怎麼可能大筆向俄羅斯進行軍購呢?所以,臨時抱佛腳的事,普京不可能為其出頭。怎麼讓普京出頭?卡達趕緊急購俄羅斯一大筆武器估計有些可能。當然,這也不一定是俄羅斯的終極態度。但是,若非卡達用真金白銀買動俄羅斯,普京不會幫其出頭。而對卡達來說,若非局勢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又怎麼可能向俄羅斯花那麼大血本呢?
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美國還不出手調停的時候,卡達才可能願意出高價請普京調停。當然,對卡達來說,這麼做也是卡達的態度,即美國再不管我們就找普京管了,也是對美國的一個施壓。
斷交潮下 卡達居民搶購食品和飲用水
三、卡達外交開始調整的信號。
對於卡達首先找到俄羅斯而非美國(或是因為找不到,但至少公開是先找俄羅斯),占豪認為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卡達外交做調整的一個微妙信號。這個信號,並不是卡達立刻展開大幅的外交調整,畢竟卡達還是美國盟友而非俄羅斯盟友,美國在卡達還有駐軍而非俄羅斯。
但是,如果情況繼續惡化,當卡達向美國求救無門時,不能排除卡達為了自保而做出重大改變。而且,這種微調找俄羅斯的本身也是在向美國釋放信號,即——如果你不保護我,我就找新大哥。因此,此時卡達找了俄羅斯,哪怕俄羅斯拒絕做任何傾向性表態,卡達也能一定程度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時也是在為未來可能存在的外交調整打下政治基礎並釋放相應信號。
那麼,對於盟友沙特領著一幫兄弟國「群毆」另一個盟友卡達這事美國是怎麼想的呢?對此,美國有兩個渠道發聲:一是美國軍方第一時間出來說,目前無計劃改變在該區域的軍事部署。美國軍方這一發聲有兩層意思:一是美國沒有打算動搖美卡同盟關係的想法,這既是在向沙特釋放「別過頭」的信號,也是在給卡達吃定心丸;二是在告訴各方,美國只是沒有改變軍事部署的計劃,但政治上軍方無態度。
二是美國駐卡達大使發生「力挺」卡達。據媒體報道,美國駐卡達大使Dana Shell Smith在社交媒體上稱,美國政府支持卡達在切斷恐怖主義資金鍊中所做出的努力,並感激卡達在反IS聯盟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事就讓人有些哭笑不得了,如果是美國真的力挺,完全可以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或通過美國國務院、白宮來發聲明,那才是官方真的力挺,一個大使在社交媒體上力挺,那只能代表其個人,並不能代表美國政府。所以,沒啥實質性作用,也僅僅是心理安慰。
通過上述兩個通道的發聲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態度很明確,只要不過頭美國不想管這事。所謂的不過頭,就是不至於說影響到美國和卡達的盟友關係。如果沙特逼得卡達都要投靠俄羅斯了,那麼美國必然出面調停。當然,如果事態僵持有進一步惡化趨勢,美國在權衡後也可能再出面調停。但是,美國不能在事情發生後立刻調停,那樣就成了站隊,會得罪沙特,可能影響到4600億美元的軍購,特朗普不會這麼做生意。
斷交潮下 卡達居民搶購食品和飲用水
那麼,普京又為何不幫卡達呢?其實,從上文中我們就應該可以看出,普京雖然是大國中最可能第一時間為卡達說話的(其實也不可能,只是相比美國、中國和歐盟來說最可能而已),但也著實沒有理由力挺卡達。所以,就現階段而言,俄羅斯不可能為了卡達而得罪沙特。
得罪沙特,OPEC的減產協議一旦崩潰,將會導致俄羅斯的重大經濟損失,這對俄羅斯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所以俄羅斯最終發的消息是「重視與海灣國家的關係」這樣的誰都不得罪的字眼。
當然,普京也清楚,美國盟友找上門就是好事,或許有就其它機會呢?所以,俄羅斯對卡達的「求助」訴求還是給予了足夠規格上的「重視」和及時反應。俄羅斯這樣的態度是在告訴卡達,我是會及時反應的,但咱又不是盟友,這事不可能免費做。事實上,俄羅斯這是在給可能出現的變化留了一個變數窗口。
對卡達來說,臨時抱俄羅斯的佛腳當然是不行的,但未來或許有彼此需要的變化。而且,這還可以起到對美國施壓的作用。這,就是政治!
其實,沙特的這次行動某種程度上是把卡達當成了對付伊朗的演練。演練後,沙特會評估得失,會考慮在什麼樣的時機對伊朗採取相應的措施,要對伊朗採取相應的措施還需要什麼樣的條件等等。
沙特,未來會從圍攻卡達的「演習」中得到了相關參數,經過評估後認為可以此對付伊朗,那麼就不排除沙特發起針對伊朗的斷交潮,並且準備進一步的敵對行動。對這種可能性傾向的存在,我們注意觀察相關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