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1月31日,WHO宣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爲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簡稱:PHEIC)。
PHEIC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正式聲明,指的是“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的不同尋常事件”;該事件狀態在“情況嚴重、突然、不尋常或意外”、“公共衛生影響超出了受影響國家的邊界”、“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國際行動”時啓用。根據2005年制訂的《國際衛生條例》,各國負有對“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作出迅速反應的法律義務。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由在2005年《國際衛生條例》下運作並由國際專家所組成的突發事件委員會宣布,該委員會是在2002年至2003年SARS疫情暴發後所成立的。
自2009年以來,共計有六次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分別是: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脊髓灰質炎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2015年至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2018年至2019年剛果埃博拉疫情,以及于2020年1月31日宣布的2019年至2020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些事件都是臨時性的,需要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複核。我們將分幾期和大家介紹一下前五次的PHEIC。今天先來介紹第一次觸發PHEIC的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流行各國采取的應對措施有所不同
旅行提示
2009年4月26日,中國政府宣布對在兩周內出現類似流感症狀的從受流感影響地區返回的遊客進行隔離。
2009年4月27日,在西班牙發現了第一例確診病例之後,歐盟衛生專員建議歐洲人推遲不必要的赴美或墨西哥旅行。
2009年5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遏制是不可行的,各國應集中精力減輕病毒的影響。他們不建議關閉邊界或限制旅行。
不同國家航空公司的不同做法
截至2009年6月初,美國航空公司沒有進行重大更改,但仍繼續采用常規做法,包括尋找有流感、麻疹或其他感染症狀的乘客,並依靠飛行中的空氣過濾器確保飛機已過衛生處理。航空公司通常不提供口罩,而且CDC不建議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戴上口罩。一些非美國航空公司,其中大多數是亞洲航空公司,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和墨西哥航空公司,采取了諸如加強機艙清潔,安裝最先進的空氣過濾器以及允許向機上人員索要戴口罩。
根據在澳大利亞和日本進行的研究,在2009年H1N1暴發期間在機場篩查個人的流感症狀並不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方法。
學校是防控的重點
美國政府官員特別關注學校,因爲H1N1流感病毒似乎對六個月至24歲的年輕人和學齡兒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H1N1疫情導致某些地區的許多預防性學校關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議,有流感症狀的學生和學校工作人員總共待在家七天,或者直到症狀消退後直到24小時,以較長的時間爲准,而不是關閉學校。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建議,如果該病毒在導致嚴重疾病的學生中所占比例大大超過前一個學期,則應考慮暫停2009年秋季課程。他們還敦促學校暫停規則,例如對遲交論文或缺課處罰的要求,以實行“自我隔離”並防止學生生病時冒險。建議學校在學生等待回家時留出一間房間,以供出現流感樣症狀的人使用,並讓生病的學生或教職員工以及照顧他們的人使用口罩。到2009年10月28日,美國約600所學校暫時關閉,影響了19個州的126,000多名學生。
工作場所如何避免感染
由于擔心最壞的情況,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國土安全部(DHS)制定了最新指南和視頻供雇主使用制定了應對H1N1疫情的計劃。該指南建議雇主考慮並傳達其目標,例如減少員工之間的傳播,保護處于與流感相關的並發症高風險中的人被感染,維持業務運營以及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其供應鏈中其他實體的不利影響。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估計,由于需要許多健康的成年人留在家中並照顧生病的家人,多達40%的勞動力可能在大流行高峰時無法工作,並建議個人應如果工作場所關閉或出現需要在家工作的情況,請采取適當的措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一步建議,工作場所中的人應在感冒後七天或症狀消失後24小時(以較長的時間爲准)進行家庭自我隔離。
美國總統奧巴2009年12月20日接種疫苗
談談2009甲型H1N1流感的生與死
遠被低估的死亡人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7月),該病毒自2009年4月出現以來已經導致18,000多人死亡,但他們指出,H1N1毒株的總死亡率(包括未經證實或未報告的死亡)爲“無疑更高”。在2011年8月5日的《公共科學評論》一文中,研究人員估計2009年的H1N1全球感染率爲11%至21%,低于先前的預期。然而,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專家已經同意,估計有284,500人死于該病,遠高于最初獲得的死亡人數,因爲原始人數僅包括了通過實驗室確診的死亡人數,這意味著沒有確診但卻死于該次流行的人屬要遠大于確診的人數。這些死亡大多數發生在非洲和東南亞。
死亡人數多並不意味著病死率高
目前研究認爲,這種病毒的致死性低于以前的大流行毒株,病死率約爲0.01–0.03%。1918年的流感致死率高約一百倍,病死率達2–3%。到2009年11月14日,該病毒已經感染了六分之一的美國人,有200,000例住院治療和10,000例死亡–與整個流感季節相比,住院治療的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少,但50歲以下人群的風險要高得多。1,100名兒童和7,500名18至64歲的成年人,這些數字“比通常的流感季節要高得多”。
爲何墨西哥的病死率要遠高于其他國家?
該病毒于2009年3月在美國的兩個兒童中首次報道,但衛生官員報告說,該病毒最早于2009年1月在墨西哥出現。暴發是在2009年3月18日在墨西哥城首次發現的。2009年5⽉底,該流感在墨西哥病死率達2%,但在墨西哥以外病死率僅0.1%。其實在疫情被正式發現之前,墨西哥已經有數百起非致命病例,因此正處于“沉默流行病”之中。結果,墨西哥只報告了最嚴重的病例,這些病例顯示出與正常流感不同的更嚴重的體征,可能導致對病死率的初步估計出現偏差。疫情正式宣布後,墨西哥立即通知了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疫情暴發後的幾天內,墨西哥城被“有效關閉”。一些國家取消了飛往墨西哥的航班,而其他國家則停止了貿易。
暴發初期報告的病例數可能非常不准確
最初的暴發引起了近一周持續的媒體關注。流行病學家警告說,由于多種原因,包括選擇偏見,媒體偏見和政府的不正確舉報,暴發初期報告的病例數可能非常不准確且具有欺騙性。錯誤的原因還可能是不同國家的主管部門針對不同的人口群體。此外,衛生保健系統較差且實驗室設施較舊的國家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識別或報告病例。
“即使在發達國家,[流感死亡人數]也不確定,因爲醫療當局通常不核實誰實際死于流感和誰死于流感樣疾病”。Joseph S. Bresee(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感部門的流行病學負責人)和Michael Osterholm(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指出,數以百萬計的人通常以輕症形式感染了H1N1流感,因此實驗室確診病例的數量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2009年7月,世衛組織停止了對個別病例的計數,而將重點更多地放在了重大疫情上。
2009年H1N1流感的發作程度不比季節性流感嚴重
一項威斯康星州在2010年9月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說,研究結果表明2009年H1N1流感的發作程度並不比季節性流感嚴重。該研究的作者寫道:“成人或兒童中最嚴重並發症的風險並未增加”。“兒童受到2009年H1N1感染的影響尤其嚴重,但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嚴重後果的風險並未增加。”在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中被感染的兒童,比那些季節性流感的感染者更不可能因並發症而住院或患上肺炎。大約有1.5%的H1N1豬流感病毒患兒在30天內住院,而季節性感染H1N1病毒的患兒爲3.7%,感染H3N2病毒的患病率爲3.1%。
與季節流感和1918流感大流行的比較
據估計,每年的流感流行會影響全球人口的5-15%。盡管大多數病例是輕度的,但這些流行病仍在全球範圍內造成3-5百萬人的重症和29-65萬例死亡。在發達國家中,嚴重的疾病和死亡主要發生在嬰兒的高風險人群中,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盡管H1N1流感暴發(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影響更年輕,更健康的人群方面有所不同。
除了這些每年出現的季節流感之外,在20世紀,甲型流感病毒還引起了三場全球大流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亞洲流感以及1968-69年的香港流感。造成這三次大流行的這些病毒株因爲經曆了重大的遺傳變化,使得在人群中沒有明顯的免疫力。而遺傳分析表明,2009年流感大流行毒株的四分之三基因片段來自于1998年開始流行的北美豬流感毒株。
1918年的流感疫情始于春季的輕度病例潮,接著是秋季的更多致命病例潮,最終在美國造成數十萬人死亡,在全球造成5千萬-1億人死亡。在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中,絕大多數死亡是繼發性細菌性肺炎的結果。流感病毒破壞了感染者的支氣管和肺部,使鼻子和喉嚨中的常見細菌感染了他們的肺部。由于可以治療細菌性肺炎的抗生素的普遍應用,隨後的大流行病死亡人數要少得多。
最後總結一下,2009年起源于美國和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全球性的呼吸道傳染病大流行,並且首次觸發了世界衛生組織的PHEIC。這場大流行前後經曆了將近16個月才宣布結束,並且給全球各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必須強調的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病毒,流感有特效藥物和疫苗。雖然不同,但2009年甲型H1N1疫情初期的一些判斷,以及整個疫情發生、經過和結果,各國的應對措施,對于今天我們如何打贏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這一場戰役,或許也有一些值得參考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