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曼 報道
我國各宗教與族群的社區領袖與代表昨午聚集在尤索夫伊薩回教堂,見證與慶祝這座以我國首位總統名字命名的回教堂落成與開幕。
昨天是耶稣受難日,也是公共假日,恰巧能在這一天正式爲尤索夫伊薩回教堂(Masjid Yusof Ishak)揭幕,並邀請西北區兀蘭一帶各宗教場所與組織的代表出席開幕禮,別具意義。主管回教事務的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博士指出,回教堂不但是回教社群的禱告空間,也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機構,必須反映包容性與多元種族主義等新加坡價值觀。
他說:“多元種族主義對新加坡來說是重要的價值,我一向堅信所有單位與機構都應該能體現這個價值觀。不管是回教堂或教堂都不能只是私人宗教場所,只要是在新加坡,就有責任確保重要的理念能延續下去。”
多元種族主義也正是尤索夫在世時大力推崇的價值觀之一。李顯龍總理早在2014年宣布我國這座新回教堂以尤索夫的名字命名時,已表示這除了是爲肯定他對新加坡的卓越貢獻,也表彰他所秉持的理念;尤索夫伊薩回教堂昨天邀請尤索夫84歲的遺孀諾艾莎爲回教堂主持開幕儀式,李總理和雅國及多名部長和議員都受邀見證這重要的一刻。
尤索夫遺孀與子女出席
諾艾莎約二三十名家人親友也從文萊與馬來西亞等地返回新加坡,出席儀式,當中包括尤索夫的三名子女。
尤索夫的兒子伊姆蘭醫生(67歲)受訪時感謝新加坡領導人肯定他父親的貢獻。他說:“我們一家人都感到很榮幸,甚至覺得受不起這份榮譽。我們很感激新加坡人仍如此懷念我的父親,以及那些和我父親一同奮鬥的其他建國領導人。我父親一生只是盡所能幫助他身邊的新加坡人,希望團結新加坡這個多元的社會。”
尤索夫伊薩回教堂主席阿尤布在開幕儀式上致辭時透露,爲了傳達“真正的新加坡精神”,回教堂未來舉辦一些社區活動時,都會歡迎非回教徒參與。對此,雅國指出,近幾年我國各大宗教場所之間的交流增加了,下來他希望能看到這些場所聯辦更多活動,成爲更開放與包容的空間。
耗資1800萬元興建的尤索夫伊薩回教堂,位于兀蘭第17通道,是回教堂建築與回教社會發展基金撥款興建的第26座衛星鎮回教堂。昨天開幕式前,回教宗教司莫哈默法特裏博士也主持星期五禱告日,約5000名回教徒出席活動。
目前居住在兀蘭與海軍部的回教徒主要禱告的地方還有安努爾回教堂(Masjid An-Nur),這個新回教堂將能容納多4500人。
配合耶稣受難日長周末,李總理在面簿個人網頁上也分享一張聖安德烈座堂的照片。他指出,教堂所在地當年其實由我國先驅、慈善家賽·奧馬·阿裕尼擁有並捐出,這段曆史反映我國多元文化的特征,以及各族群間的互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