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孩子更好地掌握華文、不排斥學習華文,家長須肩負最主要的責任。無論自身的語文程度如何,家長都應盡量通過不同方式,爲孩子營造良好的華文學習環境。
配合成立70周年,新加坡華文教育學會昨天舉辦了以“未來的孩子,孩子的未來”爲主題的家長教育講座。主賓教育部兼貿工部政務次長劉燕玲及三名主講人就本地孩子學習華文的課題,分享了見解與心得。
主講人之一蘇啓祯博士也在講座上發布新英文書——《幫孩子有效又快樂地學華文》(Help Your Child Learn Chinese Language Efficiently and Happily),並與會上約200名家長分享書中的內容概要。
蘇啓祯是本地教育學家,也是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的研究顧問。他認爲家長扮演要角,應讓孩子自小學習華文、多使用華語。他指出,家長無須擔心孩子從小學習華文,將來到學校會在英文方面吃虧。
“我國的英文教育素質非常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國際測試中勝過英國和美國等。孩子上學後,英文的掌握肯定沒問題。”
專家:可通過使用華文
把住家轉變爲“浸濡之地”
他也指出,華文的“浸濡學習”不局限于帶孩子到中港台,家長其實可通過華文的使用把住家轉變爲“浸濡之地”,包括在家中多放華文貼紙標出常用名詞,讓孩子對華文更熟悉。
他也說,就算家長對華文有怨言,或認爲學習華文有困難,也不應當著孩子面前明說,以讓孩子更易對華文産生好感。
劉燕玲致辭時指出,家長不應只把華文視爲學習科目,因爲華文也是優良傳統文化的來源,家長可通過華文讓孩子認識敬老尊賢、謙虛禮讓和飲水思源等正確價值觀。
她也說,學習華文沒有捷徑,家長必須付出時間精力來推動孩子學習,例如訂購華文報紙並與孩子一同翻閱等。
劉燕玲在講座後受訪時說:“現代許多家長都接受雙語教育,其實應對自己的華文能力更有信心,放膽在家中用華語與孩子交流,爲他們營造更好的華文學習環境。”
劉燕玲也是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主席。她告訴記者,該委員會將繼續策劃活動及開發教育資源,協助華文能力有限的家長引導孩子的語文學習。
昨天講座的主講人也包括本地媒體工作者徐秀盈(Diana Ser)和台灣心理咨詢專家饒夢霞博士。
徐秀盈分享了如何利用科技媒體輔助孩子的華文學習。她舉例,陪孩子溫習時不一定要單靠課本,在適當時也能上網搜尋圖片與視頻,扣住孩子的注意力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華文學習事半功倍。
饒夢霞的演講內容則圍繞著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技巧,她受訪時透露,自己也曾體驗督促孩子學習華文的難處。
饒夢霞的兩個女兒都在美國長大,她記得當年曾費盡心思確保孩子在家中只是用華語交談。
“我堅信若要奠定精通雙語的基礎,孩子在外多用什麽語言,父母在家中就要刻意讓他們使用另外一種語言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