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廈門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地方,有這麽一座有著1300多年曆史的古城,它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走出過林語堂、 黃道周等名人,它就是水仙花之鄉,中國女排的娘家——漳州。
對于這個和廈門最近的鄰居,提起它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負有盛名的小吃。掃街,是吃貨們用來尋覓這座閩南古城的美味時最常見的方式。這樣的活動幾乎隔段時間就要組織一次,大家對此樂此不疲。
這不,前方隊友發來戰報,這一回又找了個漳州老饕,陪我們一起尋味漳州,立馬集結了一車人,向漳州出發。
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廈門相比,漳州的生活節奏顯然要慢得多,更有一種安逸娴靜的感覺,讓人感覺十分舒服。
漳州古城就是漳州市區的城中心,毗鄰中山公園,許多的小吃、餐廳,都散布在這裏的角落中。漳州古城的區域並沒有很大,最適合的出行方式就是步行了。把車停在附近的停車場,然後就可以悠閑的閑逛這座古城了。
以往來漳州都是以吃小吃爲主,這一次漳州友人要帶我們尋找另一面的漳州,探尋幾家他私藏的咖啡館和餐廳,用他的話來說,漳州不僅有小吃,而且也很小資,一點都不遜色于廈門哦。
果然,一到古城,他就先帶我們來到一家咖啡館。這個咖啡館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就在古城入口的左手邊,名曰幾克咖啡。工業風十足的後現代風格,推門而入是氤氲的咖啡香氣,冷峻中帶著溫熱。朋友極愛咖啡,他說幾克是他的常駐地之一。
幾克的咖啡和甜品的顔值都很高,品質也很不錯,朋友點的幾款都蠻有特色,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黑粉,把咖啡加到水果氣泡水裏,略帶酸甜的咖啡口感非常特別。
作爲一個甜品控,也要贊一下他們家的甜品,甜度不會很甜,糕體松軟,奶油細膩,搭配咖啡正正好。
美好的一天旅程在咖啡香氣中開啓,從幾克咖啡出門右轉,就是漳州古城景區了。現存老城區面積約0.86平方公裏,仍較完整地保留著唐宋以來“枕三台、襟兩河”的自然風貌和“以河爲城、以橋爲門”的築城型制以及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
很快就來到了飯點,正好逛到護城河邊,朋友發現這裏居然也有一家福味樓,貌似還在試營業階段,原來這是一家在漳州頗有名氣的餐廳,無心插柳柳成蔭,驚喜之余就決定在這裏用餐了。
這家餐廳是傳統的閩南古厝大院,紅磚黛瓦,古香古色,在裏面用餐特別有feel。主打的也是地道的閩南菜。
有幾道菜令我印象深刻。雖說閩南三地都有面線糊,但是不同于泉州面線糊真的熬成糊狀,也不同于廈門面線糊面線較粗,漳州的面線糊口感、粗細都比較適宜。
這道功夫茶,你可別以爲它真的是茶,其實這是一道湯品,加入了羊肚菌、瘦肉等食材煲煮的養生湯,熬出了像茶湯一般的顔色,用類似于日式土瓶蒸的方式呈現,創意滿分,不知道的客人還以爲這真的是茶呢!
其他菜品也都做的可圈可點呢,基本沒有雷區,關鍵是價格和廈門相比,實在是親民許多,性價比很高呢。
吃飽喝足,繼續沿著古城閑逛。其實古城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走走停停,吃吃喝喝,逛下來也將近需要一個整天。由于這裏的建築風格保存的比較完整,即便是新修葺的,也修舊如舊,因此這裏特別適合拍攝古風,走在路上時不時就能看到身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從身邊經過。
到漳州不能不吃的,就是四果湯了。街邊這家古城四果湯店,生意還挺好,走得口渴的我們跟風點了一碗。其實四果湯的口感說不上驚豔,就是消暑解渴。還有紅糖圓子,也是很閩南的做法。
沿著紅牆一路走,隨手一拍,皆是風景,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漳州的文廟。
漳州文廟現存占地面積15000平方,建築面積2600平方,有儀門、戟門、丹墀、月台、大成殿,兩旁爲東西兩庑及敬一亭等,是漳州城內最大的古建築群。大成殿前伫立的孔子雕像,仁愛的神情充滿了儒學關懷。雕像與建築的完美契合,讓文廟多增了一份藝術韻味。漳州文廟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曆史文物價值,是漳州文化發展史重要的實證物。
從文廟出來之後,身旁的這條石板路,曆經了歲月的磨練,走起來十分有感覺,也是個很不錯的拍人像的場地呢。
繼續向前,兩旁店鋪林立,有許多手工藝品店,例如漳州的漳繡,還有竹編的竹器,都有種把思緒帶回幾十年前的錯覺。
漳州自古出文人,牌坊街就是這曆史的見證。這條牌坊街雖然沒有潮州的牌坊街來的壯觀,但也是大同小異。
牌坊街旁的古早味蓮子圓,吃起來有點像大西米的感覺。石花露和四果湯一樣,降暑解渴。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小吃叫瓜子糕,QQ彈彈的口感,只在周末有供應哦。看漂亮的小姐姐們吃得多香甜啊!
從牌坊街出來之後就到了古城的西廣場,這裏也有一家朋友私藏名單上的三古咖啡。這家店除了是咖啡店,同時也是古城人才驿站。這裏提供咖啡、飲品、甜品之外,也提供政策信息、對接推介、培訓交流等人才服務。
正是下午茶時分,店裏坐滿了人。整體的明黃色調讓人感覺十分溫馨舒適,尤其喜歡他們家的吊燈,像極了花環,清新之余亦美輪美奂。
單品和美式的出品也都不錯,不喜歡喝咖啡的,可以來上一杯氣泡水。
甜品可以搭配藍莓慕斯和現做松餅,擇一個角落,就可以悠閑的待上一下午。
時間過得飛快,一下又來到了晚餐時間。朋友要帶我們去的這家餐廳,就位于三古咖啡正對面的僑村33號,步行五分鍾即到。
新中國成立以後,爲了能夠給歸僑、僑眷有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漳州于1956 年成立“漳州市華僑新村委員會”,規劃市區西姑池的一片土地作爲華僑新村,簡稱僑村。僑村圍繞西姑池而建,規劃設計72幢形態各異的別墅式樓房,目前保留50余幢南洋風格的別墅,系當時漳州市最豪華的別墅群。西姑池砌築石堤,同時還建有“僑村橋”,後橋被拆毀。近年來,僑村特色餐飲等時尚休閑業態快速興起,到僑村泡茶、聚會成爲漳州百姓生活的一個縮影。
僑村33號就是其中的一棟別墅。戶外露天場地格外適合用來喝下午茶,賞夜景;戶內的包廂則更適合用來聚會、商務宴請,具有私密性又高端大氣上檔次。
僑村33號主打私房菜,其中又以上海菜、粵菜、川菜爲重點,融合多種菜系,打造出本地人喜歡的中國料理。
將上海菜的響油鳝絲作爲手工面的澆頭,富有新意的做法,讓口味不再單一,更加升級。
川菜的代表沸騰魚。
精美的粵式茶點在這裏也能見到。
可以說這是一家菜系齊全口味好,環境也相當棒的餐廳呢。下次和朋友再來漳州,我還願意選他們家。
飯後沿著西姑池閑逛,這裏現在已經成爲市民茶余飯後休閑的場所。見我們還精力充沛,朋友准備帶我們到稍遠的大同路,探訪今日行程的最後一站——後野咖啡。
講真,如果不是有本地朋友帶路,是怎麽也找不到這裏來的。雖然這棟三層小屋像極了廈門的沙坡尾,但卻絲毫沒有沙坡尾的繁華。所以,知道後野的都是熟客,從不停有客人推門而入,熟稔地和老板打招呼就可以看出。
和前兩家咖啡店相比,後野咖啡更加的文藝。我特別喜歡他們家的slogan:“雙手做工,養活自己”、“前半生努力,後半生撒野”,這就是後野的由來了吧。
他們家吸引我的還有與衆不同的器皿:你以爲這是一盅酒壺,不,這是咖啡;你以爲這是一杯茶,不,這還是咖啡;你以爲這是一杯紅酒,不,這是這個咖啡店裏銷量第一的酸梅湯。
後野就是這麽一家出其不意令人驚喜的咖啡館,喜歡老板二人認真努力的樣子,真美好。也許他們就是生活的魔法師,我不禁開始期待下一次來,又會有怎樣的邂逅呢?
夜已深,走在回酒店的路上,竟然路過了在廈門消失已久的夜市,感覺真是熟悉又親切。才發現,對于漳州還知之甚少,還有許多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
你喜歡這樣小資的漳州嗎?還有什麽值得推薦的咖啡館和餐廳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