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水下古城-
當千島湖宣告出現
兩座千年古城“沉默”湖底
1959年9月21日,當新安江水電站封堵了最後一個導流底孔時,古時稱“千峰郡”的淳安縣,便不再有“千峰”了。
由于大壩蓄水帶來的水位上漲,淳安境內數千座山峰,便化作大小1078座島嶼和上千座島礁。
新安江水電站建設現場 BY 網絡
作爲當時中國自主建造的、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新安江水電站被譽爲「長江三峽的試驗田」。
1959年,大壩比計劃提前15個月開始蓄水。
至1971年6月,淳安的49個鄉鎮,1377個自然村,30萬畝良田和數千座民房被淹沒在湖底。
BY 網絡
其中,“賀城”建城年代最早,距今1800多年,經曆卻也最爲“坎坷”。
誕生于公元208年的賀城,由東吳大將賀奇始建;元末毀于兵燹後,又于明嘉靖時重新修複,建起6座城門和遠望的城樓。
不少名家也曾到過賀城,南朝文學家沈約,唐朝詩人李白、王維等,都與該縣山水結下不解之緣。
獅城 BY 中國國家地理
獅城 BY 中國國家地理
“獅城距離大壩很遠,城裏人沒想到水這麽快就到了,根本來不及搬”,曾經住在古城裏的老人說。
于是,保存完整的獅城,未被拆除的賀城殘部,以及威坪、港口、茶園3個大型古集鎮,在千島湖底被湖水妥帖的“珍藏”著,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水下古建築群。
潛水員在記錄 BY 網絡
也正是這一次摸索的成功,重啓了人們對千島湖水下古城的探尋。
起先,只是派遣潛水員下水一一摸索,更詳細的情況,也只能從模糊的照片裏,和潛水員們的記述中獲得。
後來,通過GPS定位系統、多波束測量系統、側掃聲納探測等多種手段,探測到的湖底古建築範圍越來越大,格局也越來越清晰。
BY 央視
2011年2月,《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刊發了一組水下古城的精美照片,引爆了各界對水底千年古城的關注熱情。
一幅被小說家們想象了無數遍的中國版“亞特蘭蒂斯”,最終以水底古城的姿態,出現在了世人面前。
古獅城老街 BY 網絡
和許多庫區移民一樣,仇峰的父親也是如此。
仇峰的老家在獅城的小西門附近,父親經常會向他提起獅城城牆的恢宏和城中牌坊的氣派,這也爲仇峰想要探尋水下古城埋下了種子。
只是,比起大多數人口口相傳的述說,1996年退休的庫區移民余年春,更想要用筆去勾勒故鄉的輪廓。
他完成的《新安江水庫淹沒村落圖》、《淳安老縣城(賀城)示意圖》和《遂安老縣城獅城示意圖》每幅都長近2米,寬1米左右。
獅城局部 BY 余年春
這對于一個未曾有過繪畫基礎的老人而已,這無疑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1992年,不少從外地回來的庫區移民想要找尋故土的痕迹,但他們卻只能望著煙波浩渺的千島湖,去默默估算著自己家的位置。
這樣對于遠去故鄉懷念方式的無力感,讓余年春下定決心要去勾勒故園。
爲了盡可能完整准確地重現水下古城的風貌,余年春不僅到處收集老照片,還屢次跑到縣檔案館手抄縣志。
童禅福書影 BY 網絡
2009年,童禅福撰稿的《國家特別行動:新安江大移民——遲到五十年的報告》發表,他把29萬人的移民離開故鄉的故事都完整寫了下來。
“一本書,30萬字,一個人一個字”,童禅福說。
//////////
不動,是最好的保護
如今,隨著大量媒體對千島湖水下古城展開報道,這座中國版的“亞特蘭蒂斯”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
並不僅僅滿足于看照片和視頻,人們開始想要走進水底的千年古城,去親眼目睹水下古城和魚共生的世界。
人類在好奇心這件事上,一直沒有辦法抗拒。
2004年,一艘名爲“天清號”的潛水艇建造完工。它建成的目的便是作爲內湖觀光潛水艇,讓更多人一覽水下古城的美景。
仇峰 BY 網絡
最後,他們選擇了異地重建。
“將水下千年古城複制上岸,恢複其原貌,用一種安全而保守的方式,延續古城的生命力”,仇峰說。
BY 網絡
爲了能讓水下古城能完好的留在湖底,保護千年的文化傳承,最終人們還是選擇了讓它繼續沉睡在無人打擾的湖底。
因爲,不動是最好的保護和紀念。
-END-
文 編輯 丨新小志
參考 | 《千島湖水下古城能否重見天日 老人畫出全貌》等
若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