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
“500套防護服已抵港,1000副護目鏡明天抵港。”看到這條群消息,邵楠心中有了一絲欣喜。從一早8點開始,他已經連續對接了3個多小時。
深夜11點半,黃曉明爲從德國傳來的好消息而開心:渠道打通了,可以訂到急缺的防護鏡和防護服。
同樣還在深夜溝通的還有顔奕萍,淩晨1點,她還在問新加坡的朋友,東南亞有無訂購口罩的渠道。
季昕華也沒休息,他一直忙到淩晨3點,就爲和北美對接防護服購買事宜。
疫情當前,爲了支援一線醫護人員急需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上海的青年企業家開啓“全球購”模式,不講條件,不計代價!
— N個群消息叠出,機不離手消息秒回—
“馬來西亞護目鏡和泰國防護服,目前計劃第二天的航班,請安排好上海盡快對接。”
收到來自“上海護目鏡防護服群”的消息後,在滬全國青聯常委、上海市新聯會副會長邵楠幾乎秒回:“明白,我在催。”
自抗擊疫情以來,湖北及各地都缺少醫用防護服、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正壓隔離衣、防護面罩、護目鏡、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
團市委發布了致全市各級團組織、廣大團幹部、團員青年書,進一步彙聚磅礴青春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上海市青年聯合會、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也發出倡議,希望愛心企業、人士和社會各界朋友捐款捐物,同舟共濟。
市青聯積極與市商務委建立了國內外物資采購對接群,與醫學專家建立了醫療物資標准確認群,與市衛健委建立了捐贈醫療物資對接群,還組織大批熱心的青聯委員,成立了醫療物資采購渠道信息群。
邵楠就是最早行動的一批青年。
目前,他除了在市青聯的信息群外,還身處防疫物資越南采購群、韓國口罩供應群、加拿大救災物資援助群、上海護目鏡防護服群等各個群。每個群裏,既有在上海的人,也有海外華人華僑、一些當地私人朋友,邵楠算了算,可能有近30個群。
對接了加拿大、德國、瑞士、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等多個國家,采購口罩、防護服等資源。
市青聯委員、UCloud創始人兼CEO季昕華也開啓了“全球購”模式,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印度、新加坡……能對接上資源的,基本都在想辦法。季昕華也有數不清的微信群,既有直接操作防疫物資對接采購的群,也有未來産業聯盟、五道口EMBA同學、湖畔大學等資源群,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想辦法。
由于各國有時差,這幾天季昕華的作息時間基本是,淩晨3點對接完美國資源才入睡,一早8點就起來繼續跟進,每天下午對接歐洲國家。2只手機不離手,還常常充著電,保證隨時能聯系到他。
“坐不住”的還有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澳門恒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顔奕萍,每天看新聞滾動播出疫情進展,讓她覺得必須要做點什麽。大年初一,她建起了微信群。
由于顔奕萍所運營的公司與醫療沒有任何關系,此次完全靠朋友圈打通新渠道。爲了聯系方便,她的手機多數時候都在充電,方便查看微信信息和接電話,因爲各國口罩型號不同,一線采購前都會將口罩和型號拍下發至群內,顔奕萍基本也是“秒回”。“還有口罩的生産合格證我也必須讓對方拍下發來,安全的前提就是不能買到假貨,質量必須有保證。”
有針對性找資源的則是市青聯資深常委、上海浦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曉明。在東京,他有合作夥伴,也有好朋友。所以開始行動後,他第一時間就在找日本的貨源,動用起了自己的日本好友圈。同時,德國的護目鏡、美國的口罩也在他找尋的“菜單”中。
— 守著口罩睡機場,跑店散買千只口罩—
“全球購”的背後,不僅僅是微信中的資源對接,更是落實到采購、運輸中的不易。
這一次,讓邵楠最感動的是世界各地華人華僑對祖國的感情,一批批物資背後是他們每個人的努力,他們聯系打電話,得知加拿大可能買不到口罩了,有人准備去厄瓜多爾看看。
有一批口罩要從日本運回國,晚上9點多到了東京的機場,已經沒有航班可飛,這位友人就守著十幾箱口罩在機場睡了一夜,等第二天交付給航班:“那人我並不不認識,但這樣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因爲愛這個國家。”
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的增多,這些青年企業家明顯感到,全球的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一天比一天難找。
黃曉明就努力通過日本企業家協會尋找合作方,找到了廠家,目前在與相關部門確認一批10萬只醫用外科口罩符不符合標准,可以的話,他們准備馬上下單,讓工廠開工,基本三天可以完工。屆時運回中國後,可以支援邊檢、軌道交通、交警等一線窗口單位的工作人員。
他還與一位關系很好的日本友人及時溝通,一起努力,在29日晚上已經將第一批10萬只N95口罩送達了武漢,交給了相關部門。
爲買N95口罩而焦急的還有顔奕萍,一想到湖北疫情最爲嚴重,他們便決定將籌措到的1萬只N95口罩全部發往湖北,還在聯系湖北紅十字會等。
另有1000只N95的口罩正在從緬甸運往上海的路上,准備提供給上海的一線醫務人員。這1000只口罩,並不是聯系到廠家批量拿貨,而是靠緬甸當地的朋友、華人華僑一家家藥店跑出來的。
由于限購,貨源也不多,他們每個人輾轉了多家藥店,有些沒貨他們就趕緊跑下一家:“他們說辛苦無所謂,買到就好,就等著送回來。”
除了口罩,顔奕萍還直接聯系到了國內一家生産醫用手套的廠家,這點讓她特別欣慰。目前已經籌到了250箱醫用手套,其中100箱手套已經對接了上海青基會,將會捐助給上海的醫務工作者,其余150箱將會發往湖北、廣東等地,這批貨將于2月1日發貨。
注意到上海有不少口罩廠,但沒有制作防護服的工廠,這一次季昕華將更多精力放在了防護服的采購上。他們通過各國資源,一個個打電話找渠道購買,網上一旦發現有貨也馬上下單。目前已經落實了300多箱防護服,其中200多箱發往了湖北。
季昕華所在的群有認購模式,馳援湖北的醫療物資,大家衆籌一起出力,發往其余各地的物資,則由想要捐助的人自己承擔。季昕華就爲上海的一線醫護人員認購了2000多套防護服,目前還在運輸中,等到了上海交由政府統一調配。
— “爲了我們的祖國,大家都在努力” —
目前,由邵楠對接,各方努力,共籌措到了600萬件醫療用品,包括了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消毒液、隔離服、醫用手套等。其中部分會給上海的醫護人員,其余將會發往湖北、浙江等地。“我們現在的努力,都是爲中國而做,不分地域。”
因爲對接資源,最近邵楠常常忙到淩晨2點才入睡,一早8點醒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放在床頭的手機,趕緊將所有未讀消息都讀一遍。
有人說他“太高尚了”,他卻不覺得:“現在全球有多少人都在爲這個國家而努力,我有這些資源和能力,那就盡我所能發揮作用,對我來說十分光榮,凡事無愧于心,只管去做。”
在他各種群裏,很多幫助對接的朋友會發來消息:“國家的事就是家裏的事兒。”“國有難,我們一起努力!”邵楠覺得,他不孤單。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是忙碌了多天的季昕華最大的感受。醫護人員在一線爲了抗擊疫情沖鋒陷陣,作爲“後勤”,就得保障他們的安全:“大家有資源、有朋友,都願意爲這次抗疫出一份力,這就夠了。”就在3天前,季昕華已經安排了公司同事啓程飛往英國,直接去當地對接采購。
想飛一次的還有黃曉明,不過他的目的地是東京。最近一直忙著對接的他,一天撥打、接收的微信電話近20個,他考慮去一次東京實地溝通,增加效率。
黃曉明一直認爲,只有國家好了,城市好了,個人才能更好地生活,這一次看著醫護人員在一線治病救人,不能上一線的他覺得既然自己有資源,就可以爲國家爲城市爲這個社會盡一份力,多分擔一些。
深夜11點半,他又收到了一條讓他開心的好消息:德國的渠道打通了,可以訂到急缺的防護鏡和防護服。
對于一線醫護人員,顔奕萍也是充滿敬意:“不能讓醫務人員沒口罩可戴,沒防護服可穿。我看能幫一點是一點,其實每個人都在努力。”
這幾天,她還在努力尋求渠道,不少反饋說大批量的口罩可能要等3月才有貨。就在今日淩晨,她還在聯系新加坡的朋友,詢問馬來西亞方面有無醫療物資的貨源,期待著能聯系到廠家,聽說越南可能有口罩,她也准備和團隊一起努力一把。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周勝潔
編輯: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