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哪些國家擁有一流的教育系統?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非常主觀,但是其中一個值得參考的客觀標凖是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
這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設計的系列全球評估,用于評估各國15歲學生利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來應對現實生活中挑戰的能力,是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國際學生學習評價項目之一。從2000年開始,每三年對全世界的15歲學生進行能力評估。
而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最新的一期PISA評比結果中,新加坡的成績依然亮眼:
最新一期“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排名報告
資料來源:OECD
新加坡學生表現依舊亮眼
新加坡教育素質全球屈指可數,新加坡的學校高度競爭,學生們要面臨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學習講究的是嚴格的紀律。
去年的PISA測試共有75個國家學生參加。新加坡學生繼三年前首次在國際學生評估的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數據測試同時居冠後,今年依舊保持強勢,位居世界第二。
新加坡教育部副教育總司長孫振炜表示:
我國學生的表現並沒有退步,在閱讀方面還取得明顯進步。中國學生這次的表現非常強,教育部不爲此感到擔心,因爲參加評估不是以居冠爲目的,而是找出可改進的範圍,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提升學習成效。
新加坡學生三項測試的平均得分仍遠高于經合組織平均分,在閱讀測試取得高分的學生比率也是各經濟體中最多的。此外新加坡學生各項測試中獲得高分的比率持續走高,獲得低分的比率也持續走低。
在閱讀測試中獲高分的新加坡學生占26%,是各經濟體中比率最高的。在數學測試中獲高分的新加坡學生占37%,在科學獲高分的新加坡學生占21%。
只是相較于2009年的調查數據,新加坡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所下降:
49%的新加坡學生把閱讀當做愛好,高于經貿組織的平均數值34%,但是低于2009年54%的新加坡愛好閱讀學生數量的比率 。另外,22%的新加坡學生認爲閱讀是在浪費時間,這一比率高于2009年的13%的學生數量比率。
新加坡教育部指出,閱讀興趣減弱的趨勢與其他經貿組織經濟體相同,新加坡學校會繼續和家長協作,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而PISA在2018年的調查問卷中新添了幾道問題,來衡量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思維。這其中新加坡的孩子又表現如何?
調查發現,60%的新加坡學生具備“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相信自己能憑後天努力開發和提升智力,雖然略低于63%的經合組織平均比率,但高于多數亞洲教育體系的學生。
86%的新加坡學生認爲自己碰到困難時一般有辦法解決問題,高于經合組織的平均比率84%,說明新加坡學生在困難面前對自己能完成學習任務具有很高的信心。
這不禁讓人好奇,
新加坡究竟是怎樣培養出
這些能力出衆的學生……
還有一項被“忽略”的成績
新加坡不僅僅是在本次PISA獲得高分,提及新加坡教育,衆所周知的是,2015年新加坡教育拿下五個世界冠軍,在15歲青少年的PISA教育評比,新加坡三項第一。
其中有一項評比細節——來自新加坡的學生,在首度舉辦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PISA創造性問題解決測驗”(OECD PISA first assessment of creative problem-solving)中取得領先成績:
來自新加坡的學生,學習迅速、具有高度好奇心,能夠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
PISA創造性問題解決測驗
由來自44個國家以及區域經濟體的8萬5千名學生進行線上測驗,問題包含真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狀況模擬,以測試年輕世代面對日常問題的技能。例如恒溫器設定,或是找出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的方法。
並且“問題解決”對社會經濟現狀及遠景所造成的影響,遠比于其他PISA測驗更爲直觀:如數學、閱讀、科學。
今日任何15歲以下的年輕人若沒有良好的‘問題解決’技能,成年後便會掙紮于無法得到、或保有一份好工作的境況。
新加坡在培養21世紀所需要的能力
由于科技與外在環境的急速變化,新加坡政府致力于中小學教育變革,2010年3月發表新的教育架構圖,以聚焦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能力。
上圖有3個同心圓,最內圈是核心價值,中間的一圈是“社交與情感能力”,最外圈則是“全球化環境中所需要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信息技能與溝通技能、批判性思考(獨立思考)與創造性思考、公民素養、全球化的覺知與跨文化技能。
1997年席卷亞洲的金融風暴對這個城市國家打擊不小,因此新加坡人痛定思痛,重新調整國家發展方針,要建立知識型經濟(Knowledge-based Economy)。
而建立知識型經濟,目的就是要就是要推動科技創新創業(Techpreneur)。而Techpreneur計劃不只限于科技部門,而是全國全方位的檢討與調整,包括教育、法律、環境設施、財政、官僚體系、人才招募、研發單位等。
教育方面,教育部所提出改革方案的第一項,也是最驚豔的一項:
減少小學與中學上課時數達1/4
這空出來的1/4時間就讓學生做團隊的共同研究(collaborative projects),培養團隊合作發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每個學校每個月都會有一天全校在家,跟老師做網絡遠距教學。
數學教育,淋漓盡致的體現
回到“問題解決”這一話題。基礎數學能力學習是培養生産力的重要工具。
新加坡的課綱中特別強調,數學能力是培養一個人生産力的重要工具,也是爲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數學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創新。
技巧、過程、概念、態度和後設認知這五種相關的能力,是新加坡數學課程的核心目標。新加坡的數學教育架構,以“問題解決”作爲整體數學課程一以貫之的中心,透過解題的過程當中來發展推理、思考的能力。
新加坡的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並有相當高的比例在于抛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思考。
新加坡政府更在課綱中明定了三點教學原則
1. 教學的目標是“學習”,學習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強調學習數學不只是記憶和重複的過程。
2. 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興趣有所認識,以維持精進學生主動、有反思的學習。
3. 教師教學行爲需積極,且需與現實生活、資訊工具和關注21世紀的重要優勢皆結合,如此才能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數學意義的理解。
這三點不僅能讓學生獲取應有的數學概念及技術,更能讓學生在運用數學概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出認知及後設認知的能力,並對學習數學産生更高的興趣,發展正向的態度。
新加坡課程結構科學實用,始終貫徹的實用主義,教學相當務實:低年級用算盤、而後將計算器編入課程當中以輔助計算的能力。
然而對心算方面也很要求,配合心算與估算能力的發展,要求學生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基本的算數問題:
一點一點地累積,因材施教,注重個別差異,才是學生的‘總成績’。
學生的學習不應是一味的應試,而是一個整體,包括學習態度、分組合作的能力、數學的理解及表達等。
21世紀新加坡突破以知識灌輸爲中心傳統思維,而是以人爲中心構架構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事實上,它沒有什麽新理論或觀點,而是回歸到根本,強調“以人爲本”的思維,從“Learning to be ( somebody )”的角度來培育下一代。
以“填鴨式教育”,把知識硬塞予學生,爲學生帶來壓力……如此相比,你是否會考慮新加坡式教育:
以孩子爲學習的主體,
在教與學的互動中,
能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
協助孩子擁有獨立思考、活用知識的能力。
如果各位家長和同學們還有疑問的話,可以掃描下方的二維碼,添加小助手的微信哦!或者關注我們的公衆號,小助手會持續發布相關新加坡留學的教育資訊!
AEIS考試,有動畫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