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裏之友”聯系網將把建屋局推出的不同凝聚社區計劃以及參與義工,納入同一個單一聯系網。有興趣者只須透過建屋局網站提交一份申請,就可同時表達想要爲“鄰裏之友”聯系網的多項計劃擔任義工的意願。
建屋發展局推出“鄰裏之友”聯系網,爲義工提供更多不同機會深入參與義務工作,有望吸引更多義工參與該局推出的個別計劃,同時優化這些計劃的人力和社區資源的調派。
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在榜鵝市鎮廣場(Punggol Town Square)的建屋局社區精神周(HDB Community Week)2017推介禮上致辭時,宣布推出“鄰裏之友”(Friends of Our Heartlands)聯系網。
“鄰裏之友”聯系網將把建屋局推出的不同凝聚社區計劃以及參與義工,納入同一個單一聯系網。
義工職務將被分爲“培養”(cultivate)、“啓動”(activate)和“促進”(facilitate)三個不同類別供選擇。例如:“鄰裏大使”(Heartland Ambassador)會被納入“培養”類別,因爲這些義工大使分享的是如何培養鄰裏精神和綠色生活習慣等。
多年來,建屋局推出了多種類的活動培養社區精神。已有13萬名公衆及學生透過“鄰裏大使”計劃、好鄰居計劃(Good Neighbours Project)等項目擔任義工。
隨著“鄰裏之友”聯系網的推出,有興趣者只須透過建屋局網站提交一份申請,就可通過這份申請同時表達想要爲“鄰裏之友”聯系網的多項計劃擔任義工的意願。
新設義工職務:
社區討論促進者
黃循財說:“推出這個聯系網可以讓義工更定期碰面,彼此建立聯系,並分享各自的點子和最佳作業方式。此外,我們能提供他們更多機會當義工,對社會做出貢獻。”
除了推出“鄰裏之友”聯系網,建屋局也將新設社區討論促進者(community facilitator)的義工職務,希望這群義工能與社群接洽,搜集社群的反饋,帶動社群針對如何打造更具社區凝聚力的社交空間進行討論。
此外,爲了能讓義工具備所需技能,有效發揮新職務的工作內容,義工們將有機會在宣導、項目管理等方面接受訓練,長遠來看,可在促進社區對話方面累積廣泛知識、技能和經驗。
例如,社區討論促進者有機會接受訓練,學習如何更好地促進居民之間的對話,以及與居民接洽。
國立大學建築系二年級的胡達(21歲)是首批成爲社區討論促進者70名國大學生之一。
目前,她與朋友正在和阿裕尼彎的一個居民委員會合作,探討如何將區內一個空間改造成居民可以運動和聯系感情的地方。該項目將獲得建屋局親切與活力社區基金(Friendly Faces, Lively Places Fund)資助。
她說:“擔任相關計劃的義工可以學習到課堂上學不到的,例如如何與人相處。最終,我們是爲居民設計空間……爲了確保居民會使用這個空間,我們就需要收集他們的反饋。”
胡達透露,他們最終會構思出幾個設計原型,再收集居民對這些設計的意見,並探討如何讓居民參與其中,例如在空間內栽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