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可是,在中國的網絡上,卻出現了一些異樣的聲音。
有人說,日本不安好心。
現在跑出來支援武漢,就是爲了東京奧運會能多賺中國人的錢。
這種言論,太令人寒心。
很少有人知道,早從1980年開始,日本就開展了大規模援華行動。
這一行動,持續了39年!
日本的援華貸款,高達3.65萬億日元(約2253億人民幣)!
中日兩國,曾有過一段罕爲人知的“蜜月期”。
▲ 日本動畫片《哆啦A夢》
深情回憶之後,才恍然發覺,這全都是日本動漫!
日本動漫能夠霸屏,並不是偶然。
是因爲在那個年代,中日兩國的關系非常友好。
用蜜月期來形容,毫不爲過。
日本的對華ODA,給予了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資金。
▲ 1996年-2008年日本對華援助形式及數目。資料來源:日本外務省編政府開発援助 (ODA) 白書
很多人知曉後,感到不可思議:我們的“死對頭”日本,爲什麽要跑來援助我們?
是不是亡我之心不死?
是不是有什麽不可告人的動機?
▲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右)訪華
田中角榮的到來,傳遞著一個強烈的信號:中日邦交很可能正常化!
一旦中日關系破冰,中國的外交將迎來新局面。
可是,很多人卻並不樂觀。
他們不覺得田中訪華能夠取得什麽好結果。
甚至有人認爲,兩國不吵起來就算好了。
因爲中日之間,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抗日戰爭的賠償問題。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人數爲3500萬以上。
▲ 田中角榮表示,“過去幾十年之間,日中關系經曆了不幸的過程。其間,我國給中國國民添了很大的麻煩, 我對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之意。”離開的時候毛主席送了他六卷《楚辭集注》作爲禮物
日本雖然有錢,但是這筆賠款實在太沉重。
他如果答應了,回國之後,那群反對派能活撕了他!
到時候,自己下台,一切前功盡棄。
怎麽和中國領導人談這個問題?
明知日本有錯,卻又無法做主賠償,田中角榮的心情複雜而緊張。
真要是局面很難堪,那就先回國去吧。
這位親華派首相,已經做好了無功而返的准備。
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 1972年9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來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中)、外務大臣大平正芳
如果中國要求賠償,沉重的負擔就會落在日本人民身上。
錯的是日本軍國主義,人民是無罪的。
“我們是從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出發,不想使日本人民因賠償負擔而受苦,所以放棄了賠償的要求。”
有人非議,認爲周恩來此舉有些軟弱。
▲ 周總理與田中角榮
中國的寬容,也令日本社會感懷不已。
即使是最敵視中國的政客,也不得不承認,日本有愧于中國。
贖罪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卻面臨著一個大問題:缺錢。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錢拿什麽去搞建設?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小平赴日參加《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儀式。小平考察新日鐵,看到先進的技術,請求新日鐵幫中國建一座同樣的工廠。
日本對華ODA,對于中國而言,無異于雪中送炭。
首先是在基建方面。
如今的中國國力強盛,被稱爲“基建狂魔”,然而40年前的中國,卻沒錢進行基建。
日本的貸款解決了這一資金壓力。
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地鐵工程、上海浦東機場、武漢天河機場、青島港和連雲港……很多耳熟能詳的項目之所以能建成,都有日本貸款的支持。
▲ 上海寶鋼
在醫療衛生領域,日本同樣投放了大量資金。
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來自于日本的無償援建。
這座醫院,耗資6100萬美元。
2003年,中國爆發“非典”,日本給中國三分之一的疾控中心提供了資金援助。
與此同時,日本醫療隊也迅速趕往中國。
可以說,日本的ODA,覆蓋領域極廣。
鐵路、高速公路、醫療、教育、工業,中國的每一個省份,幾乎都有ODA的影子。
中國接受的外來援助裏,日本占60%。
這些援助中,雖然只有少部分是無償的,但仍然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的對華無償援助規模。據經合組織統計,截至2005年底,日本的對華無償援助額相當于1993年至2005年期間歐盟國家對華無償援助承諾額的兩倍多。
不過,2010年,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在這一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很多日本人認爲,中國已經比日本強盛了,不再需要日本的援助。
中國經濟越來越強,這種呼聲也越來越大。
終于,在2018年,日本正式停止對華ODA。
整整39年,3.65萬億日元的貸款援助,我們該對日本說些什麽?
▲ 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一覽
開國領袖曾經有過一句很精辟的論斷:
“所謂政治,就是要把擁護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
放在國際政治上,這句話也依然管用。
日本曾是我們的敵人,卻也曾是我們的學生和朋友。
文化上的同根同源,使我們和日本更有親近的可能。
這次武漢疫情,美國軍機飛越台灣海峽、軍艦示威于南海,做盡了落井下石的事情。
而日本,卻在第一時間,全力支援中國。
▲ 日本藥店
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勾連起多少盛唐時的記憶。
患難見真情。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只要在危難中伸手相助,我們都應該說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