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完了美國人,開始賠歐洲人
盡管從2015年開始爆出的“排放門”,已經讓大衆在全球尤其是美國賠了不少錢,但被歐洲消費者集體索賠,這還是頭一次。
有消息稱,大衆汽車在2月14日表示,願意支付總計8.3億歐元(約人民幣62.8億元)的賠償金尋求和解,以向車主提供賠償的方式解決訴訟。
但是,這個談判目前已經破裂。大衆方面表示,代表消費者組織的律師團索要費用高達5000萬歐元,大衆認爲費用太高。不過代表消費者的組織稱,談判破裂的原因是,大衆根本沒有一套針對消費者的賠償機制。
據路透社的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7年就表示強烈支持德國相關法律的修改,並稱其將爲“爲集體訴訟提供助力。”
而且有意思的是,德國法律的修改,其出發點就是針對大衆的“排放門”。從2015年以來的排放門,讓美國車主獲得了近百億美元的賠償,而包括德國在內的全歐洲有近900萬受到影響的柴油車主,卻沒有機會拿到一分錢。這件事,刺痛了德國車主和德國政府。爲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作爲大衆集團的娘家,德國政府這次仍然“不護犢子”,率先開刀,這種不顧企業死活、爲民做主的精神,值得點贊!
BBC評論說,這場訴訟是裏程碑式的,如果最終消費者獲勝,也將在歐洲引起連鎖反應。
歐洲人的連鎖反應,大衆的新麻煩
就在去年12月,近10萬名英國大衆車主也發起了集體訴訟,因“排放門”問題向大衆進行索賠。據媒體采訪,一位擁有兩輛柴油大衆車的車主激動地表示:“大衆的策略就是拖延和搪塞,但總有一天他們要向公衆解釋清楚,他們到底在軟件上動了哪些手腳。現在,這一天終于到了“。
事實上對大衆來說,隨著歐洲各國民衆紛紛加入撸羊毛的隊伍,也許還有無數的“這一天“在前面等著它。就在今年1月,加拿大官方批准對大衆處以1.965億加元(約合1.5億美元)的罰單。這也是加拿大曆史上因環境問題開出的最大罰單。此外,波蘭政府也開出了折合人民幣2.19億的罰單。
那爲什麽歐洲人會鬧這麽凶呢(當然經濟賠償是最大動機之一)?
筆者簡單總結了這次英國集體訴訟中,消費者的觀點:第一,大衆已經欺騙消費者很多年了,排放了超過標准很多倍的汙染物,威脅了公衆健康;第二,大衆有很多次機會改邪歸正,來修正錯誤,但是大衆甯願話費數百萬英鎊律師費來逃避消費者提出的合理賠償,也不願意將這筆錢賠償給車主。第三,對于環境汙染問題,歐洲人比較在意。最新數據表明,因環境汙染問題,在歐洲造成了每天超過1000人的死亡。這項數據也拿上了在英國舉行的聽證會,以此來證明大衆排放門對消費者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句話總結歐洲消費者的觀點:你說謊本已不對,威脅公衆健康更是錯上加錯,完了還不願意賠償,更是應該重罰!
最後說說
其實從“排放門”在歐洲的不斷發酵,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消費者的權益,靠誰來維護?一靠政府,二靠自己。大衆“排放門”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政府撸完了羊毛,民衆開始撸。大家自覺排隊,井然有序。甚至德國政府發現本國人民撸不到羊毛,不能享受到和美國人一樣的權益,還主動積極的修改法律,鼓勵民衆去大撸特撸本國的明星企業、經濟支柱。正是靠來自政府和民衆的雙重約束,企業才不敢亂來。
實際上歐美政府並不缺乏此類“大義滅親”之舉。美國對金融業的花旗、美國銀行、高盛等巨頭們動辄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罰款,近些年並不鮮見。微軟等IT企業、強生、輝瑞等藥企等都遭遇過數十億美元罰金,微軟還險些被一分爲二,罪名是涉嫌壟斷。其實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企業違反了法律,就要罰。不要將其上升到保護民族資本、保護本國經濟和就業的高度。這事兒沒那麽複雜。
寫到這裏,想起中國消費者貢獻了大衆集團全球最大的銷量,卻享受的是A柱一碰就快斷的帕薩特這樣的特供車型,而事件之後上汽大衆竟然毫發無傷,市場也波瀾不驚。再回想起當年的“補丁門”,不由讓人心頭非常不爽。必須承認,如果不能真正能夠制約企業胡來亂來,也就談不上真正能夠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相比歐美市場的嚴格監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靠法律和監管的不斷完善,二就要靠消費者自身的意識覺醒和維權行動。二者相互促進。正如德國人做的那樣,民衆意願推動了法律修改,修改後的法律維護了民衆的利益。
只有如此,面對大衆這樣的全球巨頭,才可能贏得庶民的勝利。
版權聲明:本文爲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