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麗 報道
一項調查顯示,約有四成的東南亞商家無法避免價格戰。爲了應付這項挑戰,超過50%來自各個領域的商家打算在接下來12個月內調漲價格,幅度介于1%至5%。
計劃這麽做的商家包括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金融、科技、保健、媒體、電信、教育以及公共事業領域。
全球定價咨詢服務公司西蒙顧和(Simon-Kucher & Partners)管理合夥人克勞斯(Jochen Krauss)指出,不論是企業對企業(B2B)或企業對消費者(B2C)類型的商家面對同樣難題,即無法依合理價值定價。
克勞斯說:“對于許多商家打算漲價以抵消市場壓力,包括日益增加的運營成本,我們絲毫不感到意外。”
他指出,在企業對消費者領域,大部分商家透過促銷或折扣與對手競爭,或配合季節性大型活動如“新加坡熱賣會”(The Great Singapore Sale,簡稱GSS)進行促銷。
“如果商家缺乏明確目標或以客戶爲導向的策略,這是無法有效提升收入的。”克勞斯不忘提出,熱賣會的營收已經連續三年下滑。
企業對企業的機構大多投入很多時間和資源開發新産品和技術,卻從未思考如何靠該項産品或技術賺錢。調查發現,72%的新産品以失敗收場,在亞太區這個比率更高,約76%。
西蒙顧和首席執行官總裁塔克(Georg Tacke)說,無法符合客戶需求和爲客戶産生價值的創新産品,不論價格多少終將失敗。
在本次接受調查的70名資深領導人當中,各有17%表示希望改善目前的定價策略和減少折扣。另有15%希望在價與量之間取得平衡,11%則有意使用更好的定價模式以減少成本增加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