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穆根指出,政府必須維持強固的信任氛圍,並擁有對付假新聞的能力,以確保民衆能夠獲取真實可靠的信息,“否則國人的不信任感會加劇,進而對公共機構、國家領袖和治國制度失去信心。”
爲應對假新聞泛濫,政府計劃明年擬定新法律,采取明確管制並懲處蓄意捏造假新聞者,以及教育公衆辨識假新聞,多管齊下打擊假新聞。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昨天在出席一場有關假新聞的研討會時說,政府必須維持強固的信任氛圍,並擁有對付假新聞的能力,以確保民衆能夠獲取真實可靠的信息,“否則國人的不信任感會加劇,進而對公共機構、國家領袖和治國制度失去信心”。
正因爲如此,其他國家如歐盟各國、德國和以色列正在考慮立法強制社交媒體取下各類違法內容。
我國政府也有意這麽做,日前已派人前往德國和英國考察,預計今年下半年就新法案展開公共咨詢,尋求媒體業者、科技公司,以及公衆等利益相關者的意見。預計新擬定法案明年可提呈國會。
名爲“維護事實:媒體中的真相與信任”(Keep It Real: Truth And Trust In The Media)的研討會由《海峽時報》及世界報業和新聞出版總協會(WAN-IFRA)聯合主辦。
尚穆根在長達45分鍾的演講中透露,政府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約75%受訪者至少偶爾會接觸假新聞,經常接觸假新聞者就占總數的四分之一,而這些假新聞一般是通過面簿或WhatsApp通信應用傳播。
令人擔憂的是,約三分之二受訪者坦承並不能在第一時間辨識假新聞。25%受訪者表示曾與他人分享新聞後,才發現是假的。另外,僅約一半的人有信心能夠分辨真假。
這項調查在上個月進行,政府訪問了1617名15歲以上的本地居民,以評估新加坡人對假新聞傳播的看法。
九成受訪者支持加強執法
尚穆根強調,假新聞泛濫在新加坡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公衆也深刻感受到這一點。在上述調查中,多達91%受訪者表示支持政府加強法律,以確保假新聞能迅速被刪除或糾正。
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教授汪炳華受訪時指出,政府擬定新法律時,將面對好幾方面的問題要理清,例如假新聞如何定義,以及由誰判定真假。
汪炳華說,新法律所定義的犯罪行爲須將涉案者的意圖考慮在內,對方究竟是被誤導還是刻意造謠,執法者要准確拿捏。“當局也應確保監管機制得當,若過于管制可能造成反效果。”
尚穆根受訪時補充,立法不過是打擊假新聞的其中一個方法,普羅大衆、媒體業者和科技公司亦有其角色要扮演。
尚穆根認爲,如果社會大衆能盡快指出新聞的真假,謠言就能很快停止。“我們打算與教育部和通訊及新聞部合作,教育公衆辨識新聞真僞、灌輸批判性思考,這些都是公衆應掌握的重要知識。不論看到什麽,別以爲用文字寫下,就是真實的。”
此外,媒體要繼續維持高水准的采訪報道,鞏固公衆的信任,成爲可信賴的新聞來源。至于面簿、谷歌、推特等科技公司,一些公司已跨出第一步,簽署自願行爲准則,向歐盟承諾在接到舉報後24小時內屏蔽和刪除相關仇恨言論。
汪炳華說,打擊假新聞有賴集體努力來達成,並建議人們可通過簡單行動杜絕假新聞,例如當收到假新聞時,人們可告知轉發者新聞是假的,並請對方轉發辟謠信息。“自己不慎將假新聞轉發出去時更應該這麽做,才能扭轉假新聞的蔓延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