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本地私宅市場回暖,帶動房地産股大漲。分析師認爲,隨著市場上未售出的私宅單位逐漸減少,接下來發展商應該能提高銷售價格,進而推動股價上揚。
在30只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成份股中,今年來股價漲幅最大的十只股當中,四只是在本地有項目的房地産發展商股。
城市發展(CDL)和華業集團(UOL)是表現最搶眼的兩只房地産股,今年來分別上漲31%和29%,報10.88元和7.76元。旗下業務包括MCL地産(MCL Land)的香港置地(Hongkong Land),今年來上揚20%至7.58美元。凱德集團(CapitaLand)則攀升19%至3.59元。
根據市區重建局的最新數據,今年首五個月本地發展商共賣出5723個私宅單位(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這已經超過了分析師對全年銷售單位預測的一半,與去年同期相比高出75%。
聯昌國際分析師駱敏儀和楊智斌在報告中指出,政府3月份調整賣方印花稅(Sellers’ Stamp Duty)後,市場情緒改善,接下來的樓市交易預計保持活躍。
政府今年3月宣布,賣方印花稅征稅年限,由原本的四年縮短至三年,並把稅率調低。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分析師王致浩認爲,由于市場上未售出的私宅單位越來越少,發展商應該能夠調高銷售價格。
另一方面,近期本地的土地招標以及集體出售活動也日趨白熱化。在短短一個月內,兩組發展商各以超過10億元的標價,投標兩幅政府地段。今年迄今的集體出售交易總額則超過15億元,超過去年約10億元的交易總額。
私宅價格料提前複蘇
華僑投資研究分析師李國祥在報告中指出,雖然本地私宅市場的供應過度情況要到2018年或之後才會平衡,但集體出售交易增加,可能意味著私宅價格會提前開始複蘇。他解釋,一個私宅項目集體出售,使公開市場上的供應相應減少,而拿到現金的業主重新進入樓市購屋,創造需求。
今年以來,房地産股漲勢不俗,駱敏儀和楊智斌指出,目前它們的價位仍比重估淨資産值(RNAV)低了28%,低于長期平均水平。
他們認爲,土地儲備(land banking)增加會擡高重估淨資産值和發展商的股價。他們建議加磅房地産股,看好華業集團、城市發展、凱德集團和星獅地産(Frasers Centrepoint)。李國祥則看好凱德集團、永泰控股(Wing Tai Holdings)以及會德豐産業(Wheelock Properties)。
不過,分析師也提醒,若利率上漲速度比預期快,樓市回溫過快促使政府進一步推出降溫措施、或放慢放寬降溫措施的步伐,這些都是房地産股面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