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opyrightALAMYImage caption當發生飛機撞擊事故,不系安全帶的死亡概率要高出近4倍
奇怪的是,很多人在緊急關頭不能快速反應以保全性命。從輪船在湍急水域沉沒時的無厘頭爭執到海嘯來臨時站在海灘上無所事事,多年來,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在壓力情形下常常采取自我毀滅的舉動。雖然新聞報道總是樂于關注那些奇迹生還,當人們得以活著逃離,他們的舉動卻被忽略了,似乎生還和這些沒有關系。
“生存訓練要緊的不是訓練人們去做什麽,最要緊的是訓練人們不要做某些他們通常覺得應該做的事”,1987年國王十字站(King’s Cross)火災幸存者、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心理學家約翰·裏奇(John Leach)說。他估計,在危機時刻,80-90%人的反應不恰當。
2011年日本大地震錄像記錄顯示,在超市裏,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跑去保護酒瓶防止摔碎。而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丹佛機場飛機著火事故中,被疏散的乘客卻在飛機旁逗留,觀看火焰,還自拍留影。
Image copyright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去年,一架飛機在迪拜緊急降落時,雖然飛機已經著火,乘客們卻還停下來去取他們的行李
1. 僵住
當我們想起災難,通常聯想到的是一片混亂。至少在電影中是這樣,人們揮舞著胳膊,四處脫命。但現實是,面對危險,人類最自然的反應卻是什麽也不做。
在最近的倫敦橋恐怖襲擊事件中,根據一位制服襲擊者的已經下班了的警察的描述,附件的人們站在那兒”就像聚光燈下的鹿,一動不動 “。
這種反應是如此普遍,心理學家們開始談論”對抗-逃離-僵住”反應模式。
雖然從外部看這很被動,當我們因恐懼而發呆時,大腦實際上是主動在踩刹車。當體內的腎上腺素激增,人們的肌肉變得緊張,位于脖子根部的原始”小腦”發出信號,將人固定在現場。
這種相同的反應機制也存在于動物界,從老鼠到兔子,這是制止捕食者確定我們的位置的最後一招。但是,在災難中,避免出現這種我們在大草原上呆上幾天後會産生的宿醉卻是決定能否生還的關鍵。
Image copyright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世貿中心大樓受襲擊之後,高層的人們在撤離之前平均等待了5分鍾
這一切與我們做決定的方法有關。以下棋爲例,一個典型的象棋大師的招數中有大約50,000步——如果馬位于X格,則采用Y法——因此前幾步可以在幾秒內完成。但是,隨著棋局推進,棋盤上各棋子的位置變化就多了。例如,在各方弈完4手後,組合方法就多達2,880億種。
一會兒之後,棋手就不再能夠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套路出招,而必須思考出他們自己的方法,對弈的速度也就慢了好多。雖然最初的幾步可能只需要幾秒鍾,而且一棋典型的專業對弈(約40步)卻需要1個半小時以上。
這是因爲,積極主動地去創造出一種新的方法依賴于我們的工作記憶,它負責在我們做決定時暫時保存信息。”大腦處理新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心理學家薩利塔·羅賓遜(Sarita Robinson)說。
在災難中,人們思考備選方案的速度越來越慢。大腦做出的第一個反應是大量産生”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多巴胺。這似乎有違直覺。但是,雖然這通常與回報途徑相關,多巴胺在讓身體做好准備面對危險方面確實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會激發更多的荷爾蒙分泌,包括腎上腺素和壓力化學皮質醇。這正是造成混亂的地方。
這種激素混合物會關閉前額葉。前額葉位于前額的裏面,負責工作記憶等高級功能。就在我們最需要智慧的時候,我們卻會變得健忘,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Image copyright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在緊急情況下,人們往往會像什麽也沒有發生那樣去做
去年,當阿聯酋航空521航班在迪拜國際機場緊急降落時,錄像顯示乘客在煙霧缭繞的飛機上慌慌張張地跑來跑去,忙著從頭頂上方的行李架上取行李。幸運的是,沒有乘客遇難(盡管有一名消防員在救火時不幸遇難)。這可不是一個例外,同樣的事情一年之前也發生過,而在2013年還發生過。
那麽,我們爲什麽不能關閉這些下意識的反應呢?
事實證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對熟知場景過度依賴。在非災難場景中,當飛機著陸時,無意識地拿起我們的包被認爲是在幫助騰出精神空間來集中精力應對我們從未遇到過的東西——比如辨認外國城市的機場。利奇說:”我們生活在當下,但卻按老套路展望未來。”
當我們努力對周遭世界建立新模型時,新環境給人帶來的智力挑戰是巨大的。這也許可以解釋爲什麽當我們身處異鄉或開始一份新工作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很疲倦。在緊急情況下,適應新情況可能超出了我們大腦的承受能力,而我們卻還在努力向前就當什麽也沒有發生。
5. 否認
在極端情況下,這會導致徹底忽視全部危險。”總是有超過50%的人這樣做,他們潛入海底,觀察海嘯”,高夫說。他手上有2004年節禮日人們觀看印度洋海嘯的照片,由一位向高地奔跑的人拍攝。
根據羅賓遜的說法,否認的産生通常有兩種理由,或是因爲人們沒有能夠認識到所處環境的危險性,亦或是僅僅因爲人們不想承認。後者在山火情形下極其普遍,因爲通常情況下撤離家園意味著聽任其毀滅。
“人們常常是在等待,直至他們看到了煙,而這往往意味著時機太晚而不能撤離。他們因而被困于無法抵禦叢林大火的屋子裏,或者冒著被燒烤的危險試圖撤離”,”危險前線(Risk Frontiers)”咨詢公司緊急危險處置專家安德魯·吉辛(Andrew Gissing)說。
Image copyrightMICHAEL SPENCERImage caption2004年節禮日海嘯發生時,海灘上竟然還有人
災難發生時你應該怎麽做
此刻你可能會疑問,如果我們不能依賴我們的自然本能,我們又能依賴什麽呢?
高夫認爲,要想在自然災難中求生需要有計劃。”如果你早就知道如何做並盡早行動,你通常可以在海嘯中逃生”,他說:”但這可能會有點兒可怕”。
利奇有多年的訓練軍人從各種各樣的恐怖場景組合中逃生的經驗,從人質危機到墜落水中的直升機(小貼士:停留在你的座位上直至機身被水淹沒並傾覆過來,然後在最後一刻溜出來,以免被仍在轉動的馬達葉片困住)。他知道,解決心理影響的最好辦法是用能夠拯救你性命的辦法替代那些毫無益處的自發反應。”你必須不斷的練習直至生存技巧成爲主導行爲”,他說。
不過,有時候運氣最重要
印度航空公司440航班的幸存者拉爾森最後如何?這位幸存著最後受到的最大傷害不是災難本身而是隨後所發生的事。他被當地村民發現並送往醫院。大火離他太近了,他逃離時半邊頭發都燒焦了。他被一度和二度燒傷,骨盆碎裂,胳膊骨折,膀胱受傷。
爲了確保沒有其它內傷,醫生爲他做了探知手術。幾周後,他體重下降而傷口卻不能愈合。在一塊隆起處,拉爾森的美國脊椎大夫切開了縫線把鉗子伸進去。”他取出了一條埋藏30天之久、長達12英寸的紗布。”很幸運這被發現了,如果紗布繼續呆在裏面,他的前景不可能美妙。
做好准備、快速行動、摒棄陳規、避免否認,這些可能都是最壞場合下的生存之道。但也正如拉爾森的經驗所示,有時候你還需要有好運氣。